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13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1304) 作品数:7 被引量:33 H指数:3 相关作者: 杨蓉娅 李海涛 王文岭 丛林 聂建巍 更多>> 相关机构: 北京军区总医院 安徽医科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干扰素-γ增强RAW264.7巨噬细胞对阿萨希毛孢子菌杀伤作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FN-γ)对RAW264.7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体外抗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asahii,T.asahii)杀伤作用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10、100、1000U/ml)的IFN-γ与RAW264.7共同培养,再加入阿萨希毛孢子菌培养后检测菌落形成单位(CFU/ml),计算各生长抑制率。在上述体系上清液中分别检测亚硝酸根离子(NO2-)。将巨噬细胞与不同终浓度的IFN-γ共同孵育后,分别检测超氧阴离子(O2-)的OD值。结果 IFN-γ浓度分别为10、100、1000U/ml时,T.asahii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5.21%、41.95%、55.83%,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上清液中NO2-的浓度分别为89.16±3.32、108.07±3.81、126.44±3.52,与空白对照组(74.47±1.48)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上清液中O2-的OD值分别为0.317±0.006、0.424±0.006、0.518±0.00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随着IFN-γ浓度的增加,T.asahii生长抑制率增加。IFN-γ通过增强Mφ产生一氧化氮(NO)及超氧阴离子(O2-)来发挥体外抗T.asahii的杀伤作用。 聂建巍 杨蓉娅 丛林 王文岭 夏志宽 李海涛关键词:阿萨希毛孢子菌 干扰素-Γ 巨噬细胞 真菌GXM生物学活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2011年 葡萄糖醛酸木糖甘露聚糖(GXM)是新生隐球菌(C.neoformans)荚膜的主要成分,经研究发现GXM也存在于毛孢子菌中,是阿萨希毛孢子菌(T.asahii)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与真菌的毒力和致病性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真菌GXM的生物学活性与影响因素,为真菌的检测及临床致病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聂建巍 杨蓉娅关键词:真菌 生物学活性 影响因素 不同来源阿萨希毛孢子菌菌丝相体外诱导条件的探讨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在不同诱导因素条件下,不同来源的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 sporon asahii,T.asahii)菌丝诱导结果的差异。方法 11株不同来源的T.asahii,选用RPMI-1640液体培养基、YPD液体培养基、吐温酵母肉汤(TYB)培养基和50%(v/v)胎牛血清,分别在15℃、25℃和37℃条件下培养,于1h、2h、3h、6h、12h、24h计数菌丝生成率。结果 T.asahii 15℃菌丝生成率均值为(0.15±0.42)%,25℃为(5.75±3.48)%,37℃为(33.81±1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PMI-1640培养基诱导菌丝生成率均值为(46.24±25.50)%,YPD液体培养基为(36.28±21.85)%,TYB培养基为(33.93±21.29)%,50%(v/v)胎牛血清为(18.60±14.58)%,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F=6.29,P=0.0013),组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F=21.80,P=0.0000)。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各菌株菌丝生成率也随之上升。结论综合比较各诱导因素,RPMI-1640培养基、37℃诱导24h可使大多数T.asahii菌株由孢子相获得较纯的菌丝相,而菌株来源的不同也是影响诱导结果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祝贺 王文岭 李海涛 敖俊红 杨蓉娅关键词:阿萨希毛孢子菌 菌丝相 培养基 宿主氧化损伤及致病真菌抗氧化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1年 病原体入侵机体后,诱导机体进入一种氧化应激状态,吞噬细胞释放大量活性氧介质,当活性氧介质的产生和清除存在不平衡时,会造成细胞氧化损伤。而病原体本身在遇到氧化应激时也表达一些抗氧化物质,来启动抗氧化机制,以降低氧化损伤对其杀伤和破坏。阐述宿主释放的活性氧介质如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等对致病真菌的氧化损伤,以及致病真菌表达抗氧化物质如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抗氧化损伤的机制。 宗丽娜 李海涛 杨蓉娅关键词:真菌 活性氧 抗氧化剂 阿萨希毛孢子菌对氧化剂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两种氧化剂对阿萨希毛孢子菌(T.asahii)临床分离株与环境分离株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临床分离株与环境分离株菌悬液分别接种于加入了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和甲萘醌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基)与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液体培养基(YPD液体培养基)中,肉眼、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菌株的形态变化。结果①肉眼形态,随氧化剂浓度的升高,菌落直径逐渐缩小,当达到一定浓度时,菌落不再生长;相同条件下,环境分离株较临床分离株菌落直径小;②光镜形态,菌落发育延迟,数量减少,见许多芽管,随氧化剂浓度的升高,出现许多不易着色、发育不全的孢子,体积较小,偶见胞质萎缩的稍大孢子;③电镜形态,两种氧化剂对两株菌均有损伤,可见菌体表面皱缩,胞壁部分至完全破损,胞质溢出,菌株体积缩小。结论两种氧化剂对两株菌生长发育均有影响,呈浓度依赖,但甲萘醌对菌株影响更强;环境分离株受氧化剂影响更大。 宗丽娜 李海涛 杨蓉娅 敖俊红 王文岭 祝贺 丛林 王聪敏关键词:阿萨希毛孢子菌 过氧化氢 形态学 盐酸伐昔洛韦片和阿昔洛韦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3 2014年 目的比较盐酸伐昔洛韦片和阿昔洛韦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上海市皮肤病医院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2片/次,2次/d;对照组静脉滴注阿昔洛韦注射液加入250 m L 0.9%生理盐水中,5 mg/kg,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8 d。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9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皮损停止进展时间、开始结痂时间、一半皮疹结痂时间、所有皮疹脱痂时间和开始出现无疼痛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疼痛完全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伐昔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缩短疼痛时间,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戴莎 杨蓉娅关键词:盐酸伐昔洛韦片 阿昔洛韦注射液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中国首株阿萨希毛孢子菌环境株的分离及其发育形态研究 2013年 目的从土壤环境中分离阿萨希毛孢子菌环境株,并对其发育形态进行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致病性和耐药性等方面的差异奠定基础。方法在每年的5-9月重庆地区取材,分别应用二氯硝基苯胺玫红氯霉素(DRBC)及酵母麦芽(YM)培养基进行培养,分离出的菌株分别接种于3%尿素酶培养基进行脲酶试验、形态观察,API20和ITS片段扩增等方法进行逐级分离鉴定,观察环境株与临床株(阿萨希毛孢子菌1株,标准菌株号:CBS2479)在发育形态上的差异。结果从106份土壤样本中成功分离鉴定出1株阿萨希毛孢子菌环境株,肉眼形态:菌落呈灰白色,表面干燥呈粉末状,未见沟回,形态呈圆形,边缘光滑;光镜形态:以链状孢子为主,有少许关节孢子及分生孢子;电镜下形态:孢子呈饱满的圆形或圆柱形,表面可见绒毛样物质和蛋白样物质,孢子间有丝状物质相接,这些形态特点与临床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从土壤中分离出中国首株阿萨希毛孢子菌环境株,并发现其在发育形态上与临床株有显著性差异。 李海涛 郭朝霞 王聪敏 杨蓉娅关键词:阿萨希毛孢子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