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ZS03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ZS035)
-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曹迎春何艳杰更多>>
- 相关机构:衡水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关于中山国考古中几个问题的新看法
- 2012年
- 中山国铸铁炉边发现的骨料,不是为铸铁增加含磷量或用作燃料,而应该是用来降低冶炼熔点的熔剂。中山王墓出土的木皮铁杖与《吕氏春秋》所载铁杖虽同名为"殳",但用途各异,一为步战之兵、礼仪之器,一为车战之兵、实战之器。中山国的半倒焰式馒头形陶窑并非独创,而是战国时期陶窑的流行式样。灵寿城出土的炊器陶在燕国考古中也有发现,并非中山所特有,另一种炊器陶则更具中山国特色。中山国的货币存在仿铸现象,但非民间仿铸,而应该是官方仿铸。
- 曹迎春
- 关键词:冶铁技术
- 中山国都城灵寿的市场管理被引量:5
- 2012年
- 战国时期,中山国都城灵寿市场繁荣,且有着严格的管理。在市场的规划布局方面,灵寿城市场内店铺密集、排列整齐,道路交通便利。在管理机构设置方面,根据陶文推测,中山国设有"市"这一市场管理机构,考古中发现的市场建筑设施应该就是市场管理机构的官署建筑。中山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度量衡管理制度。
- 曹迎春
- 关键词:市场管理
- “飞跃”与“同步”——中山国经济发展特点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中山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可以概括为:"飞跃"与"同步"。所谓"飞跃",是指从纵的角度看,中山国经济从战国早期到战国中期存在着一个明显的飞跃,这个变化是在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巨大变革背景下产生的,也是中山国历史演变的整体趋势在经济方面的一个重要表现;所谓"同步",是指从横的角度看,中山国经济与同时期各诸侯国相比,在生产技术方面是同步的,这是战国时期中山国与中原诸国交流频繁的结果。
- 曹迎春
- 关键词:战国
- 先秦民族史研究的新创获——评《中山国经济研究》
- 2013年
- 曹迎春博士的专著《中山国经济研究》对中山国的人口、铁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和论证,展现出白狄中山经济发展的全貌。通过与中原诸国进行比较,将中山国经济各个方面体现出的民族特色进行了深入挖掘。通过研究白狄中山的经济,从宏观上描绘出其从战国早期到战国中期民族融合的进程,从微观上剥离出诸多文化因素。
- 何艳杰
- 关键词:先秦民族史
- 鲜虞中山的“农”与“牧”
- 2012年
- 中山国是白狄族的一支鲜虞建立的国家,北方民族烙印深刻其中。中山王墓和灵寿都城出土的众多器物,如便于携带的提链铜器、模仿盛水皮囊形象的扁壶、实用炊具铜?等等,
- 曹迎春
- 关键词:铜器炊具
- 考古所见战国时期燕与中山的文化共性被引量:2
- 2013年
- 战国时期燕国与中山国的文化存在诸多共性。在器物形制方面,两国出土的青铜器鼎、豆、匜多有相似;陶鬴则是两国特有的日用炊具,中山国的陶鬴应是受燕文化影响而出现的。在铜器纹饰方面,两国青铜器上的图像纹都具有突出的狩猎主题,狩猎纹饰部分面积大、内容丰富、形式写实。在货币文化方面,燕国的明刀币和中山国的尖首刀币都存在随葬现象。两国文化中的这些共性符号是北方民族文化的共同烙印。
- 曹迎春
- 关键词:战国文化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