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8d026)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8d026)
-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赵乔翔周香琴张莎莎更多>>
- 相关机构:三峡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试论“蛮”的词义及感情色彩的演变过程被引量:6
- 2010年
- 本文认为"蛮"的原始义是南方某少数民族的自称,后来引申出南方少数民族、南方地区、中原汉族周边少数民族等义项,其原始义不带感情色彩,字形由""变为"蛮"时附加了较浓的贬义色彩,近来"蛮"名词义中的贬义色彩在不断淡化;"蛮"由名词义引申出含有贬义色彩的形容词义,表现出中原汉人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歧视和丑化心理,这种歧视态度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弱化;而"蛮"的副词义则表现出南方少数民族对自我尊严的捍卫,它起初仅饰褒义词,近来这种感情色彩也逐渐淡化,甚至在南方某些方言中也可以修饰贬义词语,体现出了"蛮"由名词语法化为一般程度副词的趋势。
- 赵乔翔周香琴
- 关键词:词性词义感情色彩汉字文化
- 试析《离骚》第一人称代词的语法功能及分布被引量:2
- 2009年
- 本文系统地梳理了《离骚》中第一人称代词"余"、"吾"、"朕"、"予"、"我"、"之"的具体使用分布情况,详细剖析它们所承担的语法功能,在有必要的地方进行了比较分析,还提出了对《离骚》为什么把第一人称代词使用得很复杂的原因的几种猜想。
- 赵乔翔张莎莎
- 关键词:《离骚》第一人称代词语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