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3ZS061-A25-010) 作品数:17 被引量:445 H指数:13 相关作者: 王鹤龄 王润元 赵鸿 邓振镛 牛俊义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甘肃农业大学 兰州中心气象台 更多>> 发文基金: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 甘肃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天文地球 经济管理 水利工程 更多>>
玛曲高寒沙化草地生态位特征及其施肥改良研究 被引量:29 2008年 为高寒沙化草地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分析了玛曲高寒沙化草地植物群落特征,探讨施肥对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异针茅为玛曲当前高寒沙化草地的优势种。生态位宽度最大的是亚优势种高山唐松草和乳浆大戟,而优势种异针茅的生态位宽度仅为0.941。在沙化草地植物群落中,优势种并不具有最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且地位不稳定。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之间具有大的生态位重叠值,其中高山唐松草和乳浆大戟种群生态位重叠值最大,它们与其他种群之间的竞争也较强,高寒沙化草地的演替方向将是杂类草取代禾草的优势地位。施肥可增加高寒沙化草地物种丰富度,其中氮磷配施和氮磷有机肥配施分别比对照的丰富度提高42.9%和44.7%。氮、磷和有机肥混施后植物群落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与对照之间达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施氮磷肥后植物群落Pielou均匀度指数也与对照之间达极显著差异;采用氮、磷和有机肥混施的方案可最大限度的增加沙化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比对照地上生物量增加2.5倍。从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增加综合考虑,氮、磷和有机肥混施为高寒沙化草地施肥的最佳处理。 王鹤龄 牛俊义 郑华平 陈子萱关键词:高寒沙化草地 生态位 施肥组合 植物多样性 生物量 气候变暖对河西走廊棉花生产影响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32 2008年 揭示了气候变化对河西走廊棉花生产有着显著影响,实际上使其生育期延长20天,霜前花减少30%;适生区域提高100m左右,面积扩大7倍;衣分提高2个百分点,气候产量增加54.3%的基本事实。探明了现代气候变暖对高原地区喜热作物棉花产生非常有利影响的重要原因,是由于≥10℃积温升高131℃,裂铃至停止生长关键期增温30℃;最低气温升高0.9℃,春季增温加快,秋季降温减缓,使生长期热量资源得到较大补偿,气候生态适应性更适宜,与棉花生理需求指标更接近。预测未来10~15年内≥10℃积温可能增加100~300℃,适生区域升高100m左右,建议稳步扩大面积20%~30%,并提出按不同种植区域采取相适应的农业生产技术等建议。 邓振镛 王鹤龄 李国昌 辛吉武 张宇飞 徐金芳关键词:河西走廊 棉花 气候变暖 干旱生态环境及水资源对全球气候变暖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2008年 西北地区现代气候变化基本特征是冬暖夏干,采用脆弱度和影响指数方法定量评价了生态环境对全球气候变暖响应,重点阐述了西北现代气候变化对干旱生态环境和水资源这两个领域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现代气候变干变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我国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黑河流域、石羊河流域、甘南高原和黄河首曲的地域生态环境有不断退化的趋势.气候变干使渭河上游、黄河上游(洮河和大夏河)以及黄土高原中部7条主要河流的径流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引起水资源短缺. 邓振镛 张强 辛吉武 赵鸿 王全福 王鹤龄关键词:气候变化 水资源 干旱气候灾害及甘肃省干旱气候灾害研究综述 被引量:23 2009年 甘肃省是最典型、最严重的干旱省份之一,干旱灾害是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对干旱气候灾害做了界定,对1949年以来甘肃省干旱气候灾害的气象学研究状况做了综述,并对今后甘肃省干旱气候灾害研究工作进行了探讨。 王燕 王润元 张凯 王鹤龄 赵鸿关键词:干旱气候 旱灾 气象学研究 气候变化对河西走廊绿洲灌区主要作物需水量的影响 作物需水量是农田水分循环系统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未来温度上升1-4℃的情景下,研究了气候变暖对我国河西绿洲灌区主要作物需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对不同作物需水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对棉花和玉米需水量的影响最大,对... 王鹤龄 张强 王润元 牛俊义 吕晓东关键词:气候变化 温度 作物需水量 河西绿洲 文献传递 甘肃省旱作区越冬作物对气候暖干化的响应及其原因研究 被引量:15 2011年 全球性的气候变暖极大地影响了农作物生长和农业种植结构,运用甘肃省冬小麦和冬油菜物候观测和统计年鉴资料,探讨气候变暖对越冬作物种植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主要表征为全生育期与越冬期的缩短,返青期与收获期提前;增温使越冬-起身、乳熟-成熟缩短,而使起身-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乳熟延长;冬油菜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表现为冬前生长发育的物候期普遍推后,而冬前生长天数并没有明显变化;翌年返青后的物候期普遍提前,越冬-返青、抽薹-初花和整个生育期缩短,返青-现蕾、终花-成熟则延长.气候变暖导致冬油菜气候产量有所增加,而冬小麦气候产量则下降.陇中冬小麦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陇东南冬小麦种植面积减少,而全省冬油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冬小麦适宜种植区北界20世纪90年代比60年代向西北扩展100~200 km,适宜种植区的海拔比过去也升高了300~400 m.冬油菜种植带向北扩展约100 km,种植海拔向上提高了100~200 m. 王鹤龄 王润元 张强 牛俊义 蒲金涌 赵鸿关键词:冬油菜 冬小麦 气候变暖 气候变暖对河西走廊绿洲灌区主要作物需水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2011年 作物需水量是农田水分循环系统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未来温度上升1~4℃的情景下,研究了气候变暖对我国河西绿洲灌区主要作物需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对不同作物需水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对棉花和玉米需水量的影响最大,对小麦的影响次之。当生长期内温度上升1~4℃时,棉花需水量将增加2.17%~12.66%,相当于15.00~83.00mm;玉米需水量将增加1.90%~11.49%,相当于14.60~82.50mm;小麦需水量将增加1.80%~10.03%,相当于9.70~50.70mm。气候变化对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存在一定地域性差异。当增加1℃时,对干旱区武威作物需水量的影响略大于极端干旱区敦煌。当增加2℃时,武威和敦煌的作物需水量几乎相当。当增加3和4℃时,则对敦煌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大于武威。根据河西绿洲灌区目前的种植结构,当温度上升1~4℃时,估算将使整个地区棉花的灌溉需水量增加0.11,0.21,0.37,0.62亿m3;玉米的灌溉需水量增加0.16,0.33,0.56,0.93亿m3;小麦的灌溉需水量增加0.14,0.26,0.45,0.71亿m3;总的灌溉需水量增加0.41,0.80,1.38,2.25亿m3。气候变暖将使河西绿洲灌区业已紧张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王鹤龄 牛俊义 王润元 吕晓东关键词:气候变化 作物需水量 河西绿洲 气候变化对祁连山北坡农林牧业结构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30 2008年 揭示了气候持续变暖是祁连山北坡现代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1986年是气候发生明显转折的年份,1987—2003年的平均气温比1961—1986年升高0.8℃,≥0℃积温和≥10℃积温增加142℃和131℃,呈线性上升趋势;降水量平均增加7.5 mm,呈曲线缓慢增多趋势。由于气候变暖,使农作物适生种植区和作物种植上限高度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喜热棉花、喜温玉米和喜凉甘蓝型油菜分别提高100 m左右、150 m左右和200 m左右,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呈直线上升趋势。依据农业气候生态资源垂直分布特征和15种主要作物气候生态适生种植区以及农林牧业结构布局特点,采用气候生态相似原理,将祁连山北坡大体分为5个农林牧业气候生态区,建议性提出各区农林牧业结构的比重以及夏粮、秋粮、经济作物和饲草的种植比例,并阐明了各区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邓振镛 王鹤龄 王润元 张宇飞 刘德祥 徐金芳 张谋草关键词:祁连山北坡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祁连山北坡农林牧业结构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本文揭示了气候持续变暖是祁连山北坡现代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1986年是气候发生明显转折的年份,1987~2003年的平均气温比1961~1986年升高0.8℃,≧0℃积温和≧10℃积温增加142℃和131℃,呈线性上升趋... 邓振镛 王鹤龄 王润元 张宇飞 刘德祥 徐金芳 张谋草关键词:祁连山北坡 气候变化 文献传递 近37年甘肃省夏季旱涝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009年 选取甘肃省61个气象站1965-2001年共37 a夏季(6-8月)逐日降水资料,应用正态化Z指数变换,对甘肃省夏季降水进行了旱涝等级划分,并应用EOF、REOF、Maxican ha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旱涝发生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就整个夏季而言,干旱出现机率明显高于雨涝;6-7月旱涝机率均等,7-8月较重干旱的出现机率明显高于较重雨涝。甘肃省夏季旱涝主要存在3种变化模态,并可将旱涝分为5个敏感区。甘肃省旱涝从26a以上尺度范围看呈干旱化趋势,旱涝准4a周期在各个年代均比较显著。 王燕 王润元 王毅荣 王鹤龄关键词:夏季旱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