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2010B026)
-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2
- 相关作者:郑文武田亚平邓运员邹君刘晓燕更多>>
- 相关机构:衡阳师范学院中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RS和GIS的区域人类活动强度空间模拟被引量:18
- 2011年
- 人类活动强度的定量化和空间化是研究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统计方法难以实现空间定量化,而忽略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的空间模拟方法获得的人类活动强度也存在缺陷。文中基于遥感、交通、地形和统计数据,探讨了综合应用统计、遥感和GIS方法模拟区域人类活动强度的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衡阳盆地人类活动强度进行了模拟。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准确地获取区域人类活动强度空间分布。
- 郑文武邹君田亚平邓运员
- 关键词:人类活动强度遥感GIS
- 1993―2006年间衡阳盆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被引量:1
- 2011年
- 以1993、2000和2006年3个时期的TM/E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最大似然比分类法获得衡阳盆地土地覆盖信息,并基于Costanza的生态服务价值理论,分析了土地覆盖变化驱动下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内林地分布最广,1993―2006年林地和农田呈显著减少趋势,建设用地明显增加,年均增加32.77km2,反映了研究区城镇化速度较快;②生态服务价值组成中,林地所占比重最大,导致研究区水源涵养价值最高;③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以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土壤形成、废物处理和气体调节功能为主,5种功能的价值占到了总价值的84%以上;④土地覆盖变化的生态效应指数比较接近,土地覆盖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影响不大。
- 邓运员郑文武田亚平邹君刘晓燕邓美容
- 关键词:LUCC生态服务价值遥感
- 衡阳盆地土地适宜性评价被引量:2
- 2011年
- 以衡阳盆地为研究区域,选择了土壤、气候、地形、水文和交通等5类指标,建立了适用于南方丘陵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基于GIS技术,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衡阳盆地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对衡阳盆地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耕地适宜性以临界适宜性和一般适宜性为主,不适宜区域分布和数量与建设用地不适宜区域的分布和数量大致相当;林地适宜性整体较高。根据评价结果,在土地管理中应该大力开展山区植树造林,并加强耕地和建设用地不适宜区域还林,以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 郑文武田亚平
- 关键词:土地适宜性南方丘陵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