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YY049) 作品数:14 被引量:51 H指数:4 相关作者: 张建 高亚楠 吴长安 王薇 杨光 更多>> 相关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 长春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哲学宗教 更多>>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的焦虑及其消解策略 被引量:4 2012年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团结的发展中国家,汉语是我们的共同语。随着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的焦虑问题正日益显现出来。从客观环境、主体意愿及汉语本体特点出发就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的焦虑问题进行研究可以发现,生源地差异、教学方法问题和汉语特点是造成学生焦虑的源头,而决定语言习得成败的是学习者自己,应通过教与学两方面共同协作消解焦虑。 王薇关键词:少数民族 汉语学习 焦虑 消解 从显赫词类的扩张性看量词“趟”的语法化历程 被引量:6 2014年 "趟"是一个集动量词、集合量词和个体量词于一身的跨类量词,它来源于动词"趟",并进一步语法化出名词"趟"。汉语动词、量词词类的显赫性是促使量词"趟"产生及发展的主要动因,转喻、隐喻、扩展是"趟"语义虚化的机制,结构上的重新分析则是它语法化的句法机制。量词"趟"的用法具有地域性特点,吴方言、部分西南方言中动量词"趟"的语法化程度高,华北、东北方言中名量词"趟"的功能强大。 高亚楠 吴长安关键词:虚化机制 方言分布 语言类型学知识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1 2015年 在不脱离现代汉语教材的前提下,在高等学校现代汉语课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入语言类型学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的各种语言存在着共性与个性,并且这种共性和个性可以从形式和功能两个方面得到解释。在将语言类型学知识运用到现代汉语课教学的同时,要遵循与《现代汉语》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有机结合,要遵循适时、适量,难易适中,通常不作为考试内容等原则。 张建关键词:语言类型学 现代汉语课程 教学 现代汉语三类“非典型”双宾句内部的典型性 2013年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现代汉语中表示给予义的双宾句表现为一个句式的连续统,而表称、致使、结果三类双宾句则处于这个连续统中不太典型的位置,同时这三类双宾句内部也存在着典型性的差异:表称类两个宾语之间插入的动词动作性越强就越靠近兼语句,反之就越靠近表称类双宾句;使动类内部的典型性为他动使动类高于自动使动类;结果类中"个+谓词性成分"如指向动词后面的间接宾语就可看作双宾句,如果是指向谓语动词或者是指向谓语动词前面的主语,那么在语义上则可看作是靠近动—宾—补语序的结构。 张建 杨光篇章视角下从双宾到单宾转换机制 2012年 通过对真实语料的统计发现,在篇章中不同类别的双宾句转化成单宾句的方式和能力是不同的,具体表现为使动类、结果类>置放类>索取类>给予类>问询类>表称类>告使类,序列左端的双宾句转换成单宾句的能力最强,右端最弱,并对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作出解释。 张建关键词:篇章 回指 “数量+动”与“动+数量”构式的不对称性解析 被引量:2 2013年 "动+数量"和"数量+动"构式同为现代汉语动量的表达方式,但两者的地位和功能并非等值,"动+数量"构式是动量的基本表达方式,其表述功能单一,一般只位于句末表述动作的客观量,而"数量+动"构式则是具有一定语用功能的有标记性表达,具有凸显动作情状、表达主观量以及充当句子话题焦点和次话题的功能。汉语动量语序的历时选择过程是造成"动+数量"和"数量+动"构式不对称的根本原因。 高亚楠 吴长安关键词:时间顺序原则 汉语复句关联标记模式的组合经济性 被引量:25 2012年 基于对2000年《人民日报》1000万字语料的统计分析发现,现代汉语并列、递进、选择、因果、转折五类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的构成遵循着经济性原则,具体表现为,对同一类复句而言,关联标记单独居中使用的频次要高于前后配套使用时的频次,通用型关联标记音节的数量要少于专用型关联标记音节的数量,单音节关联标记的使用频次要高于多音节关联标记的使用频次,汉语复句关联标记的这种组合经济性原则在其他语言中同样也有所体现,因此具有跨语言的类型学意义。 张建汉语标记居中型并列结构时间关联模式的象似性 2013年 文章以汉语标记居中型并列结构并列项的时间关联模式为基础,基于真实语料的统计分析,发现并列项间时间关联模式和其句法距离之间具有较强的象似性,表现为:并列项时间关联的紧密度越高,它们之间的句法距离越小;并列项间时间关联的紧密度越低,它们之间的句法距离就越大。这种句法距离主要通过并列项之间主语的同指与异指形式体现。同时,并列项之间时间关联的紧密度和其句法距离之间象似性的对应不是刚性的,而是构成了一个连续的序列。 张建关键词:同指 象似性 《祈使和命令》介绍 被引量:1 2014年 Alexandra Y. Aikhenvald的《祈使和命令》( Imperatives and Commands)一书由牛津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是牛津语言类型学和语言理论研究丛书之一,全书共12章,496页。该书在世界语言范围内、从跨语言的角度研究了各种祈使和命令,涉及了很多语族的语言,包括许多以往被忽视的南美洲、亚马逊、新几内亚等地的语言,对于理解祈使和命令的形态、句法、语义和语用等特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Alexandra Y. Aikhenvald 张建关键词:祈使 语言理论研究 语言类型学 世界语言 中日儒者诠释《论语》“九夷”的差异分析——兼论《论语》与主位推进模式研究的新趋势 2019年 对于《论语·子罕》篇"子欲居九夷"之"九夷",中国历代注解多以"东夷"解之,泛指中原地区东部的部落。《论语》传入日本后,江户儒者对"九夷"的新解完全不同于中国儒者,形成了"九夷"新解。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分析日本江户儒者对"九夷"新诠的原因,并从主位推进的视角探讨《论语》研究的新趋势。 张妍关键词:江户时代 《论语》 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