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J22B06)
- 作品数:43 被引量:281H指数:10
- 相关作者:吴智刚贺灿飞毛熙彦刘燕赵耀龙更多>>
- 相关机构:国土资源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基于能源消费的重庆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基于能源消费视角,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碳排放核算模型,从土地利用碳排放核算、碳足迹和碳排放强度3个方面,对重庆市1997-2010年的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重庆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呈增加趋势,由1997年的3 796.12×104t增加到2010年的9 435.21×104t;独立工矿用地的地均碳排放强度最大;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呈现下降趋势,节能减排实施效果明显;碳足迹呈增加趋势,生产性土地面积不足以补偿土地碳足迹;(2)土地利用碳排放和碳足迹的多少顺序在空间上呈现出:"一圈","渝东北","渝东南"的空间分布状态.
- 吴仕海张安明曹伟李映晖李灿黄九松严超
- 关键词:能源消费土地利用碳排放碳足迹
- 乡村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以重庆崇龛镇为例被引量:1
- 2014年
- 乡村城镇化的加速发展要求农村居民点用地需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评价指标,以重庆潼南县崇龛镇16个行政村作为研究的基本单元,对该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可挖掘潜力面积进行了初探。将16个行政村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按照集约程度分为集约利用、一般利用、粗放利用3个等级,根据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的理论潜力,选择自然、经济、社会的7项评价指标测算潜力系数,并分别以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50、190 m2为标准计算可实现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潜力值,以期为缓解乡村城镇化过程中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提高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服务。
- 吴智刚黄晓冰陈忠暖
- 关键词:土地利用农村居民点
- 无人机遥感影像中农村房屋信息快速提取被引量:33
- 2016年
- 针对无人机遥感技术应用中信息提取自动化、智能化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面向对象分割的农村房屋信息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双边滤波器滤掉影像中的噪声,然后利用移动均值算法分割影像,最后根据分割后房屋对象的特征建立提取规则,对房屋信息进行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取无人机遥感影像中的农村房屋信息,平均提取精度约为92%。
- 胡勇张孝成马泽忠周志跃
- 关键词:无人机信息提取
- 基于GIS的村级尺度统计数据空间化方法与时序分析初探
- 2016年
- 选择重庆市巴南区石龙镇大连村、大兴村、白马村、金星村、合路村、柏树村、大桥村、大园村和中伦村9个行政村作为研究区,将研究区的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行政界线等数据的空间参考坐标系统一为1980西安坐标系,选择2006-2012年研究区的农用肥施用量数据作为村级尺度统计数据空间化方法研究的研究数据,利用专家打分法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农用肥施用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打分,分值范围是0-1分。结合村级行政界线、行政村面积、农用肥施用量、土地利用数据和专家打分结果,构建农用肥施用数据空间化模型,分别生成2006-2012年村级农用肥施用数据空间化分布栅格数据,栅格尺度选择1、10、100和200 m这4种,并对栅格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2006-2012年的农用肥施用空间分布数据进行时序分析,获取农用肥施用量的动态变化趋势。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①村级农用肥施用量数据空间化尺度与土地利用数据的类型及空间分辨率有关;②研究区各行政村农用肥施用量在2006-2012年期间总体变化趋于平稳。本研究对于实现村级统计数据空间化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而空间化后的村级统计数据对于进行村镇区域规划、土地整改、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张海珍马泽忠
- 关键词:专家打分法
-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更新评价范围界定与更新信息快速获取方法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 2015年
- 在重庆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成果的基础上,采用RS技术和GIS技术,探讨形成了更新评价范围划定技术,并在详细分析现有较成熟的影像变化信息快速识别方法缺陷的基础上,提出采用Arc Gis平台的Swipe功能,以基期影像图为基准,人工判读识别发生变化的建设用地,提高更新评价数据获取的便捷度和精准性。以期对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更新评价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借鉴。
- 王彦美曹伟杨丽娜薛园
- 关键词:建设用地
- 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现实图景与理性反思被引量:1
- 2015年
- 文章系统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住房市场化以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现状、地方政府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的原因、目前过度发展房地产业可能产生的风险以及未来的选择方向等问题,为更全面地认识房地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 王帅陈忠暖
- 关键词:房地产地方政府土地财政
- 丘陵地区无人机1∶2000测图与控制点关系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在分析无人机成图误差因素的基础上,选择重庆市潼南区柏梓镇郭坡村为研究区,开展丘陵地区1:2 000比例尺DOM和DEM成图精度与控制点分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点分布较为均匀的情况下,控制点的密度大于0.2时,DOM精度能够满足规范要求;控制点的密度大于2.6时,DEM精度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 符俊鹏刘智华
- 关键词:丘陵地区无人机控制点
- 城镇化快速发展区域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路径及模式研究——重庆市长寿区实证被引量:10
- 2015年
- 在对重庆市长寿区农村居民点现状特点进行分析基础上,从农村居民点体系结构、用地结构和产业结构3个方面的重组入手,探讨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路径,并识别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长寿区农民居民点按照村镇数量等级规模,可形成完整的"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居民点体系;2遵循农村居民点迁移规律和用地发展需求,需规划建设集中居住区,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3产业结构重组对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具有重要影响,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形成综合型、工贸型、农贸型和旅游型4种产业类型;4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模式可分为以城镇化、工业化等外部关联为动力源的"城镇化引领型"、以产业发展为内生动力源的"内部改造型"和"中心村整合型",以及以政府政策引导为动力源的"生态移民型"模式.
- 杨庆媛潘菲李元庆
-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模式识别
- 城市生活垃圾降解–压缩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为了研究垃圾土在好氧和厌氧阶段因外部温度场的变化对降解特性的影响,选取重庆市某垃圾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两种不同温度控制的降解试验,同时对渗滤液中可溶解有机碳含量进行了追踪测试,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有机物含量垃圾土试样,当外部温度场小于22℃或者大于45℃时,温度对有机质降解的影响较小;2当温度在22℃~45℃时,根据垃圾土产气量、渗滤液溢出量以及质量损失率得出此温度区间对垃圾中有机质的降解起明显加速作用,降解反应程度在41℃时最大;3根据温度–质量损失率关系,推导了考虑温度效应的分阶段垃圾土降解率计算模型,并且得出垃圾土的降解率在0~180 d符合自然降解规律,为时间的函数;在180~360 d,降解率为时间和温度的双重函数;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能够比较好的吻合。
- 赵燕茹谢强张永兴张永荐赵呈冉
- 关键词:垃圾土温度渗滤液降解率
- 含2条软弱夹层的隧道围岩开挖过程破坏模式研究被引量:16
- 2018年
- 软弱夹层是山岭隧道常遇的不良地质现象,目前关于多条软弱夹层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研究尚不多见,为加强该方向的研究,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含2条软弱夹层隧道围岩开挖过程中的破坏模式。基于实际工程背景,设计模型试验,从裂隙损伤演变、应力场及应变场变化规律3个方面得到相吻合的破坏模式:首先拱顶受剪应力影响,沿软弱夹层发生滑移,进入塑性区;然后左、右拱肩受张拉应力影响,发生了塑性变形,出现张拉裂隙;接着右拱脚受剪、拉应力影响,进入塑性区;最后左拱脚受拉、剪应力影响,进入塑性区。采用FLAC^(3D)软件对试验进行模拟,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并分析含单条软弱夹层和含2条软弱夹层隧道围岩破坏模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2条软弱夹层的存在会抑制软弱夹层下方隧道的水平收敛;隧道顶拱之上塑性破坏区域与水平面的倾角更小,表现出更危险的破坏趋势;顶拱区域、左拱脚与左中墙连通面应作为不利区域重点考虑;含2条软弱夹层的隧道围岩破坏模式有不同于单软弱夹层的规律,基于单条软弱夹层的支护方案进行设计、施工不能满足围岩稳定要求。
- 文海家文海家谢朋胡晶
- 关键词:隧道工程破坏模式模型试验隧道围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