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2-005) 作品数:24 被引量:144 H指数:7 相关作者: 王增宝 赵修太 李治平 白英睿 王静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化学工程 天文地球 更多>>
低碳醇对低质量分数α-烯烃磺酸钠溶液泡沫性能的影响 2015年 低碳醇因为与表面活性剂有很好的协同效应,经常被用作表面活性剂的助剂。考察了低碳醇对低质量分数α-烯烃磺酸钠溶液(以0.02%为例)泡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质量分数(0.2%)α-烯烃磺酸钠溶液与低碳醇协同效应不明显;低质量分数(0.02%)α-烯烃磺酸钠溶液与异丙醇、正丁醇和异戊醇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即这3种醇能大幅度增加低质量分数α-烯烃磺酸钠溶液的泡沫性能,且随醇碳数增加,低碳醇增加α-烯烃磺酸钠溶液泡沫性能的幅度越大;但甲醇和乙醇基本不能增强低质量分数α-烯烃磺酸钠溶液的泡沫性能。高Na Cl和高Ca Cl2质量分数下,低质量分数α-烯烃磺酸钠溶液的泡沫性能很差,而异戊醇能大幅度提高其泡沫性能,且随异戊醇质量分数增加,增效作用增强。 陈泽华 赵修太关键词:低碳醇 基于ABAQUS的压裂裂缝扩展模拟研究 被引量:5 2014年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考虑流固耦合的水力裂缝扩展三维模型。压裂水力裂缝扩展模型采用cohesive单元进行裂缝面的设置,并针对裂缝位置采用变密度进行网格划分,提高压裂水力裂缝扩展计算的精确性。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水力裂缝开启和扩展过程中,孔隙压力等值线自裂缝向外以半椭圆形发散,压力值由靠近裂缝的高应力值向外逐渐减小;裂缝高度和宽度在裂缝张开初期快速扩展,到达一定高度后,基本保持不变;而半缝长随注入时间裂缝稳定增长,增长幅度渐渐降低。 王强 贺甲元关键词:压裂 有限元 起裂 孔隙压力 乙醇胺和碳酸钠的乳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5 2012年 在50℃下,研究了有机碱乙醇胺和无机碱碳酸钠与模拟地层水的配伍性,以及油水比7∶3时,二者单独或与α-烯烃磺酸钠复配使用时配制的乳状液的性能。结果表明,与碳酸钠相比,乙醇胺溶液与模拟地层水混合后,无沉淀产生;乙醇胺单独使用时,制备的乳状液的乳化油滴粒径较大,最大析水率为68%,高于碳酸钠单独使用时的33%;与碳酸钠和α-烯烃磺酸钠复配时制备的乳状液相比,乙醇胺和α-烯烃磺酸钠复配时,制备的乳状液的粒径小,最大析水率只有6.67%,而且,含乙醇胺体系制备的乳状液的粘度均要低于含碳酸钠体系。 王增宝 白英睿 赵修太关键词:乙醇胺 碳酸钠 析水率 微观结构 高胶质稠油掺稀降黏技术 被引量:5 2015年 针对中原油田濮深18块稠油油藏特点和稠油性质,进行了稠油掺稀降黏规律和流变性室内实验研究。采用4种类型稀油对PS18-1井超稠油进行定温条件下不同掺稀比的稠油降黏实验,并将实验测得的稠油掺稀黏度数据进行拟合后得到模型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对于PS18-1超稠油,在同等条件下4种稀油中文一联稀油掺稀降黏的效果最佳;掺入的稀油量越大,混合油黏度越低,降黏效果越好;井口温度越高,需要掺入的稀油量越小。在无外加降黏剂或互溶剂时掺稀比1∶1.5时就无法实现稠稀互混。用文一联稀油对PS18-1超稠油在130℃条件下互混,掺稀比在1∶1.8以下时基本可实现完全互混,但温度下降后仍有少许块状物析出。当井口温度为40℃时,PS18-1超稠油与文一联稀油按掺稀比1∶2混合时,井口混合油黏度为249 m Pa·s,能满足生产要求。当井口温度为60℃时,PS18-1超稠油与文一联稀油按掺稀比1∶1.8混合,井口混合油黏度为356 m Pa·s,也能满足生产要求。此外,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李晓东 张国萍 刘明霞 薛永新 李遵照 曹敏 吴小薇关键词:中原油田 高温高盐油藏常用起泡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16年 泡沫流体以其低密度、高粘度和独特的流变性在油田开采中被广泛应用,然而形成泡沫的必要组分是起泡剂,其最重要的性能就是起泡性能和稳泡性能。但在国内一些高温、高盐油藏中,地下泡沫的起泡性能和稳泡性能与室内实验相比均有所下降,未能达到预期的原油采收率。论述了高温、高盐条件下导致泡沫消泡的微观机理;介绍了目前高温、高盐油藏常用的单组分起泡剂、复合/复配型起泡剂的基本类型和苛刻的储层条件对不同类型起泡剂泡沫性能的制约性;同时综述了国内外高温、高盐油藏常用起泡剂的研究进展及油田应用现状;以分子结构、有效官能团、复配微观规律和绿色环保为主要研究方向,展望了我国高温、高盐油藏起泡剂研究发展趋势。 赵修太 王泉 王增宝 任增磊 翟东启 马梅花关键词:高温油藏 高盐油藏 起泡剂 有机碱和无机碱对原油的乳化性质及对聚合物黏度的影响 被引量:9 2015年 以乙二胺作为有机碱,NaOH作为无机碱,利用乳化实验和黏度测量实验,对两种碱与稠油的乳化行为及两种碱对聚合物黏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乙二胺的加入基本不增加溶液矿化度,其质量分数的增加不会促使油包水乳状液的形成,且在NaCl质量分数不大于1.2%时,0.2%~1.0%的乙二胺可将稠油乳化成较稳定的水包油乳状液;而NaOH的加入会增加溶液的矿化度,即使溶液中不加NaCI,0.6%以上的NaOH会促使油包水乳状液的形成,不利于水包油乳状液的稳定,且不同NaCl质量分数下1%的NaOH溶液都会把稠油乳化成油包水乳状液。溶液中Na0H的加入会大大降低聚合物的黏度,当Na0H质量分数为1%时,聚合物的黏度会降低一半多;而乙二胺的加入基本不增加溶液矿化度,不仅不会降低聚合物黏度,反而可以使聚合物的黏度有所上升。由此可知,乙二胺在原油开采及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相对NaOH有较大优势。 赵修太 陈泽华 王增宝 陈文雪 马汉卿 韩光伟 冯硕 郝延征关键词:乙二胺 稠油 裸眼水平井压裂裂缝高度确定方法 被引量:6 2013年 通过分析不同压裂裂缝监测方法对裸眼水平井压裂缝高的确定作用,将套管完井的直井井温测井数据和裸眼水平井压裂地面微地震监测数据相结合,提出了裸眼水平井压裂裂缝高度计算模型,并给出了模型有效性的验证方法。最后,通过现场实例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实例表明,该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对裸眼水平井压裂缝高进行预测,对裸眼水平井压裂优化设计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贺甲元 李凤霞 黄志文 杨科峰 王德安关键词:井温测井 微地震 水平井 压裂 低渗气藏水平井压裂选段决策方法 被引量:4 2016年 针对低渗气藏水平井分段压裂选层选段难的问题,通过收集压裂层电性、物性、含油气性参数和压后日产气量和无阻流量统计,应用数理统计和模糊数学理论,量化各项影响压裂效果的参数,计算选层系数,并将选层系数与压裂效果进行相关分析,确定压裂有效产量对应的选层系数界限值,对压裂水平井逐段进行评价。利用本方法可以对水平井压裂井段效果进行提前预测并定量评价,改变了过去水平井压裂井段措施决策的经验性和随意性,提高了水平井段压裂措施决策的准确性和措施有效率,增加了低渗气藏开发效果。 刘长印 孙志宇关键词:低渗气藏 水平井 水平井高性能环氧泡沫固砂体系研究 被引量:3 2013年 目前水平井由于井段长、地层非均质等原因出砂问题严重。常用的机械防砂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层出砂的问题。实验研制出了一种密度低、流变性好的高性能环氧泡沫固砂体系,该体系的最佳配方为:浓度为60%的环氧乳液∶起泡剂∶泡沫稳定剂∶固化剂∶偶联剂∶石英砂=20∶0.1∶1∶3∶0.4∶100(质量比)。通过对温度、砂粒粒径等因素对体系的固砂性能和适应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泡沫固砂体系在(60—90)℃范围内具有较好的固砂效果,固结体的抗压强度可达到7.0 MPa,渗透率可保持4.0μm2左右,砂粒粒径对体系影响较大。对固结体的耐介质性进行了考察,表明体系具有较好的耐酸、耐油和耐水性能。通过可视化模拟体系注入、固砂、反排情况,该体系注入剖面较为均匀,在高渗带无明显指进现象,且对高渗带出砂有良好的控制作用,易反排,对渗透率影响不大。 赵修太 王静 王增宝 白英睿 付敏杰关键词:水平井 环氧树脂 高性能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及滑脱效应的气井产能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11年 为了明确低渗透气藏垂直裂缝气井产能如何同时受启动压力梯度和滑脱效应的影响,应用保角变换的方法,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与滑脱效应的垂直裂缝气井非达西产能方程,并应用该产能方程对启动压力梯度及滑脱效应如何同时影响气井产能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得出:①启动压力梯度对产能来讲为负效应,起到降低产能的作用;而滑脱效应为正效应,起到提高产能的作用。②启动压力梯度与滑脱效应同时存在时,在低生产压差阶段,启动压力梯度所起的负效应起主要作用,产能降低;在较高生产压差阶段,滑脱效应所起的正效应增强,可强于负效应,使产能增加。因此,建议在气井产能分析过程中,应视条件侧重考虑两种因素对产能的影响。 张跃磊 李治平 李光涛 李琴 任广磊关键词:滑脱效应 启动压力梯度 主控因素 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