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卫生局立项课题
- 作品数:17 被引量:118H指数:6
- 相关作者:杜文军张秀珍赵秀华朱薇薇荆燕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济南市传染病医院济南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肝内表达与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关系。方法对93例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的肝组织活检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CTGF肝内表达研究,比较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的CTGF肝内表达及表达的细胞定位。结果肝炎肝硬化CTGF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P<0.01);CTGF的表达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炎性活动明显相关(P<0.05);CTGF的表达主要集中于汇管区和纤维化区,肝星状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窦状隙内皮细胞染色阳性。结论CTGF的表达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肝星状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窦状隙内皮细胞是肝内CTGF的重要来源。
- 汪明明崔速南李新立杨公炜张秀珍杜文军
- 关键词: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肝炎肝硬化免疫组化染色
-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C)致胃肠激素分泌异常的机制,血胃动素(MTL)和胃泌素(GAS)与VMC胃肠道表现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40例VMC患儿和32例健康儿童空腹血浆MTL和血清GAS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观察组MTL382.46±99.42ng/L,对照组292.45±77.86ng/L,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观察组GAS66.90±20.57ng/L,对照组59.42±14.81ng/L,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血MTL和GAS与VMC胃肠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 朱薇薇刘怡平安丽王峻黄甫兰
-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胃动素胃泌素
- 针刺对2型糖尿病肥胖大鼠瘦素、胰岛素抵抗和脂联素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1
- 2012年
- 目的:探讨针刺对2型糖尿病肥胖大鼠瘦素、胰岛素抵抗和脂联素水平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型糖尿病肥胖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针刺组和盐酸西布曲明组4组,针刺组给予针刺中脘、天枢、足三里和三阴交,盐酸西布曲明组给予盐酸西布曲明按3mg/kg灌胃,正常对照组继续常规饲料饲养,不做处理,模型对照组按10mL/kg生理盐水灌胃。结果:干预前Lee's指数模型对照组、针刺组、盐酸西布曲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针刺组、盐酸西布曲明组Lee's指数、脂肪湿重、脂肪系数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而模型对照组、针刺组、盐酸西布曲明组的脂肪湿重、脂肪系数仍然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针刺后针刺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胰岛素、瘦素水平显著下降,脂联素水平上升,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但仍达不到正常大鼠的水平。针刺组与盐酸西布曲明组之间各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针刺治疗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肥胖大鼠的瘦素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并改善其他肥胖指标。
- 马建华王昱政赵琳
- 关键词:肥胖2型糖尿病针刺瘦素脂联素
- 仙灵冲剂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小鼠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仙灵冲剂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小鼠的血小板计数水平及白介素-11(IL-11)、血小板生成素(TPO)表达水平。方法:将实验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巨和粒组和仙灵冲剂高、中、低剂量组,构建血小板减少的模型后分别进行相应处理,于实验第14天观察血小板计数水平及IL-11、TPO表达水平。结果:仙灵冲剂高剂量组、中剂量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模型组(P<0.05),低剂量组高于模型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仙灵冲剂各组IL-11、TPO表达水平均高于模型组。结论:仙灵冲剂可以提高小鼠骨髓IL-11及TPO表达,促进血小板的升高。
- 李晓东王鲁军马敏孙静
-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白介素-11血小板生成素
- 血胃动素水平与病毒性心肌炎
- 2002年
- 朱薇薇安丽刘玉田乃虎
- 关键词:胃动素病毒性心肌炎小儿血液胃肠功能紊乱
- 白细胞介素17在乙肝肝纤维化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6
- 2009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病特别是乙肝肝纤维化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分别测定36例慢乙肝、42例肝硬化(Child-pughA、B、C分别为15、12、15例)、34例原发性肝癌、3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及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IL-17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17mRNA水平及肝硬化Child-pugh分级患者血清中的IL-17和肝纤维化指标IV型胶原(C-IV),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IL-17和PBMC中IL-17mRNA水平在4组病人中表达升高(P<0.01);与其他各组相比,IL-17及mRNA水平在肝硬化中升高尤其明显(P<0.01)。肝硬化患者血清IL-17及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在Child-pughC组高于Child-pughA和Child-pughB组,Child-pughB组高于Child-pughA组(P<0.01)。IL-17水平与Child-pugh分级评分及C-IV,LN,HA浓度均呈正相关(r=0.582、0.568、0.682、0.764,P<0.01)。结论:IL-17在慢性HBV相关性肝病尤其是乙肝肝硬化中表达明显升高,IL-17可能与慢性HBV相关性肝病尤其是乙肝肝纤维化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
- 徐燕杜文军秦来英邢直直秦晓华陈士俊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7乙型肝炎慢性病肝纤维化
- 胃肠功能障碍早产儿胃液表皮生长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研究不同胎龄早产儿发生胃肠功能障碍后胃液中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变化,探讨其在胃肠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为寻找早期预测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客观指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院新生儿监护室2006年1月-2009年6月收治160例不同胎龄早产儿,随机分为胃肠功能障碍组80例(观察组)和非胃肠功能障碍组80例(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其胃液中EGF水平变化,观察组收集样本时间均为症状表现12 h内,对照组为入院3 d内。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均按不同胎龄分为4组:28~30周组,30+1~32周组,32+1~34周组,34+1~36+6周组,每组20例,观察组胃液EGF质量浓度(ng.L-1)分别为68.2±11.4,172.0±34.4,284.8±30.6,444.4±82.4,对照组胃液EGF质量浓度(ng.L-1)分别为:343.0±45.2,494.4±29.4,703.3±118.1,947.8±158.1,EGF随胎龄不同,分泌水平随之变化,胎龄越大,其表达水平越高。胃肠道EGF的分泌水平与胎龄呈正相关。结论早产儿胃肠衰竭时EGF分泌水平明显降低,反映了胃肠道功能的损害程度。
- 李晓梅刘建红吕欣李晓莺刘向红胡伟段春红牟鸿蒋芙蓉张兆芳
-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胃肠功能障碍酶联免疫法
- 肾综合征出血热循环内皮细胞中黏着斑激酶及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研究
- 2011年
- 目的通过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循环内皮细胞(CEC)计数及CEC中磷酸化黏着斑激酶(FAKps910)、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阳性表达率,了解HFRS患者CEC计数及FAKps910、HSP70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50例HFRS患者按病情分为轻型17例、中型20例、重型及危重型13例,健康对照组20例。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EC计数及CEC中FAKps910、HSP70的表达情况。结果从发热早期至多尿期,HFRS患者CEC计数[发热早期:(13.37±5.19)个/μl;发热期末或低血压休克期:(47.73±19.89)个/μl;少尿期(41.11±16.21)个/μl;多尿期(19.29±4.81)个/μl]及HSP70的表达水平(发热早期:53.26%±10.54%;发热期末或低血压休克期:56.21%±8.83%;少尿期:40.13%±6.99%;多尿期:28.53%±6.7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EC计数:(3.31±1.49)个/μl;HSP70:23.89%±4.70%],至恢复期[CEC计数:(3.86±1.98)个/μl;HSP70:26.52%±6.31%]则逐渐趋向正常。在发热期末或低血压休克期CEC及HSP70随病情加重而升高,在重型和危重型患者中达到高峰。但循环内皮细胞中FAKps910的表达水平在发热早期(59.87%±9.58%)明显升高,发热期末或低血压休克期降至正常水平以下(11.64%±2.17%),以后又恢复正常(少尿期:22.44%±4.09%;多尿期:21.05%±2.61%;恢复期:20.94%±3.15%)。且发热末或低血压期FAKps910的表达随病情加重而减少,在重型和危重型患者中降至最低。结论 HFRS中CEC计数明显增高并能反映内皮细胞损伤的程度,FAKps910、HSP70在病程中规律性变化,提示黏着斑(FAK)可能与汉坦病毒引起的整合素β3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关;而HFRS患者的CEC中HSP70表达增高,可能对CEC具有保护作用。CEC计数、FAKps910及HSP70还可作为早期病情的预测指标。
- 赵秀华荆燕王晓花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循环内皮细胞黏着斑激酶热休克蛋白70
- 自体骨髓灌注异体骨重筑的实验研究
- 2009年
-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后诱导成骨的骨愈合情况,探讨自体红骨髓灌注异体骨重筑的可行性。方法选健康新西兰大白兔60只,建立双侧髂棘骨板及骨膜缺损2em×2om模型。4周后,实验侧(右)骨缺损区用自体红骨髓浸泡灌注处理的同种异体骨进行移植,对照侧(左)骨缺损区行单纯异体骨移植。术后于不同时间摄X线片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并进行组织学观察及碱性磷酸酶检测。结果术后4、8、12周实验侧骨折线消失18例、20例、20例,对照侧组为6例、8例、14例;实验侧术后4、8、12周碱性鳞酸酶分别为(1.43±0.47)、(1.94±0.85)、(0.31±0.06)U/g、对照侧分别为(0.26±0.19)、(0.34±0.01)、(0.28±0.10)U/g。术后4周、8周时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时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红骨髓可以促进同种异体骨移植后的骨愈合,可以逐步应用于临床进行骨缺损修复。
- 段德臣刘建强亓进友王静王希明
- 关键词:自体骨髓移植异体骨移植碱性磷酸酶
-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婴幼儿患者ASSR和ABR听力学特点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利用听觉稳态诱发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ASSR)与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对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患者进行听力测试,探讨其ASSR和ABR的听力学特点。方法对63例(121耳)确诊为LVAS和同期来我院就诊的20例非LVAS感音神经性聋患儿进行ASSR和ABR测试,分别记录结果,分析并观察其特点。结果LVAS组:ASSR在0.5~4 kHz阈值呈上升趋势,直至4 kHz反应阈消失,近成直线关系,随低频听阈值的升高,斜率值减小;给出最大刺激频率中,1 kHz反应阈最后消失;当ASSR听阈介于50~80 dBHL时,若ABR以dBnHL为单位,其对应的反应阈数值小于ASSR听阈数值;当ASSR听阈>100 dBHL时,ABR 109.6 dBnHL已不能引出V波;84耳ABR最大声刺激未引出V波,其对应ASSR仍可全部或部分频率引出反应阈。非LVAS组:0.5~4 KHz阈值曲线多为平坦型,2~4 kHz均值与ABR V波反应阈相近。...
- 马文李海燕于丽张建基孙晓卫
- 关键词: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听性脑干反应婴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