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与社会公益研究专项(2004DIB3J073)
- 作品数:29 被引量:422H指数:13
- 相关作者:漆智平李福燕李许明王华张黎明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海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与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研究生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淡紫拟青霉遗传转化
- 利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zium tumefaciens)介导的转化方法,以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的分生孢子为受体,具有抗草甘膦铵盐(Glyphosate,GPT)类除草剂的...
- 赵培静任文彬缪承杜张世清黄俊生
- 关键词:根癌农杆菌T-DNA淡紫拟青霉
- 文献传递
- 海南岛砖红壤中铅、镉的化学形态与转化被引量:15
- 2009年
- 采用土培实验和连续提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重金属Pb、Cd在海南岛花岗岩砖红壤中的形态组成、外源Pb、Cd污染及化学修复剂磷、钙、硫对土壤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原土壤中,重金属Pb的化学形态以结合态和残余态为主,土壤有效态Pb含量较低,其中残余态Pb>有机质结合态Pb>铁锰氧化物结合态Pb>碳酸盐结合态Pb>交换态Pb>水溶态Pb,说明土壤Pb的环境风险较低;重金属Cd的化学形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为主,土壤中交换态Cd含量较高,其中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碳酸盐结合态Cd>交换态Cd>有机结合态Cd>残余态Cd>水溶态Cd,说明土壤Cd的环境风险较高。当外源Pb、Cd污染土壤时,有铁锰结合态Pb>残余态Pb>有机态Pb>碳酸盐结合态Pb>交换态Pb>水溶态Pb,交换态Cd>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碳酸盐结合态Cd>残余态Cd>有机态Cd>水溶态Cd的趋势。向污染土壤施加化学改良剂过磷酸钙、硫化钠和石灰,能显著降低水溶态Pb、Cd和交换态Pb、Cd的含量,并使有机结合态Pb、碳酸盐结合态Pb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Pb含量下降,但残余态Pb、碳酸盐结合态Cd、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和有机态Cd有增加的趋势,残余态Cd的含量基本稳定。
- 唐文浩岳平陈恒宇
- 关键词:砖红壤重金属
- 蚯蚓对土壤重金属的影响被引量:13
- 2007年
- 介绍了蚯蚓对土壤重金属活性的影响,综述了蚯蚓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作用、指示作用和修复作用。
- 李许明李福燕郭彬陈柳燕漆智平
- 关键词:蚯蚓土壤污染物
- 海南水稻土有机质的时空变异被引量:10
- 2007年
- 根据2004年采集的300个海南不同地区水稻土耕作层样品分析数据和第二次土壤普查的706个剖面点资料,对全省水稻土有机质时空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海南水稻土有机质近20多年来下降十分明显,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标准,属于“丰”水平的样点数从31.9%下降到22.4%,“中”水平的样点数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在31%左右,而“缺”水平样点数明显增加,从37.3%升高到46.6%,说明改变当前海南农民重化肥、轻有机肥偏向,大力提倡秸杆还田,增施有机肥,补充土壤有机质是维持海南水稻田地力的当务之急。
- 漆智平张黎明桑爱云曹启民王华魏志远唐树梅
- 关键词:水稻土土壤有机质
- 海南万宁市土壤养分状况分析被引量:9
- 2008年
- 调查分析了海南万宁市土壤肥力现状,对11个乡镇的3061个土样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万宁市土壤养分含量较低,特别是钾素含量严重缺乏;氮素供应水平适中;磷素含量偏低;而且各个地区含量不平衡,相差较大。此次的土壤养分调查结果揭示了万宁市不同地区的土壤养分状况,为今后土壤养分资源的综合评价和科学施肥提供了基础资料。根据上述情况提出了合理施肥及改良利用的建议。
- 李福燕李许明陈柳燕郭彬漆智平
- 关键词:土壤肥力有机质氮磷钾
- 海南省三亚市部分果蔬重金属含量与污染评价被引量:4
- 2009年
- 对海南省三亚市74个种植点的瓜菜采样进行重金属含量检测,采用国家蔬菜卫生质量标准计算单项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通过内梅罗污染指数标准进行评价,同时对污染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亚果蔬整体上为清洁无污染水平,4种重金属(Zn、Cu、Pb、Cd)在果蔬中的综合污染指数为0.60,属安全无污染水平;但不同种类的瓜菜对重金属的富集含量差异较大,各类果蔬的综合污染指数从大到小为:叶菜类>豆类>瓜类>根茎类>茄类>水果类;叶菜类较其他瓜菜容易富集重金属且达到轻度污染,综合污染指数为1.19;豆类和瓜类为清洁接近污染水平,综合污染指数分为0.85和0.79;其他果蔬为清洁水平。
- 李福燕李许明吴鹏飞赵雄张冬明漆智平
- 关键词:果蔬单因子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污染源
- 解磷微生物研究现状及展望被引量:36
- 2008年
-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土壤中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态无机磷很低,一般只占全磷量的2%~3%,大部分很难被作物吸收利用。针对有效磷缺乏、土壤潜在磷源丰富的现状,开发与利用解磷微生物,是土壤肥料与植物营养领域的研究热点。论述了解磷微生物的种类、分布、解磷机理、现状,并针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 吴鹏飞张冬明郝丽虹漆智平
- 关键词:解磷微生物
- 海南省农用地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及pH的相关性被引量:58
- 2009年
- 研究了海南省农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和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并对其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农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全省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2.99g/kg,各地区之间含量差异较大,土壤pH平均值为5.20;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1995)二级标准限值。但研究区土壤中Hg、Cd、Cr3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最大值均超过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的二级标准,并分别达到了1.63、0.64、586.70mg/kg;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土壤性质间的关系复杂:有机质含量与Hg、Cd、Cr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b含量呈显著相关,而pH与Hg、Cr呈负相关,与Cd、Pb呈显著正相关。
- 李福燕李许明吴鹏飞陈柳燕郭彬漆智平
- 关键词:有机质PH重金属
- 添加化学改良剂对海南岛砖红壤中铅的化学形态与转化的影响被引量:18
- 2008年
- 采用土培试验和连续提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海南岛花岗岩砖红壤中重金属Pb的6种形态(水溶态Pb、交换态Pb、碳酸盐结合态Pb、铁锰氧化物结合态Pb、有机质结合态Pb和残余态Pb)、外源Pb污染对土壤Pb形态的影响以及化学修复剂磷、钙、硫对土壤Pb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原土壤中,重金属Pb的化学形态以结合态和残余态为主,土壤有效态Pb含量较低,其中:残余态Pb>有机质结合态Pb>铁锰氧化物结合态Pb>碳酸盐结合态Pb>交换态Pb>水溶态Pb,说明土壤Pb的环境风险较低。当外源Pb以离子态污染土壤时,土壤中6种形态Pb的含量均有明显上升,且随时间推移,外源Pb污染土壤中Pb的化学形态发生了连续变化,有:水溶态Pb和交换态Pb的比例持续下降,碳酸盐结合态Pb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Pb的比例持续上升,有机质结合态Pb和残余态Pb的比例则有先升后略有下降再趋于稳定的趋势;土壤中Pb主要以铁锰氧化结合态累积,并有:铁锰结合态Pb>残余态Pb>有机态Pb>碳酸盐结合态Pb>交换态Pb>水溶态Pb的趋势。向污染土壤施加化学改良剂过磷酸钙、硫化钠和石灰,能显著降低水溶态Pb和交换态Pb的含量,可使有机结合态Pb、碳酸盐结合态Pb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Pb含量下降,而残余态Pb有增加的趋势。化学改良剂的加入可使土壤Pb的有效态含量降低、活性下降,从而可抑制重金属Pb由土壤向植物体系的迁移,有利于植物安全生产。
- 岳平
- 关键词:砖红壤重金属PB化学改良剂
- 剑麻与石灰对镉污染土壤修复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镉(Cd)污染水平和石灰处理下剑麻植株的长势及剑麻体内的Cd含量,结果表明:在Cd 25 mg/kg污染土壤中剑麻生长受影响不大,在Cd 50 mg/kg污染土壤中剑麻可以生长,当Cd污染水平达到100 mg/kg时剑麻受毒害严重;剑麻对Cd的吸收量地下部明显高于地上部;在Cd≤50 mg/kg污染土壤中加入石灰并没有增加剑麻对Cd的迁移量;而在Cd污染浓度相同的土壤条件下,施加石灰处理的剑麻对Cd的迁移量低于不加石灰处理;在Cd重度污染的土壤中增加石灰用量可促进剑麻的生长,表明石灰与剑麻相结合对Cd重度污染土壤具有一定的修复意义。
- 李福燕李士平李许明郭彬陈柳燕漆智平
- 关键词:CD剑麻石灰土壤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