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1127)

作品数:23 被引量:585H指数:14
相关作者:郝芳华杨胜天程红光岳勇欧阳威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天文地球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水利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污染
  • 7篇点源
  • 7篇点源污染
  • 7篇非点源
  • 7篇非点源污染
  • 4篇灌区
  • 4篇河套
  • 4篇河套灌区
  • 3篇遥感
  • 3篇土地利用
  • 3篇流域
  • 3篇河流域
  • 2篇氮素
  • 2篇水循环
  • 2篇水质
  • 2篇土壤
  • 2篇秋浇
  • 2篇污染负荷
  • 2篇污染物
  • 2篇黄河流域

机构

  • 21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河海大学
  • 1篇长江水资源保...
  • 1篇黄河水利委员...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19篇郝芳华
  • 9篇杨胜天
  • 8篇程红光
  • 6篇岳勇
  • 5篇欧阳威
  • 4篇李鹏
  • 4篇曾阿妍
  • 3篇刘昌明
  • 3篇张嘉勋
  • 3篇郑玲芳
  • 2篇成必新
  • 2篇田伟君
  • 2篇杨志峰
  • 2篇张建云
  • 2篇王雪蕾
  • 2篇步青松
  • 2篇陈利群
  • 2篇孙雯
  • 1篇史晓新
  • 1篇戴东

传媒

  • 11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地理研究
  • 1篇环境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Chines...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年份

  • 2篇2009
  • 7篇2008
  • 5篇2007
  • 9篇200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mpacts of Climatic Factors on Runoff Coefficients in Source Regions of the Huanghe River被引量:12
2007年
Runoff coefficients of the source regions of the Huanghe River in 1956-2000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In the 1990s runoff of Tangnaihai Hydrologic Station of the Huanghe River experienced a serious decrease, which had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Climate changes have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water resources availability. From the view of water cycling, runoff coefficients are important indexes of water resources in a particular catchment. Kalinin baseflow separation technique was improve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on and streamflow. After the separation of runoff coefficient (R/P), baseflow coefficient (Br/P) and direct runoff coefficient (Dr/P) were estimated. Statistic analyses were applied to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on runoff coefficients (including Dr/P, Br/P and R/P).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source regions of the Huanghe River, mean annual baseflow coefficient was higher than mean annual direct runoff coefficient. Annual runoff coefficients were in direct proportion to annual precipitation and in inverse proportion to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The decrease of runoff coefficients in the 1990s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crease in precipitation and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in the same period. Over different sub-basins of the source regions of the Huanghe River, runoff coefficients responded differently to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In the area above Jimai Hydrologic Station wher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is -3.9℃, temperature is the main factor influencing the runoff coefficients. Runoff coefficients were in inverse relation to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had nearly no impact on runoff coefficients. In subbasin between Jimai and Maqu Hydrologic Station Dr/P was mainly affected by precipitation while R/P and Br/P were both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In the area between Maqu and Tangnaihai hydrologic stations all the three runoff coefficients increased with the rising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while d
CHEN LiqunLIU ChangmingLI YanpingWANG Guoqiang
关键词:PRECIPITATIONTEMPERATURE
黄河源区气候对径流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3
2006年
根据对降水响应速度的快慢,径流又可分为直接径流和基流。基流一般定义为河川径流中来自于地下蓄水或者其他延迟水源的成分,代表地下水出流;直接径流表示对降水事件的直接响应。从这一思路出发,文中在分析降水到总径流、直接径流和基流的转化率的基础上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研究发现,黄河源区的径流系数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大,随气温升高而降低;径流随着降水的增加而增加。20世纪90年代降水减少和气温的大幅度升高是黄河源区径流减少的重要原因。区间子流域分析表明,不同的子流域气温和降水对径流的影响不同,在吉迈以上区间,年气温比较低,气温是影响径流系数的主要因子,径流随着气温的升高而降低,降水对径流的影响比较小;在吉迈—玛曲区间,直接径流量/降水量主要受降水的影响,总径流量/降水量、基流量/降水量随降水增加而升高,随气温升高而降低。总径流和基流随降水的增加而增大,随气温的升高而减少;在玛曲—唐乃亥区间,径流系数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直接径流量/降水量随气温的升高而降低,降水是径流的主要影响因素。
陈利群刘昌明郝芳华戴东刘九玉
关键词:黄河源区径流径流系数降水气温基流
松花江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与评价被引量:37
2007年
结合RS和G IS技术,利用二元结构模型对2000年松花江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计算与结果验证,并对流域内非点源污染状况做出评价。结果表明:4种非点源污染类型(农田、农村居民点、畜禽养殖和城市径流)中,农田TN、TP和NH4+-N非点源污染负荷量最高;畜禽养殖COD非点源污染比重最大。流域TN、TP的非点源污染负荷大于点源的污染负荷,其中TP的非点源污染负荷远远超过点源;而NH4+-N和COD的点源污染负荷则大于非点源污染。4种污染类型的不同污染指标(COD、TN、TP、NH4+-N)在时间(2000年内)和空间上呈现出一定的分布规律。
岳勇程红光杨胜天郝芳华
关键词:松花江流域非点源污染
成都平原毗河下游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流生态环境需水成为生态水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阐述了基于国际上新兴发展的生态水文学理论的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和内涵。并以毗河为例,用能反映时间尺度的河流流量来表达生态环境需水量,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水量。为了与水资源配置的时间单元协调起来,对3个代表年P=50%(1968年),P =75%(1986年),P=90%(1987年)分别进行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根据毗河的自然条件,利用Montana法计算了河道维护水生生境最小需水量和最适宜需水量;蒸发需水量由水面宽度、河道两断面间平均长度、河道蒸发深度三者确定;结合河道功能区划和水质目标,计算了污染物稀释需水量。最终确定毗河下游河道的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为20.64 m^3/s,最适宜生态环境需水量为25.84 m^3/s。
陈浩郝芳华欧阳威王雪蕾杨胜天
关键词:生态环境需水水资源配置水质目标
黄河源区基流估算被引量:29
2006年
河川基流在水安全、粮食安全、非点源污染评价、水资源评价和调查、水资源配置、工农业供水和降雨-径流关系模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黄河源区(唐乃亥水文站以上区域)的产水量占黄河流域的35%以上,是黄河流域的重要产水区,对黄河源区基流的估算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研究区域的气候特征,对加里宁法在本区域的应用提出了改进,并提出了新的计算程序。在此基础上,和电子滤波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电子滤波法非常敏感,滤波参数β控制了基流在总径流中的比例,β与基流成负相关关系,对于不同的来水年份,其敏感性分析图形的形态都很相似;改进的加里宁法基流划分过程强烈地依赖于日过程线的起伏情况,基流一般随着退水系数的增加而增大,加里宁法分割的基流对于参数的变化并不敏感。
陈利群刘昌明杨聪郝芳华
关键词:基流滤波法黄河源区最小二乘法
四川德阳合兴场气田投产前后周围土地覆盖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选取四川德阳合兴场气田周围1988年和2000年遥感影像进行土地覆盖变化分析,绘制出气田投产前后的土地利用图。通过ArcView的FRAGSTATS模块,计算出土地覆盖变化值和景观格局分析指标,对气田周围土地利用变化和空间景观结构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四川德阳合兴场气田投产前后对周围土地覆盖影响不大,气田建设前后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均为耕地,建设用地变化最为明显,从1988年的166.68km。增加到2000年的235.63km。但在1988~2000年间,景观空间格局呈现破碎化、多样化发展,说明气田开发对景观格局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付永硕郝芳华成必新郑玲芳
关键词:景观结构
黄河水电开发区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以黄河上游水电梯级开发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景观生态学数量分析方法,在1977年、1996年、2000年和2006年遥感影像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区域30 a来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除水域和未利用土地减少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均有所增加,其中耕地增加幅度最大;1977-1996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率最高,2000-2006年间水域面积减少极为剧烈,减少的面积主要流向耕地和草地;研究区景观斑块数和破碎度均逐年增加,景观结构日趋破碎;区域景观异质性在1977-1996年间不断增加,而在1996-2006年间有所减弱。
师旭颖郝芳华林隆欧阳威
关键词:土地利用水电开发地理信息系统遥感黄河流域
大尺度区域非点源污染负荷计算方法被引量:97
2006年
针对我国非点源污染研究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即已有的实验和研究多集中在小流域和小区域范围内(10000km2以下),而缺乏全流域尺度下的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通过分析非点源污染负荷研究中的尺度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提出了大尺度区域非点源污染负荷的计算方法,以适应规划层次下非点源污染控制和管理的需要.研究在分析非点源污染负荷产生和迁移途径的基础上,依据水文产汇流和污染物迁移过程,建立了大区域尺度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模型;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分别按城市径流、农业生产、农村居民点和畜禽养殖4种类型,计算了2000年我国10个一级水资源区的溶解态非点源污染负荷量.结果表明,2000年全国范围内非点源污染情况比较严重,耗氧有机物(以COD计)、TN、TP和NH+4N的入河量分别达到6.65×106t、3.28×106t、1.56×106t和0.83×106t.最后,采用各流域机构的非点源污染调查数据(2000年),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结构基本合理,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郝芳华杨胜天程红光步青松郑玲芳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GIS
河套灌区陆面水循环模式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根据灌区水循环的一般特征及河套灌区独特特征,建立了包括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模型的河套灌区水循环数学模型,并在模型求解过程中实现三者的简单耦合。分别计算了灌区生育期和秋浇期的净灌溉水量、土壤含水量变化及渗漏情况,地下水变化情况等。模拟结果显示,河套灌区水循环过程为一种"负水平衡"的垂向水循环。
岳勇郝芳华李鹏马桂芬杜晓文
关键词:河套灌区
大尺度区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研究的意义、难点和关键技术——代“大尺度区域非点源污染研究”专栏序言被引量:21
2006年
科学、规范的规划可以有效地协调人类、环境和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大尺度区域非点源污染负荷调查是很多规划工作的重要基础.针对当前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的不足和困难,以全国水资源规划为契机,从水质水量结合的角度阐述了规划层次的大尺度区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的意义、用途和关键技术.
郝芳华杨胜天程红光李原园朱党生张建云熊文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大尺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