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1-ZD-027)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周武军孙夏兰董兴干樊珂宋钊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道德
  • 2篇大学生
  • 2篇道德建设
  • 2篇实证
  • 2篇实证研究
  • 2篇教育
  • 2篇高校
  • 2篇高校道德建设
  • 1篇大学生道德
  • 1篇道德教育
  • 1篇道德情感
  • 1篇道德认知
  • 1篇德教
  • 1篇多样性
  • 1篇学生道德
  • 1篇言行
  • 1篇情感
  • 1篇文化
  • 1篇文化建设
  • 1篇校园

机构

  • 7篇河南科技大学

作者

  • 5篇周武军
  • 3篇孙夏兰
  • 1篇李江波
  • 1篇宋钊
  • 1篇樊珂
  • 1篇董兴干

传媒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郑州航空工业...
  • 1篇大理学院学报...
  • 1篇洛阳理工学院...
  • 1篇人民论坛(中...

年份

  • 1篇2013
  • 6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论道德定义的个体性、教育性、言行性被引量:3
2012年
道德承担的主体是个人的;教育亦应该成为道德的调节方式;道德评价的对象不仅是行为,还应包括言语,是对"言行"的评价。因此,道德的定义应是:道德以善恶为标准,是调整个人的身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之间利益关系的非权力性言行规范的总和。它以教育、风俗习惯、社会舆论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系调节。
周武军
关键词:个体性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发展被引量:3
2012年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大学校园文化如何才能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需要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应运用唯物辩证观点推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发展,处理好教育与娱乐、疏导与禁堵、主动与被动以及单一化与多样化等四个方面的关系。
孙夏兰
关键词: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道德建设的教育应对策略被引量:1
2012年
学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强高校道德建设需充分发挥高校教育的作用,文章就如何发挥教育在加强高校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即通过生命观教育、爱心及责任感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做人教育;通过加强实践、正确认识现实对大学生进行理想教育;通过给以适当的奖励、适度的诱惑、适时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将道德认知的灌输与道德情感的培养相结合,使学生形成符合社会期望的道德观,做到知行统一。
孙夏兰
关键词:高校道德建设道德教育道德认知道德情感
胡锦涛“两型社会”观与道德定义之发展
2012年
胡锦涛"两型社会"观的本质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环境友好"具有很强的人文伦理色彩,其蕴涵的意义是人与环境要友好相处。胡锦涛的讲话、观念渗透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道德关系的意蕴。而"忽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现行道德概念内涵的根本缺陷"。由此,我们给道德下一新的定义:道德是调整个人的身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善恶为标准,以教育、风俗习惯、社会舆论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系调节。
周武军
关键词:环境友好道德
道德涵义多样性模糊性实证研究
2013年
道德涵义具有多样性模糊性。通过实证调查,根据大学生对道德定义回答的着重点、落脚点不同,正面的论述可将其概括为"七论":政治爱国论、传统美德论、法律论、精神论、底线论、自爱论和环境论。后两论具有建设性和前瞻性。道德是假的等个别反面论述也从侧面说明道德涵义的多样性、复杂性。此研究为我们认识今日社会的道德现象提供了新的实践性、理论性视角。
周武军
关键词:多样性实证研究
教师是高校道德建设的关键
2012年
高校道德建设从何处着手,无论是从古到今,还是国内国外,或者是先贤政要,抑或是普通学人,大家的普遍认识是:教师是高校道德建设的关键。其路径主要有:要完善现有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与体系;要把道德、纪律和法律三者的作用密切配合;要抓制度的落实;要充分发挥手机、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的作用;要特别重视环境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要把道德实践活动作为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要十分关注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要进一步弘扬榜样的示范效用。
周武军
关键词:道德建设教师
大学生道德建设问题实证研究——基于spass11.0分析
2012年
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总体积极、健康,甚至是有建设性、前瞻性的,比如对道德的精神属性,对与自然、自身关系的认识等。社会的道德观念在变,我们的舆论引导要旗帜鲜明。性别不同,道德理想、态度不同:男性更具创业激情,道德上更宽容;女性更平稳,对两性关系态度更平淡。工科学生谨严,诚信学风更好;农科学生压力更大,追求更现实也显得更高,比较保守;文科学生更开放,更宽容,但作弊诚信状况也应引起重视。大三学生应予特别关注,他们考虑道德判断的比例在四个年级中最低,对作弊、两性关系的态度处于模糊程度的比例较高。总之,大学生整体道德状况令人欣慰,重塑社会的诚信体系刻不容缓。
周武军孙夏兰李江波樊珂宋钊董兴干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