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C01A01-03)
- 作品数:4 被引量:177H指数:4
- 相关作者:蔡运龙吴丹丹王荣严祥李昊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西南喀斯特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整治模式被引量:44
- 2010年
- 喀斯特脆弱生态区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地区.由于其脆弱的自然地质环境加之强烈的人为活动影响,导致该生态系统呈退化态势.本文以中国西南典型喀斯特脆弱区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和生态环境脆弱性程度为依据,参考已进行的生态系统恢复和石漠化治理经验,综合考虑各种加剧喀斯特脆弱区生态环境退化的因素,并基于不同喀斯特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模式和技术体系以及因地制宜原则,综述了3套喀斯特脆弱生态区退化生态系统整治模式(生态移民-封山育林-恢复自然植被模式、退耕还林-蓄水保土-人工造林恢复植被模式、可持续生态农业-庭园经济-资源产业模式),详细论述了各模式的适宜地区和成本效益情况,并指出了其推广应用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 王荣蔡运龙
- 关键词:脆弱生态区整治模式
- 区域景观破碎化的多尺度空间变异研究——以贵州省乌江流域为例被引量:37
- 2010年
- 有效揭示景观格局及其空间变异特征是研究景观功能和动态的基础。选择贵州省乌江流域为案例区,基于土地利用分类数据,采用GIS、景观格局分析和地统计学软件,探讨了该区景观破碎化的空间格局、变异特征及其尺度依存性。结果表明:景观破碎化空间变异与研究幅度呈现非常明显的幂率关系,且具有4590m的特征尺度。景观破碎化呈现一定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构性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起主要作用,参数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数据序列较复杂。东北-西南方向和东-西方向上的分形维数较大,空间自相关距离较短。
- 高江波蔡运龙
- 关键词:景观破碎化地统计学乌江流域
- 基于植被遥感的西南喀斯特退耕还林工程效果评价——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被引量:37
- 2011年
-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压力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使得土地退化问题严峻。2000年以来,国家开始在该地区推行退耕还林等一系列生态工程。需要评估这些工程的效果,以期为进一步的生态建设工程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利用SPOT-VGTNDVI遥感数据,以大规模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前的1998—2001年为基准,建立NDVI-气候响应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残差法来分析2002—2008年以退耕还林工程为主的人为因素在当地生态恢复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近年来开展的生态工程使得整个毕节地区植被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在东部大方、黔西一些区域土地退化的趋势仍未扭转,需要今后进一步的政策引导和开展后续生态工程。
- 李昊蔡运龙陈睿山陈琼严祥
- 关键词:NDVI退耕还林工程
- 中国生态恢复效果评价研究综述被引量:62
- 2009年
- 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生态恢复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开展起来。中国是世界上生态系统退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也是较早开展生态恢复研究和实践的国家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已经批准和实施了一大批生态恢复工程。对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效果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不仅是生态恢复工程的重要组成内容,更是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生态恢复方案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回顾中国生态恢复效果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中国生态恢复效果评价的主要内容、评价思路及相应的方法与技术,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中国生态恢复效果评价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 吴丹丹蔡运龙
- 关键词:生态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