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cx13)

作品数:15 被引量:50H指数:4
相关作者:刘贤金梁颖李维林吴文龙张辉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农药
  • 2篇单核细胞增生
  • 2篇单核细胞增生...
  • 2篇食品
  • 2篇食品加工
  • 2篇中农
  • 2篇李斯特菌
  • 2篇克隆
  • 1篇单链
  • 1篇单链抗体
  • 1篇抵制
  • 1篇毒素
  • 1篇亚细胞
  • 1篇亚细胞定位
  • 1篇叶菜
  • 1篇疫苗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荧光定量PC...
  • 1篇油菜

机构

  • 7篇江苏省农业科...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南京工程学院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江苏沿海地区...
  • 1篇江苏沿江地区...

作者

  • 3篇刘贤金
  • 2篇吴文龙
  • 2篇李维林
  • 2篇梁颖
  • 2篇包红朵
  • 2篇王冉
  • 2篇周艳
  • 2篇张莉莉
  • 2篇张辉
  • 1篇倪正斌
  • 1篇刘敏
  • 1篇张春红
  • 1篇许晓明
  • 1篇丁莹
  • 1篇卞晓春
  • 1篇孙红芹
  • 1篇蔡彩平
  • 1篇刘茂军
  • 1篇王诚
  • 1篇吴春芳

传媒

  • 3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种子
  • 1篇大豆科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棉花学报
  • 1篇上海农业科技
  • 1篇酿酒科技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经济林研究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安徽科技学院...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硬度类型黑莓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掌握不同硬度黑莓品种生长性状动态的共性和差异,以期为探讨黑莓果实硬度的形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对高硬度黑莓品种Chester和Arapaho及低硬度品种Kiowa和Boysenberry果实性状生长发育动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花后第3天至成熟进程中,4个品种果实的纵、横径均呈双S型持续增加的趋势,且花后3天内生长最快,相同硬度类型的果实自转色至成熟的发育进程中其纵、横径增长变化趋势类似。4个品种果实的平均单果质量也均呈单S型增加趋势,Chester和Arapaho分别在花后第45天和第36天其单果质量明显持续增加,且最后成熟阶段的净生长量最大;Kiow a和Boysenberry分别在花后第45天和第30天即果实接近成熟时其单果质量急速增加,且其单果质量净增长量分别在花后第48~51和第27~30天时达到最大值。在Chester和Kiowa果实转色至完全成熟进程中,Chester的聚合果总质量、果轴质量和单核果质量均在花后第54天即果实完全成熟时分别增长至最高值4.190、0.337和0.099 g,而Kiowa的三者则在花后第51天即果实接近完全成熟时分别达到最高值12.783、1.190和0.126 g。Chester种子百粒质量在花后第51天即果实接近成熟时达到最大值,而Kiowa种子百粒质量在花后第33天达到最大值且趋于稳定,直至花后第54天才略有下降。
张春红吴文龙闾连飞李维林
关键词:黑莓果实硬度生长发育动态果实性状
噬菌体裂解酶结构域重构及其裂解功能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为了获得广谱噬菌体裂解酶,根据裂解酶结构及种属特异性,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裂解酶Ply187CHAP及酶K的SH3b重新合成,并同时将末端引入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噬菌体裂解酶LysZ5结合结构域,构建具有能够裂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李斯特菌的多功能裂解酶。SDS-PAGE结果表明,融合结构域的重构酶蛋白Ply187KS-Z5大小约为58 kDa,其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李斯特菌平板表面能够形成透明裂解圈。分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李斯特菌在生肉表面的裂解活性表明,嵌合酶蛋白Ply187-KS能够有效裂解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 h后菌落数降至2.16 log,而重构酶Ply187KS-Z5不仅裂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并同时能够裂解李斯特菌,且重构酶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的裂解活性与Ply187-KS裂解效果相当,从而表明裂解酶结合结构域重组将是获得高效广谱裂解酶的新途径。
张辉周艳包红朵杨振泉朱如意周晨露张莉莉王冉
关键词:裂解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携带质粒李斯特菌耐药及重金属抵制特性研究
2015年
鉴定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携带质粒特性,分析携带质粒Lm对抗生素、重金属镉及苯扎氯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1株Lm携带内源性质粒;所有Lm菌株对阿莫西林、红霉素和利福平均敏感(22/22),对头孢拉定100%耐药(22/22);其中5株对盐酸万古霉中度耐受,部分菌株对盐酸环丙沙星(17/22)、硫酸新霉素(16/22)及盐酸四环素素(9/22)具有一定耐受性。耐镉分析表明,菌株对重金属镉呈现抵制特性(14/22),且均为携带质粒菌株;而在苯扎氯铵敏感性检测中,仅3株携带质粒Lm菌株对苯扎氯铵具有抵制性。对Lm菌株进行噬菌体杀菌检测,结果均能够被噬菌体识别并裂解。综上所述,Lm分离株耐药性增强,且对苯扎氯铵和镉有抵制特性,而噬菌体能够杀灭抵制菌株,为控制耐药及抵制性菌株污染提供了新途径。
张辉包红朵周艳张莉莉王冉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重金属噬菌体
基于元分析方法评估食品加工对叶菜中农药残留的作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采用元分析方法获得食品加工对特定种类蔬菜中农药残留作用的响应比值,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加工因子;方法:通过数据库中文献搜索、数据采集、元分析计算,获得特定食品加工对叶菜中农药残留作用的响应比值及相关参数;结果:研究中所取数据具有同质性,食品加工中自来水洗、乙酸水洗、食盐水洗、次氯酸钠水洗、漂烫、清炒、微波对叶菜中农药作用的响应比值分别为0.45,0.45,0.54,0.15,0.76,0.27,0.99,其中次氯酸钠水洗和清炒对降低叶菜中农药残留具有较好的效果,微波处理效果最差。乙酸水洗与自来水洗相比去除农药的作用没有增加,食盐水洗作用反而有所降低。置信区间数据显示漂烫和微波处理具有降低以及增加农药残留的可能性;结论:上述食品加工方法均对叶菜中农药残留具有一定降低作用,所获得的响应比值可作为加工因子用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并可指导叶菜安全消费。
梁颖刘媛丁莹焦凌霞刘贤金
关键词:食品加工农药叶菜
酿造蓝莓果酒的酵母菌筛选和发酵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以从蓝莓自然发酵物中分离得到的酵母作为出发菌,经过三级筛选,得到了1株适宜蓝莓果酒发酵的菌株,命名为CNBG002,并研究了该菌株在麦芽汁中的生长特性。该酵母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6℃,最适生长pH值为2.5~4.5。该菌耐酒精能力较高,可达到15%vol,耐SO2能力可达150 mg/L,是一株优良的蓝莓果酒酿造酵母。
方亮吴文龙李维林
关键词:酵母果酒
基于同源建模与分子对接技术构建抗Bt Cry1类毒素单链抗体定点饱和突变库被引量:4
2016年
转基因食品中苏云金芽胞杆菌(Bt)Cry毒素种类较多,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等造成的潜在风险日益受到关注,制备针对多种Cry毒素的高效广谱抗体,进而建立广谱性快速检测方法,是对转Bt基因作物进行监管并确保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基础。本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抗体易于定向修饰及Cry毒素具有相似结构的特点,以实验室前期获得的人源化抗苏云金芽胞杆菌(Bt)Cry1Ac毒素单链抗体为材料,通过同源建模模拟单链抗体及五种Cry1类毒素的三维结构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单链抗体与Cry1类毒素结合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在此基础上利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对关键氨基酸位点及其邻近位点进行定向改造,以构建定点饱和突变库,为筛选检测多种Cry1类毒素的广谱特异性抗体提供实验材料。
焦凌霞徐茜茜刘媛张霄刘贝贝梁颖刘贤金
关键词:单链抗体同源建模分子对接重叠延伸PCR
热处理对鲜切鸡毛菜品质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以鲜切鸡毛菜为原料,研究不同温度(40、45、50℃)的热水处理5min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5℃热水处理5min对贮藏过程中鲜切鸡毛菜品质的保持效果最好,它维持了鲜切鸡毛菜较高的水分含量,延缓了叶绿素的降解,使鸡毛菜保持良好的外观,减缓了VC的降解,抑制了POD酶活,对可溶性糖含量有一定的保持作用。
闫帅梁颖文梦棠丁莹寇莉萍刘贤金
大型浅水湖泊太湖中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生态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探讨大型浅水湖泊太湖中草型与藻型两种生态系统中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差异,对东太湖与西太湖6个站位进行现场试验和调查,运用稀释-流式细胞仪法研究了微型浮游动物对细菌的摄食压力。结果表明,太湖水体20μm以下的微型浮游动物对细菌日摄食量为0.61~3.05μg(L.d)-1,对细菌生产力的摄食压力为79.62%~100.48%,平均90.99%。微型浮游动物对细菌的摄食率基本呈现一个由藻型湖到草型湖逐渐递减的趋势,细菌增长率在藻型湖焦山区域最大,进一步分析发现,细菌增长率与总N有显著正相关(r=0.864,P〈0.05),由此可见,细菌的生长繁殖和微型浮游动物对细菌的摄食与湖泊营养负荷有一定的相关性。
段翠兰陈静张永江邹勇张莉杨振王一鸣
关键词:太湖微型浮游动物摄食压力微食物环
大豆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基因GmRDR1的克隆与表达特性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寻找大豆抗病新基因,培育大豆新型抗性品种,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大豆品种科丰1号中分离出1个新的GmRDR1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组织表达、抗逆境胁迫表达分析及该基因的亚细胞定位研究。结果表明:GmRDR1基因位于大豆基因组的第2号染色体,基因全长为3 956 bp,其中ORF为3 378 bp,编码1 125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279.72×103和4.63;GmRDR1含有RDRs家族的保守序列"DLDGD";该基因在所有被检测组织中均表达,并且在叶中的表达量最高;荧光定量结果发现:在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处理下,GmRDR1在抗病材料科丰1号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感病材料南农1138-2。盐及干旱胁迫下,48 h之内,该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升高,SA诱导条件下该基因在6 h出现了早期响应,冷害处理下24 h表达量出现了突然的升高。GmRDR1基因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定位在细胞核里。根据以上结果判定GmRDR1基因参与了大豆对SMV的抗性反应,并且能够强烈响应盐和干旱的胁迫,因此该基因在大豆抗逆分子育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吴冰月沈良宋普文陈华涛崔瑾许晓明陈新
关键词:大豆基因克隆荧光定量PCR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亚细胞定位
元分析方法评估食品加工对果菜中农药残留的作用被引量:4
2016年
本文采用元分析方法评估食品加工对果类蔬菜中农药残留作用。通过多个数据库文献搜索、数据采集、元分析统计计算,获得特定食品加工方式对果菜中农药残留作用的响应比值、实验间变异及置信区间,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同质性Q检验。结果显示研究所取数据具有同质性,自来水清洗、多种溶液清洗、去皮、水煮、清炒、漂烫、烘烤对果菜中农药作用的响应比值均小于0.6,说明食品加工对去除果菜中农药残留有较好作用,可达到40%以上;其中漂烫和烘烤的响应比值分别为0.04和0.01,农药去除效果极佳,可达到95%以上;与自来水清洗相比,乙酸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对农药去除均有较好的效果。元分析获得食品加工对果菜中农药残留作用的响应比值可作为加工因子用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并可指导果菜安全消费。
梁颖丁莹张留圈刘贤金
关键词:食品加工农药风险评估蔬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