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4Q030)
- 作品数:3 被引量:26H指数:3
- 相关作者:刘小峰刘锐周长城更多>>
- 相关机构:长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熟人社会论”的纠结与未来:经验检视与价值探寻被引量:5
- 2014年
- 重新审视当前学术界关于"熟人社会"的研究,发现有两种基本的研究路径,分别是"熟人社会"问题取向的研究和以"熟人社会论"作为研究视角的研究;前者将"熟人社会"作为一种具体的、有形的社会初级群体的联结方式,后者将"熟人社会"视为一种抽象的理论视角借以理解其它社会现象。当前,对"熟人社会"的争鸣需要一种真正有深度的理解而不是描述,应该认识到其存在的三种范畴,即实体上的与意义上的,关系上的与结构上的,以及理想上的与现实上的。无论过去抑或现在,"乡土中国"只是中国社会内核的重要面向之一,当代中国农村研究不仅要超越单向、固化认识的模式,还需要对既有研究的不足进行再检视,以全局和历史性的视野重新解构转型乡土经验。
- 刘小峰周长城
- 个体化时代与中国生活体验——读保罗·霍普《个人主义时代之共同体重建》被引量:3
- 2015年
- 英国学者保罗·霍普的作品《个人主义时代之共同体重建》致力于探究在这个日益崇尚个人主义的西方社会,怎样才能维护与繁荣地方共同体及其共同生活,其聚焦点在于公共精神文化建设,以此构成中国研究的"他者"视角。然而,中国的个体化进程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发展面貌,如民主文化和福利体制欠发达,"无公德的个人"兴起以及国家强有力的管理和决定性姿态。个体化的中国故事昭示着:崛起的中国个体在双重意义上发生深刻变革,即个体自主性的蓬勃发展以及私人化家庭的复兴。这其中,个体性塑造和公共性的重新培育都应成为重建当前社会团结的题中之义。
- 刘小峰
- 关键词:个人主义个体化共同体
- 农村阶层分化与“住房地位群体”被引量:18
- 2014年
- 提高居住条件、改善生活质量是农民家庭的不懈追求。浙江农村在经历快速工业化后,村庄内部出现剧烈的经济分层,宅基地的"福利分配、免费使用"机制被打破,"住房地位群体"所隐含的空间隔离逐渐出现并扩大。"住房地位群体"在模糊的社会位置差异中感知社会交往的区别,其居住模式和生活方式并没有完全定型,农村阶层关系也没有发生根本性重组。但任由经济分化形塑出居住区隔和阶层排斥问题,却不是政府和群众所意愿。通过土地管理、乡村治理、村庄规划"三位一体"的村庄建设,可保障"大混小聚"的空间正义实现。
- 刘锐刘小峰
- 关键词:农村阶层分化宅基地混合居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