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4BAB215029)

作品数:34 被引量:265H指数:11
相关作者:邵毅裴重刚余瑶周琼王乐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1篇角膜
  • 10篇视网膜
  • 10篇网膜
  • 9篇糖尿
  • 9篇糖尿病
  • 8篇病变
  • 7篇视网膜病
  • 7篇视网膜病变
  • 7篇糖尿病视网膜
  • 6篇糖尿病视网膜...
  • 6篇糖尿病视网膜...
  • 5篇内障
  • 5篇白内障
  • 4篇近视
  • 3篇新生血管
  • 3篇血管
  • 3篇术后
  • 3篇切口
  • 3篇青光
  • 3篇青光眼

机构

  • 34篇南昌大学第一...
  • 10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厦门大学
  • 4篇南华大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江西省中医院
  • 2篇南昌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浙江中医药大...
  • 2篇汕头市第二人...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江西省疾病预...
  • 1篇黄石市第二医...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作者

  • 31篇邵毅
  • 16篇裴重刚
  • 10篇余瑶
  • 8篇周琼
  • 5篇王乐
  • 5篇杨璐
  • 5篇杨继玲
  • 5篇高桂平
  • 5篇涂萍
  • 4篇陈素芳
  • 4篇张广斌
  • 4篇谭钢
  • 4篇刘永琰
  • 3篇张莉花
  • 3篇晏润纬
  • 3篇刘克政
  • 3篇陈乐磊
  • 3篇黄歆
  • 3篇曾莉
  • 2篇李凯军

传媒

  • 13篇眼科新进展
  • 6篇中国实用眼科...
  • 5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1篇2014
  • 11篇2013
  • 12篇2012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轴突导向因子Netrins在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研究进展
2013年
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常继发于各种眼部疾病,其形成不仅给治疗带来困难,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目前,关于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形成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而神经轴突导向因子Ne—trins在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方面的作用尚未引起重视,现将神经轴突导向因子Netrins及相关受体在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进一步研究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形成机制提供参考。
杨继玲邵毅裴重刚
关键词:新生血管形成角膜视网膜
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角膜神经和泪液蛋白的特点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探讨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TDC)患者超声乳化术后眼表症状、角膜神经和泪液蛋白的特点。方法 TDC患者56例(右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上方透明角膜切口,B组采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2周、1个月及3个月行眼表症状评分、泪液蛋白测定、角膜知觉计检查和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结果术前两组干眼各眼表症状评分、泪液蛋白、乳铁蛋白、溶菌酶、神经纤维密度及角膜敏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干涩感、异物感、畏光、疼痛、眼红和流泪症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各症状和泪液总蛋白量、乳铁蛋白、溶菌酶及神经纤维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角膜敏感度、角膜切口连接型神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切口中形态异常的神经纤维在B组中出现的几率高于A组(P<0.05)。结论对于TDC,上方切口行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可以改善角膜知觉,减轻角膜切口神经损伤,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邵毅余瑶王乐张广斌付新元裴重刚涂萍黄歆陈乐磊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糖尿病角膜知觉
无缝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羊膜移植治疗兔角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无缝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e stem cells,BMMSCs)羊膜移植在兔角膜缘干细胞缺损模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新西兰白兔36只(72眼),制作兔角膜缘干细胞缺损模型第7天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进行无缝线BMMSCs羊膜移植术组,对照组进行单纯羊膜移植术。分别于术后1、2、3、7、14、28 d观察眼压情况、角膜新生血管、角膜透明度、前房反应及泪液分泌情况,术后1周和1个月每组各处死3只兔,摘除眼球,12眼(两组各6眼)作病理切片检查,HE染色观察比较炎症细胞和角膜上皮细胞形态并进行细胞计数。结果裂隙灯检查眼压、前房反应和并发症在组间各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而术后1个月泪液分泌、角膜新生血管和透明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CNV=5.692,t CT=6.316,t ST=9.197,P均<0.05),HE显示两组角膜上皮数有显著性差异(t=7.287,P<0.05),炎症细胞数也有显著性差异(t=9.178,P<0.05)。结论无缝线BMMSCs羊膜移植应用于兔角膜新生血管中炎症反应小,泪液分泌影响少,角膜透明度高。
邵毅余静高桂平余瑶杨继玲裴重刚涂萍李亨辉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角膜新生血管化
鬼针草叶治疗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观察鬼针草叶治疗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32例(64眼)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在严格控制血糖及血压基础上,A组口服鬼针草叶(15.0g),B组口服安慰剂维生素C片0.1g,均每日3次,饭前0.5h口服,两组均常规口服羟苯磺酸钙分散片0.5g,每日3次,连续服用21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底照相及中医症候的变化。结果治疗21d后,视力提高38眼,其中A组24眼(75.0%),B组14眼(4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眼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0.05,其中A组22眼(68.8%),B组10眼(3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眼底病变治疗有效率为31.3%,总有效率81.3%;B组有效率21.9%,总有效率65.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医症候显效率31.3%,总有效率81.3%;B组显效率18.8%,总有效率6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鬼针草叶可提高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有效改善其眼底病变及减轻中医症候。
邵毅周琼易昀敏余瑶裴重刚吴晓蓉梅峰占敏艳
关键词:视力中医症候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反义寡脱氧核苷酸联合血管生成素-1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视网膜血管渗漏及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联合血管生成素-1(angiogenin-1,Ang-1)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大鼠视网膜血管渗漏及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5只和糖尿病组55只,糖尿病组通过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模型成功后再饲养3个月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确定DR大鼠模型且视网膜病变程度相仿的大鼠,随机抽取45只分为DR对照组(B组,5只)、PBS缓冲液对照组(C组,10只)、VEGFASODN干预组(D组,10只)、Ang-1干预组(E组,10只)、联合干预组(F组,10只)。C组玻璃体内注射PBS缓冲液5μL;D组玻璃体内注射浓度为100μmol·L-1VEGFASODN5μL;E组玻璃体内注射浓度为160mg·L-1Ang-15μL;F组玻璃体内注射100μmol·L-1VEGFASODN及160mg·L-1Ang-1各5μL;3d后再次行上述操作。各组大鼠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对比观察不同组别大鼠视网膜血管渗漏情况,病理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下突破内界膜的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芽细胞核数。结果 A、B、C、D、E和F组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面积分别为0、(20.98±1.14)mm2、(21.47±1.65)mm2、(14.60±1.55)mm2、(13.80±1.19)mm2、(10.81±1.35)mm2;D、E、F组新生血管渗漏面积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99,P<0.05);F组渗漏面积低于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0.94,P<0.05);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P>0.05)。A、B、C、D、E和F组突破内界膜的新生血管芽细胞核数分别为(1.13±0.31)个、(80.31±5.21)个、(81.08±2.57)个、(37.37±3.41)个、(41.07±2.09)个、(14.41±1.23)个;D、E、F组突破内界膜的血管芽细胞核数均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39.41,P<0.05);F组突破内界膜的血管芽细胞核数低于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4.91,P<0.05);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P>0.05)。结论 VEGF ASODN联合A
曾莉常以力邵毅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反义寡脱氧核苷酸血管生成素-1
缬沙坦联合己酮可可碱治疗糖尿病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治疗临床期糖尿病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32例(64眼)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及肾病患者随机分为A(对照组)、B(治疗组),每组各16例,在控制血糖基础上A组用缬沙坦每天80mg口服,B组缬沙坦加PTX(200mg,每天两次)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眼底的变化、血压、肾功能、24h尿蛋白、血浆果糖胺(FA)、纤维蛋白原(Fib)、内皮素水平(ET)、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1型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matrix metallopro-teinaseinhibitor1,TIMP-1)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21d后,对照组眼底病变治疗有效率为68.8%(22眼),治疗组则高达93.8%(30眼),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6,P<0.05)。治疗21d后,A组肾功能(Scr、Ccr、BUN、尿β2微球蛋白)、FA、Fib、ET和MMP2/TIMP1水平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而B组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均为P<0.05);两组患者血压、肾功能(24h尿蛋白、Scr、Ccr、BUN、尿β2微球蛋白)、FA、Fib、ET和MMP2/TIMP1水平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PTX治疗临床期糖尿病肾病及视网膜病变具有协同作用,优于单用缬沙坦治疗,能更有效改善视网膜微循环、肾血流动力学,保护眼底和肾功能。
吕金雷吕柳青邵毅杨岭曾艳肖红波陈钦开
关键词:己酮可可碱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及黄斑裂孔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观察并分析高度近视黄斑劈裂及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术前、术后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视力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的变化特征,评估手术疗效,并探讨手术时机。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行标准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及黄斑裂孔不伴视网膜脱离患者38例(44眼),并将其分成两组,即黄斑劈裂组(24眼)和黄斑裂孔组(20眼),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眼术前及术后视力、OCT及mfERG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均为P<0.05),黄斑劈裂组患者术后视力提高幅度大于黄斑裂孔组(P<0.05)。视力进步者黄斑劈裂组为91.7%,黄斑裂孔组为5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示黄斑劈裂组24眼中22眼(91.7%)黄斑区完全愈合,2眼(8.3%)好转;黄斑裂孔组20眼中8眼(40.0%)完全愈合,6眼(30.0%)好转,6眼(30.0%)未愈合;两组黄斑区完全愈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fERG示术后6个月时,黄斑劈裂组1环P1波潜伏期为(37.50±3.62)ms,与术前的(44.23±4.35)ms相比明显缩短(P<0.05),而黄斑裂孔组为(38.54±4.75)ms,与术前的(40.31±2.80)m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1波振幅密度在术后2个月、3个月、6个月时均逐渐提高,但仍略低于术前(均为P<0.05)。术前mfERG的三维地形图表现为中央峰缺如或低平,旁中心凹区域有多处不规则低反应区。术后愈合患者mfERG的三维地形图的中央峰逐渐恢复,旁中心凹区域不规则反应区减少或消失。两组术中未见医源性裂孔形成,术后无眼内出血或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及黄斑裂孔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在高度近视黄斑劈裂形成伴有视力受损之后、裂孔形成之前及时行玻璃体
彭娇玲朱小华谭钢邵毅
关键词:高度近视黄斑劈裂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术多焦视网膜电图
青年近视眼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的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研究青年人近视眼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与角膜前表面曲率及散光的相关性,探讨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符合纳入条件的127例(162眼)为研究对象,按角膜曲率>43 D或≤43 D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66例85眼,为高角膜曲率组;B组61例77眼,为低角膜曲率组。而按有无角膜散光又将入选患眼分为Ⅰ组和Ⅱ组,其中Ⅰ组67例94眼,为角膜散光组;Ⅱ组60例68眼,为无角膜散光组。再细分为4个亚组:AⅠ高角膜曲率散光组、AⅡ高角膜曲率无散光组和BⅠ低角膜曲率散光组、BⅡ低角膜曲率无散光组。应用Allegro Oculyzer眼前节分析段系统检测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角膜前表面垂直彗差(Z3-1)、水平彗差(Z3+1)、垂直与水平彗差之和(Z3±1)及球差(Z40)的均方根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测各高阶像差与角膜曲率和散光的相关关系。结果 A组年龄(22±3)岁,角膜曲率(44.53±0.95)D,屈光度等效球镜度数为(5.02±2.23)D;B组年龄(21±3)岁,角膜曲率(41.42±1.04)D,屈光度等效球镜度数为(5.10±2.26)D;Ⅰ组年龄(21±3)岁,角膜曲率(43.21±1.96)D,角膜散光绝对值(1.85±0.69)D,屈光度等效球镜度数为(5.16±2.28)D;Ⅱ组年龄(22±3)岁,角膜曲率(42.98±1.87)D,屈光度等效球镜度数为(4.93±2.20)D。经统计学处理,曲率相关分组中,A组与B组、AⅠ组与BⅠ组、AⅡ组与BⅡ组Z4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AⅡ组与BⅡ组的Z3-1及Z3±1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17)。散光相关分组中,Ⅰ组与Ⅱ组、BⅠ组与BⅡ组的Z3-1及Z3±1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Z4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角膜曲率与Z40呈显著正相关(r=0.632,P=0.000),无论是在Ⅰ组还是在Ⅱ组中均呈现这样的显著相关性(分别为r=0.597、P=0.000;r=0.701、P=0.000)。角膜散光与彗差的相关性均无
杨璐刘永琰张莉花周琼邵毅刘克政
关键词:近视眼角膜前表面角膜曲率散光高阶像差青年
个性化超声乳化在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探讨个性化超声乳化术对真性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眼表症状、角膜厚度、散光及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术前存在角膜散光的真性糖尿病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均为右眼),随机分为A、B组。A组采用常规上方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B组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术前、术后1周及3个月时测裸眼视力,眼表症状、OSDI、泪膜四项和屈光状态,术后1个月检查角膜厚度。结果术前两组散光值、眼表症状、OSDI、泪膜四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散光=0.642,t眼表症状眼数=0.342,tOSDI=0.667,tBUT=0.437,t泪河高度=0.732,tST=0.151,tFL=-0.847,P均〉0.05),两组术前和术后1月角膜9个方位厚度比较经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前角膜垂直散光J0和水平散光P相近(FJO=0.46和FP=0.64,P均〉0.05),A组术前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JO=18.372,FP=14.648,P均〈0.05),与术后3个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JO=4.38,FP=5.45,P均〉0.05);B组术前与术后1周和3个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JO=5.78,FP=6.84;FJO=6.34,FP=5.52;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眼表症状眼数、OSDI、BUT、ST、泪河高度及FL均出现异常(tA眼表症状眼数=17.823,tAOSDI=12.326,tABUT=10.646,tA泪河高度=9.383,tAST=7.623,tAFL=-6.057;tB眼表症状眼数=10.662,tBOSDI=11.761,tBBUT=9.167,tB泪河高度=8.165,tBST=6.323,tBFL=-5.798;P均〈0.05),至术后第3月时患者的眼表症状眼数、OSDI、BUT、ST、泪河高度及FL已基本恢复至对照眼水平经t检验,P均〉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眼表症状眼数、OSDI、BUT及F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眼表症状眼数=16.605,tOSDI=13�
邵毅王乐董文佳余瑶张广斌裴重刚常以力陈伟李猛毛益辉
关键词:角膜地形图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泪膜
不同切口超声乳化术对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角膜神经和泪液蛋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糖尿病患者超声乳化术后眼表症状,角膜神经和泪液蛋白的特点。方法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糖尿病患者64例(64眼,均为右眼),随机分为A、B组。A组采用上方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B组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2周、1个月及3个月对患者行眼表症状评分、泪液蛋白测定、角膜知觉计检查和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结果术前两组干眼各亚症状评分、泪液蛋白、乳铁蛋白、溶菌酶、神经纤维密度及角膜敏感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2周,两组患者各症状中干涩感、异物感、畏光、疼痛、眼红和流泪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各症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泪液总蛋白量,乳铁蛋白,溶菌酶及神经纤维密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角膜敏感度、角膜切口连接型神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糖尿病患者行上方切口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可以明显改善角膜知觉,减轻角膜切口神经损伤,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邵毅裴重刚王乐余瑶涂萍陈乐磊陈素芳黄歆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角膜知觉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