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20558050) 作品数:16 被引量:101 H指数:6 相关作者: 汪建平 王磊 杨祖立 黄美近 宋新明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中山大学医科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脾酪氨酸激酶基因甲基化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脾酪氨酸激酶(Syk)基因甲基化、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1年1~12月间经手术治疗的120例结直肠癌标本.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Syk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和表达情况,并分析Syk基因甲基化失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衙和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1)12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48例肿瘤组织未检测到Syk基因的表达,而正常组织Syk基凶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P=0.000)。(2)发生甲基化的37例肿瘤组织中,Syk基因均失去表达。未发生甲基化的83例中,仅11例失表达;而癌旁匹配的正常组织均有表达。(3)Syk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状态、病理分期密切相关,而与其他临床参数无关。(4)术后随访资料表明,Syk基因甲基化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未甲基化组(73.5%比95.7%,P=0.007);而术后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未甲基化组(32.4%比8.4%,P=0.02)。结论Syk基因过甲基化失表达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导致结直肠癌侵袭性增强,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升高,3年生存率降低。 杨祖立 王磊 康亮 彭俊生 向军 黄美近 汪建平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基因 脾酪氨酸激酶 甲基化 酪氨酸激酶Syk两种蛋白异构体在乳腺癌细胞内的分布 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观察长脾脏酪氨酸激酶[Syk(L)]和短脾脏酪氨酸激酶[Syk(S)]在乳腺癌细胞中的分布。方法采用胞核、胞质分离技术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乳腺癌细胞系BT474和MB468中两种Syk蛋白异构体的细胞内分布。构建表达Syk(L)或Syk(S)的MB435稳定细胞克隆,采用细胞胞核、胞质分离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Syk(L)及Syk(S)在细胞内的分布。结果在乳腺癌细胞系BT474和MB468中,Syk(L)在细胞质、细胞核内均有表达,Syk(S)只表达在细胞质中。MB435-Syk(L)稳定细胞株中的Syk(L)在细胞质、细胞核内均有表达,MB435-Syk (S)稳定细胞株中的Syk(S)只分布在细胞质内。结论在乳腺癌细胞中,Syk(L)可由细胞质移位到细胞核内,而Syk(S)只存在于细胞质中。Syk(L)的抑癌功能可能与它的细胞核内功能有关。 王磊 汪建平 宋新明 兰平关键词:酪氨酸激酶 乳腺癌 核移位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Syk基因甲基化与术后复发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2008年 目的探讨血清Syk基因甲基化与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2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组织和血清标本,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Syk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12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37例肿瘤组织发生Syk基因甲基化,其相应血清中32例可检测到同样的甲基化模式;而肿瘤组织未发生甲基化的83例患者的血清中均未检测到甲基化的Syk基因。血清Syk基因甲基化组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无甲基化组(68.8%比38.6%,x^2=8.55,P=0.003);前者的术后转移复发率也明显高于后者(34.4%比9.1%,x^2=10.46,P=0.001);血清Syk基因甲基化组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无甲基化组(65.1%比90.6%,x^2=7.818,P=0.006)。结论血清Syk基因甲基化状态与肿瘤组织的甲基化状态密切相关,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复发和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 杨祖立 康亮 王磊 汪建平 彭俊生 黄美近 兰平 黄奕华 何裕隆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甲基化 预后 结直肠癌侵袭性与脾酪氨酸激酶基因Syk启动子甲基化的关系 被引量:46 2005年 目的 探讨脾酪氨酸激酶 (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巢式双重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MSP)和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的方法检测Syk基因在 12 0例结直肠癌肿瘤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的甲基化和表达情况。 结果 12 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 ,48例未检测到SykmRNA的表达 ,而癌旁正常组织均有表达。癌旁正常组织未检测到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 ,3 7例肿瘤组织发生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3 0 .8% ) ,癌组织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显著增高 (P <0 .0 0 0 5 )。在淋巴结转移的 5 6例中 ,2 4例发生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 ,而无淋巴结转移的 64例中 ,13例发生甲基化 ,有淋巴结转移的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0 8)。发生甲基化的肿瘤组织中 ,均无SykmRNA的表达。结论 结直肠癌中 ,SYK基因启动子过甲基化导致其mRNA的失表达 ,从而引起结直肠癌的侵袭性增强 ,它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生侵袭转移的又一种机制。 杨祖立 汪建平 元云飞 蔡世荣 黄美近关键词:结直肠癌 甲基化 癌旁正常组织 癌侵袭 酪氨酸激酶 应用GFP质粒构建及转染技术探讨Syk(L)核移位机制 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通过研究Syk(L)在乳腺癌细胞亚细胞器中的分布和移位机制,探讨Syk(L)抑制乳腺癌的可能性机制。【方法】采用细胞胞核、胞浆分离技术和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乳腺癌细胞系BT474中两种Syk蛋白异构体在细胞内的分布。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FP)和Syk(L)核移位相关功能域融合蛋白质粒,转染入Cos7细胞内,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融合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结果】BT474细胞的细胞浆中可检测到Syk(S)和Syk(L)的表达,细胞核中只检测到Syk(L)的表达。在Cos7细胞中,GFP与Syk(L)的缺失域(deletiondomain,DEL域)融合蛋白均匀分布于细胞内,GFP与Syk(L)的IDB域融合蛋白聚集于细胞核中;将DEL域上的294K、300K、及305K突变域非碱性氨基酸后构建成GFP-IDB(L)-M,突变的融合蛋白则失去核聚集现象。【结论】在乳腺癌细胞中,Syk(L)可从细胞胞浆移位到细胞核内。Syk(L)的IDB域具有完整的核移位功能,能将融合的胞浆蛋白GFP转移到细胞核内;DEL域的碱性氨基酸具有核定位信号功能。Syk(L)在乳腺癌细胞中的抑癌功能与其核移位有关。 王磊 胡英 宋新明 汪建平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 核移位 两种SYK蛋白异构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力的影响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2种SYK蛋白异构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各自对乳腺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乳腺癌细胞MB435、ZR75.1、MB46、T47D和MCF7中SYK的表达;采用SYK(-)的乳腺癌细胞系MB435构建表达SYK(L)或者SYK(S)的稳定细胞株,采用体外细胞侵袭力试验检测SYK(L)和SYK(S)对细胞侵袭力的影响。结果:SYK(L)和SYK(S)在大部分乳腺癌细胞系中同时表达;采用Fugene6转染和G418筛选方法成功构建SYK(L)或SYK(S)稳定细胞株;SYK(L)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可以抑制细胞的侵袭力,SYK(S)对细胞的侵袭力没有影响。结论:2种SYK蛋白异构体在乳腺癌细胞系中普遍同时表达;只有SYK(L)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性。 王磊 蔡世荣 宋新明 汪建平关键词:蛋白质酪氨酸激酶 乳腺肿瘤 肿瘤侵润 结直肠癌细胞中脾酪氨酸激酶基因甲基化状态和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细胞中脾酪氨酸激酶基因甲基化和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亚硫酸盐修饰测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印迹技术检测结直肠癌细胞脾酪氨酸激酶的甲基化状态以及表达情况;荧光素酶报告分析法研究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与启动子活性的关系;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处理脾酪氨酸激酶甲基化失表达的结直肠癌细胞株,观察处理前后细胞内脾酪氨酸激酶基因甲基化状态和表达情况。结果:(1)23个结直肠癌细胞中,9个细胞启动子发生甲基化而失去蛋白质表达;其余则正常表达,甲基化发生率为39.2%;(2)9个甲基化的细胞中,7个存在微卫星不稳定;而14个未发生甲基化的细胞中,仅有4个存在微卫星不稳定。二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3)脾酪氨酸激酶启动子全长和未甲基化启动子荧光素酶的活性分别是甲基化组的4.5和4.7倍;5-Aza-CdR可恢复甲基化启动子的活性;(4)5-Aza-CdR可去甲基化而使脾酪氨酸激酶基因重新表达,而且具有时间依从性。结论:结直肠癌细胞中,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导致Syk基因丧失表达,5-Aza-CdR可以去甲基化而恢复脾酪氨酸激酶基因的表达。 杨祖立 康亮 黄美近 王磊 彭俊生 向军 兰平 汪建平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甲基化 脾酪氨酸激酶 长脾脏酪氨酸激酶对乳腺癌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ID1、B-myb和Fral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筛选乳腺癌中长脾脏酪氨酸激酶[Syk(L)]作为转录抑制因子下调的靶基因,探讨 Syk(L)在乳腺癌中的抑癌机制。方法采用 CLONTECH 公司的 Adeno-X^(TM)表达系统构建 Syk的腺病毒载体,感染不表达 Syk 的乳腺癌细胞系 MB231,以腺病毒 LacZ 作为对照,采用 cDNA 微阵列方法筛选 Syk(L)、Syk(S)调节的基因 ID1、Cyclin D1、Fral 和 B-myb 的表达;并采用 Northern 杂交的方法验证 cDNA 微阵列结果。结果在乳腺癌细胞中,转录抑制因子 Syk(L)可下调癌基因 ID1、CyclinD1、Fra1和 B-myb 的表达,Northern 杂交证实了 Syk(L)对它们的调节。结论抑癌基因 Syk(L)通过特异性下调癌基因 Cyclin D1、ID1、B-myb 和 Fra1的表达抑制乳腺癌的发展。 王磊 汪建平 宋新明 何裕隆关键词:乳腺肿瘤 癌基因 VEGF-C及MMP-7影响中低位直肠癌预后相关因素的评价 2008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表达与中低位直肠癌淋巴转移、静脉侵润和分化程度等预后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测定85例中低位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和13例正常直肠组织中VEGF-C和MMP-7的表达水平。结果:VEGF-CmRNA表达在中低位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之间差异显著(P<0.01)。MMP-7和VEGF-CmRNA与肿瘤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和生存率密切相关(P<0.05),DukesB期以上的中低位直肠癌组织中,两类因子的表达显著高于淋巴转移阴性者(P<0.01)。MMP-7与静脉侵润及远处转移呈正相关。结论:VEGF-CmRNA和MMP-7的表达水平是影响中低位直肠癌预后相关因素的重要指标,高表达与中低位直肠癌肿的静脉侵润和淋巴转移密切相关。 周军 姚亚楠 陈双 杨斌 杨祖立 吴小剑 汪建平关键词: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7 乳腺癌细胞中Syk(L)调节基因转录的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5 2007年 背景与目的:全长型脾脏酪氨酸激酶[full-length form of spleen tyrosine kinase,Syk(L)]在乳腺癌中具有抑癌功能,可移位到细胞核内,作为转录抑制因子调节基因的转录。本研究拟探讨Syk(L)行使转录抑制功能的具体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pFLAG-CMV-Syk(L)转染入人胚肾细胞HEK293中,采用免疫沉淀方法检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与外源性Syk(L)的结合。采用免疫沉淀方法检测乳腺癌细胞MB468中内源性Syk(L)与HDAC1的结合。构建带有FLAG标志的Syk(L)各个功能域质粒,并将其转染入HEK293细胞中,采用免疫沉淀方法检测HDAC1与Syk(L)各个功能域之间的结合。采用HDAC活力检测系统检测Syk(L)免疫沉淀复合物中的HDAC活性。结果:HEK293细胞中外源性Syk(L)可与HDAC1、3、6、7结合,Syk(L)通过SH2功能域和KD功能域与HDAC1相互结合。乳腺癌细胞MB468中内源性Syk(L)与HDAC1可相互结合。Syk(L)免疫沉淀复合物有明显的HDAC活性。结论:在乳腺癌中,抑癌基因Syk(L)可能通过与HDAC形成复合物调节基因的转录。 王磊 胡英 杨祖立 宋新明 汪建平关键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转录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