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Z071119)

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Z071119)

作品数:6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白立强杜君杨静娴更多>>
相关机构:衡水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社会主义
  • 3篇主义
  • 3篇和谐社会
  • 2篇生产力
  • 2篇市场经济
  • 2篇必然性
  • 2篇产力
  • 1篇底蕴
  • 1篇动因
  • 1篇演进
  • 1篇演进过程
  • 1篇中国社会
  • 1篇中国社会主义
  • 1篇中国社会主义...
  • 1篇社会和谐
  • 1篇社会主义和谐...
  • 1篇社会主义建设
  • 1篇社会主义现代...
  • 1篇生产力发展
  • 1篇生产力范畴

机构

  • 5篇衡水学院
  • 2篇天津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白立强
  • 1篇杨静娴
  • 1篇杜君

传媒

  • 1篇湖北行政学院...
  • 1篇商丘职业技术...
  • 1篇衡水学院学报
  • 1篇重庆工学院学...
  • 1篇保定学院学报
  • 1篇廊坊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09
  • 5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历史和逻辑视域中的劳动范畴与社会和谐被引量:1
2008年
劳动是考察社会和谐关系状态的基本维度。人类历史与逻辑演进历程表明:人类劳动力依次表现为早期低水平全面能力、中期交换能力以及未来高水平全面能力3个时期;与之相对应,人类劳动关系分别体现为人的依赖关系、人的独立性以及人的自由个性3个阶段;这同时意味着,人类社会关系依次经过早期朴素和谐、中期非和谐以及未来高度和谐3种状态。从劳动范畴考察人类社会关系状态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白立强
关键词:社会和谐
市场机制效应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2008年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市场机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双重效应:消极效应与积极效应。市场机制的消极效应使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必然要求,而其积极效应又为构建和谐社会准备着必要条件。厘清市场经济机制的效应,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白立强
关键词:消极效应和谐社会
和合文化底蕴与市场机制效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思考
2009年
和合文化贯穿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充分挖掘和合文化的积极因素,以规避市场经济机制的消极效应。这要求:树立尊重多样性的世界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树立正视差异性、体现包容性的人生观,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确立主导性文化的价值观,建设具有现代性的和谐文化体系。
白立强
关键词:市场经济和谐社会
生产力发展、理想社会追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分析
2008年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不是自身生产社会化发展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矛盾发展的要求,而是在对资本主义判断中对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在这其中,如何认识生产力发展与理想社会追求的关系是一个基本的问题,现代化是根本的内容。然而,对这一基本问题的认识是随着社会主义实践发展而不断深化的。
杨静娴杜君
关键词:生产力理想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性及现实路径
2008年
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性,就理论而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社会在当今的客观要求;就现实而言是社会主义对市场机制的负面效应采取的制衡之举;就逻辑而言市场机制演进与完善为构建和谐社会生成着条件。当前,发挥社会主义调控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举措。
白立强
关键词:和谐社会必然性市场经济社会主义
生产力范畴的主体嬗变及其动因——以人类演进过程的宏观考察为视角
2008年
人类历史与逻辑演进历程表明:就劳动关系而言,人类社会历经人的依赖性、人的独立性与人的自由性三个阶段;与之相应,就劳动模式而言,依次体现为早期人—人—自然界、中期人—工具—自然界、未来人—人—自然界。其间,劳动活动方式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变、劳动活动目的由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转变。这同时意味着,生产力范畴中的主体因素渐次实现着从物到人的转变。其中,无论何者处于主体地位都有其内在必然性。纵览生产力范畴中的主体嬗变过程对于认识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白立强
关键词:生产力范畴必然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