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30306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303065)
- 作品数:7 被引量:70H指数:3
- 相关作者:胡拥军魏翔檀学文伍振军高庆鹏更多>>
- 相关机构:国家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新型城镇化条件下政府与市场关系再解构:观照国际经验被引量:16
- 2014年
- 从世界范围来看,不同城镇化模式下政府与市场的功能定位、分工协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市场机制在我国城镇化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没有根本扭转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失调态势,主要表现在城乡户籍制度、城市行政体制、农村土地制度、城镇投融资制度、产业经济政策等方面。新型城镇化模式需要回归城市发展的本源,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职能。为更好地发挥政府与市场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作用,应着力推进城镇行政体制改革,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 胡拥军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市场配置资源
- 农村劳动力流转、粮食商品化程度对全国粮食主产区种植户农机使用行为的影响——基于全国587户粮农数据的实证分析
- 2014年
- 本文以巴鲁姆·斯奎尔农户模型为基础构建了粮食种植户使用农机作业的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了农村劳动力流转、粮食商品化程度对农机作业的影响机制,进一步利用全国粮食主产区587户调研数据对粮农的农机使用行为做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对于粮食种植户而言,家庭成员外出就业容易诱致农户在粮食种植中选择农机作业;在农地经营规模"细碎化"的情形下,口粮消费压力对农机作业存在显著的负向激励,而粮食商品化程度越高则越有利于农机作业的选择。
- 胡拥军朱满德
- 关键词:农机作业
- 农村劳动力流转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基于全国省级面板数据的验证被引量:3
- 2013年
- 农村劳动力流转是贯穿转型中国的重要内容,对农业生产方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从上世纪90年代的"民工潮"再到始于2004年的"民工荒",劳动力结构性短缺成全年性常态现象,劳动力成本显著地进入上升通道。"刘易斯拐点"到来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成为理论探讨与政策研究的热点。在此背景下,农村劳动力流转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成为一个亟待验证的问题。
- 胡拥军
- 关键词:农机化水平农机社会化服务农作物播种面积劳动力成本结构性短缺
- 农村劳动力流转、粮食商品化程度对粮食主产区农户的农机购置行为的影响分析——基于全国587户粮农数据被引量:1
- 2014年
- 利用全国587户粮农数据,通过单因素相对影响比率与Logit模型研究了粮食种植户农机购置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外出劳动力数与粮食收入比重对农户购置农机具具有显著的负向激励;粮食生产商品化程度以及粮食直补政策对农户购置农机具有显著的正向激励;耕地面积越大、耕地细碎化程度越低则农户购置农机具的倾向越强;粮食主产区农户的农机购置程度显著较高,而粮食主销区则显著较低;小麦种植户的农机购置程度显著较高,而水稻种植户则显著较低。
- 胡拥军
- 关键词:农机购置LOGIT模型
- 农地禀赋条件、农村劳动力流转对粮食主产区农机作业与农机投入的影响——基于河南省1619户调查数据被引量:1
- 2014年
- 本文利用河南省1619户粮农调查数据,根据单因素影响比率法与排序因变量模型,分析了农地禀赋条件、农村劳动力流转对农户小麦生产农机作业与农机投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农机社会化服务相对成熟的条件下,农机作业能够兼容不同耕地经营规模与耕地细碎程度的农户,但耕地经营规模越大、耕地细碎程度越低则越有利于农户的农机投入;农机作业能够兼容不同外出劳动力规模的农户,但外出劳动力数量对农户的农机投入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务农天数对农机作业与农机投入均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种粮收益、粮食综合补贴以及户主是否在家务农等因素对农机作业和农机投入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 胡拥军
- 关键词:粮食主产区
- 处理好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分摊的五大关系被引量:5
- 2014年
- 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是当前以及未来较长时期城镇化发展的主要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思路,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了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具体要求.根据国家统计局监测数据,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数超过2.6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超过1.5亿人.在现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下,绝大部分农民工尽管在职业上实现了非农化,但在户籍身份上尚未实现非农化,无法平等共享城镇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呈现显著的“半城镇化”特征.
- 胡拥军高庆鹏
- 关键词: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分摊城镇化发展二元户籍制度三中全会城镇就业
- 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形式发凡被引量:44
- 2016年
- 在中央和地方一系列支持性政策的推动下,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活力明显增强,其创业类型主要包括发展家庭农场、发展农村电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发展休闲农业等。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四种类型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资金、人才、用地、服务等方面的瓶颈。下一步,应引导返乡创业的高能要素不断集聚,扶持返乡创业的产业企业融合发展,完善返乡创业的包容性制度政策体系,健全返乡创业的普惠性公共服务体系,以此构建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四种类型的长效机制。
- 檀学文胡拥军伍振军魏翔
-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创业休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