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0JDJNJD231)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王智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政治
  • 3篇协商
  • 3篇协商政治
  • 2篇中国共产党
  • 2篇民主
  • 2篇共产党
  • 2篇国共
  • 1篇新民主主义
  • 1篇新民主主义革...
  • 1篇新民主主义革...
  • 1篇缘起
  • 1篇政党
  • 1篇政府
  • 1篇政协
  • 1篇政治生态
  • 1篇政治生态环境
  • 1篇执政
  • 1篇执政过程
  • 1篇治生
  • 1篇中国共产党人

机构

  • 3篇武汉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王智

传媒

  • 1篇党政干部论坛
  • 1篇学习与实践
  • 1篇湖北省社会主...

年份

  • 3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中国“党—政府—社会”关系悖论与协商政治的价值
2011年
近代以来中国的政治演绎,导致政党、政府、社会的发生发展具有特定的顺序,并因此带来关系建构的思路悖论。根植于近代以来中国政治生态环境的协商政治,为超越悖论提供历史经验和制度逻辑。政治协商制度的性质定位与功能发挥,为中国共产党协商政治实践提供基本程序平台。参政党是协商政治的重要实现主体。
王智
关键词:协商政治参政党
90年来的中国协商政治:缘起、线索与逻辑被引量:4
2011年
近现代中国的政治生态催生了特质独具的协商政治,至当代则以政治协商制度为载体介入中国政治发展的进程。近现代中国的协商政治,基于中国"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历史道路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智慧,区别于当代西方语境中的"协商民主"或"协商政治",体现中国共产党近90年来政治实践的一项独特内容。在近现代中国的框架下,中国共产党协商政治理论与实践经历长期的发展轨迹,足以诠释中西协商政治的历史与文化差异、制度与逻辑分殊。近年来,社会的急剧转型带来社会阶层分化、利益诉求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协商政治对于完善执政党的领导与执政方式,克服"赢家通吃"式选举制度体系的弊端,调节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刚性冲突,更有现实的功用。
王智
关键词:协商政治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协商民主
协商政治:中国共产党执政过程的柔性维度被引量:1
2011年
中国的协商政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将社会主义的种子移植于中国特定土壤,用自己的政治智慧浇灌培育的政治文明之果实。中国的协商政治生发自近现代中国的政治生态环境,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建了有效的协商政治形式,并在执掌全国政权后以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的形式将协商政治固化为自身执政过程的重要维度。
王智
关键词:协商政治共产党执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政治生态环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