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10DFA24470)
-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2
- 相关作者:任杰贾良文包芸吕海滨吴超羽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淮海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广东省沿海地区年最高设计潮位计算与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选取广东省沿海28个潮位站(或水位站)作为计算基本站,对基本站潮位资料进行了可靠性、一致性和代表性检验,资料系列均满足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根据情况对各站潮位资料进行了极大值处理,对基本站按极值Ⅰ型和PⅢ型分布律进行了频率计算,通过适线对比选用适当的线型。广东省沿海年最高潮位均值变化趋势总体上呈自东向西增大的趋势,与潮差大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广东省沿海Cv值的大小受风暴潮的影响较大,因此,沿海站位Cv值一般大于河口站位,多大于0.20。广东省沿海年最高设计潮位总体上呈东低西高的态势,以潮差最大,遭受风暴潮影响最多的粤西地区年最高设计潮位最高,以潮差较小的港口、汕尾站年最高设计潮位最低。
- 贾良文任杰余丹亚
- 磨刀门河口在20世纪60至70年代的演变模拟与动力地貌过程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使用长周期动力地貌模型(long-term morphodynamic model),再现了磨刀门河口1964—1977年的演变过程,并从水动力、地形演变规律以及人类活动等角度系统分析了长周期地貌演变过程。模拟结果显示在1964—1977年磨刀门河口鹤州至交杯沙浅滩和上沟快速淤积,13a的平均淤积厚度均在40cm以上,与之相反,横洲水道杧州至大井角段和上沟东部深槽冲刷明显。磨刀门河口演变季节性特征明显。在洪季浅滩淤积,深槽冲刷;在枯季滩槽都处于淤积状态。演变过程中各种基岩岛屿使动力结构和演变规律呈现多元化,同时人类活动对整个区域的演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刘斌吕海滨吴超羽包芸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