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0-6) 作品数:10 被引量:95 H指数:6 相关作者: 李桂花 方晓丽 王亚军 何应学 黄春换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甘肃中医药大学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医药卫生 更多>>
长期施肥对褐潮土氮、有机质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6 2010年 通过北京昌平"国家褐潮土土壤肥力和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的长期定位试验(1991—2003年),研究了长期施肥条件下对褐潮土氮、有机质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物料提高耕层土壤全氮的效果最为明显,配施有机肥和秸秆处理分别比不施肥增加21.11%和14.35%,明显高于单一施用化肥。长期单施氮肥,或氮磷配合,或氮磷钾配合也显著增加了土壤全氮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0.03%,8.32%和8.40%,而磷钾配合降低了土壤全氮含量。土壤碱解氮含量仍然是氮磷钾配施有机肥或秸杆处理优于单施化肥,分别比对照增加34.97%和32.96%,长期单施氮肥,或氮磷配合,或氮钾配合,或氮磷钾配合,分别比对照增加17.26%,21.55%,23.83%和26.41%。配合施用有机肥处理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单施化肥处理;与不施肥比较,NPK+秸秆以及NPK+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7.90%和14.56%,氮磷钾配合和氮磷配合分别比对照增加6.51%和5.89%,而单施氮肥仅增加2.56%。可见NPK平衡施用及其配施有机肥对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重要作用。 宋永林 李秀英 李小平关键词:长期施肥 褐潮土 氮 有机质 氮磷用量与施肥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7 2011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在不同施肥方式和不同氮磷肥用量条件下,玉米根系和地上部的生育特征、根际脲酶和磷酸酶特征、氮磷养分吸收量。结果表明,施肥量为800 kg/hm2(种子侧下方6 cm)处理的玉米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最高,成熟期根系和地上部分的吸氮、吸磷量也最高,子粒产量也较高;各处理玉米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明显高于非根际;在肥力相对较高的土壤,减施20%~40%氮磷肥至少可以维持玉米当年的产量,施肥方式对玉米的子粒产量影响很小。 尹彩侠 李桂花 张淑香 谢佳贵 王秀芳 张宽关键词:玉米 施肥方式 根系 根际 针灸治疗老年病的现状和规律分析 被引量:2 2017年 应用针灸治疗老年病有着独特的优势,目前相关文献发表数量呈递增趋势,针灸疗法已经广泛应用于老年病的防治中,以脑血管病和肢体痹症最为多用。基于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针灸疗法结合自身特征,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了选穴以补益为主、宜轻刺激、重视多种治疗手段的等治疗规律。 王亚军 宋凯关键词:针灸 老年病 子午流注纳甲法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1年 查阅2000年以来的文献,从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2个方面对子午流注纳甲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指导进一步研究。 何应学 方晓丽 王亚军 彭凤娣关键词:子午流注纳甲法 子午流注纳甲法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区NSE、NGF、bFGF的影响 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通过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性闭塞模型,观察不同时段NSE、NGF、b FGF的表达变化,探究子午流注针法对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内源性激活作用及其机制,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体质量200~250 g的144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手术组、辨证取穴组(简称辨证组)和纳甲法组(简称纳甲组)5大组各45只动物,再将5大组动物根据针刺治疗时间的长短,在各组内再随机分为术后6 h、3、7、14、21 d 5个小组,其中每小组各8只动物。参照Longa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局灶性缺血模型(MCAO)。治疗于实验第2天开始针灸治疗,每日同一时间治疗。常规辨证组参照《实验针灸学》选穴,选取水沟、合谷和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每天1次,每次留针30 min。纳甲组根据郑魁山《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所记载的徐氏子午流注纳甲法,依日按时开穴针刺治疗,手法与留针时间同辨证组。处死动物观察神经元形态学病理变化,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大脑匀浆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生长因子(N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 FGF)浓度。结果:与正常组比较MCAO组大鼠的神经元结构受损,与正常组比较MCAO大鼠大脑的NSE、NGF、b FGF均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动态表达变化,各治疗组均可抑制NSE的升高,增加NGF、b FGF的含量,其作用效应也呈现出同样的先升高再降低动态表达变化规律,其中子午流注纳甲法组、综合组作用在早期优于常规组。结论:针刺能促进MCAO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结构修复,促进MCAO大鼠缺血侧大脑匀浆NGF、b FGF的表达,抑制NSE的表达,纳甲组、联合组效果优于常规针刺。针刺在缺血早期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的激活、增殖、分化作用更明显,提示针刺早期干预的作用更加明显。 王亚军 方晓丽 黄春换 何应学 刘丁龙 高原关键词:NSE 神经营养因子 不同形态氮肥对玉米产量和土壤浸提性有机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2011年 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形态氮肥(尿素、NH4+-N和NO3--N)对玉米产量、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氮和浸提性有机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的产量和吸氮量明显高于不施肥处理;施氮处理中,NO3--N和尿素处理开花前吸氮量显著高于NH4+-N处理,产量也略高于NH4+-N处理,但未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氮形态处理之间的土壤NH4+-N、NO3--N和浸提性有机碳(EOC)、氮(EON)没有差异;抽雄期EOC最高,与根系生长发育一致,而EON苗期相对最高。可见,在基础肥力较高的黑土上,不同形态氮肥对玉米产量、土壤养分影响不明显。 尹彩霞 左竹 李桂花关键词:玉米 铵态氮 硝态氮 尿素 不同施肥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群落结构和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2010年 概述了不同施肥措施对微生物活性、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及微生物因原有土壤肥力、施肥时间长短、肥料数量等不同而对不同施肥措施做出不同的响应。施肥是影响土壤碳、氮含量的最主要农业措施,而土壤中的碳和氮是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基础,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是土壤养分转化的活的驱动力。化肥对微生物数量、活性和多样性的直接影响很有限,但它可通过增加作物产量、秸秆还田量和土壤有机质的方式间接增加微生物活性。化肥尤其氮肥的另外一个间接作用就是使土壤酸化,从而对微生物有显著负影响。而有机肥可直接为土壤微生物提供碳源,或通过促作物生长和秸秆还田为微生物间接提供碳源。总之,长期不同施肥改变土壤养分的转化途径,从而影响土壤供氮能力和碳贮备能力,最终影响土壤可持续性和土壤质量。 李桂花关键词:土壤微生物活性 微生物群落结构 微生物生物量 子午流注纳甲法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大脑皮质PC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甲法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机制。方法将144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常规针刺组、纳甲组和常规针刺+纳甲法组(简称联合组)6大组,每组再随机分为术后6 h,3 d,7 d 3个时间段亚组,共18组,每组8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分别通过常规针刺、子午流注纳甲法及常规针刺联合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后,在造模后6 h,3 d,7 d取脑制作切片,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同时段正常组与假手术组大鼠大脑皮质PC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同时段模型组PCNA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同时段各治疗组PCNA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且纳甲组和联合组的作用显著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或P<0.01);同时段纳甲组和联合组PC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正常组、假手术组和常规针刺组不同时段PCNA表达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模型组3 d时PCNA的表达显著高于6 h及7 d(P<0.01),6 h及7 d时PC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与6 h比较,纳甲组和联合组3 d时PCNA的表达显著增强(P<0.05),7 d时PCNA的表达显著减弱(P<0.05),与3 d时比较,2组7 d时PCNA的表达减弱更加显著(P<0.01)。结论子午流注纳甲法可促进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大脑皮质PCNA的表达,提示其能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促进神经细胞的代偿性修复,这可能是针刺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何应学 王亚军 方晓丽 黄春换关键词:子午流注纳甲法 脑缺血 神经干细胞 增殖细胞核抗原 包膜尿素对夏玉米产量、吸氮量和氮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3 2011年 以施氮量调控氮代谢,提高氮肥利用率为目标,利用15 N研究了包膜尿素(CU100、150和225kg/hm2)和普通尿素(150和225kg/hm2)对夏玉米产量、生物量、氮肥利用率以及各器官氮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膜尿素比普通尿素显著增加玉米从肥料中的吸氮量,显著增加地上部生物量;15N包膜尿素肥料利用率(15NUE,nitrogen use efficiency)显著高于普通尿素;15N包膜尿素在玉米器官的分配与普通尿素有差异,前者从肥料中吸氮量为籽粒>叶片>秸秆>玉米芯>苞叶,而后者为籽粒>秸秆>叶片>玉米芯>苞叶;非标记时,2种肥料在玉米器官的分配顺序相同,都为籽粒>叶片>秸秆>玉米芯>苞叶。玉米地上部吸氮量、籽粒氮收获指数和籽粒产量没有因不同氮肥形态和施氮量而产生显著变化,这可能是前茬冬小麦季节温度低,冬小麦吸氮少,收获后残留土壤的NO3-N含量高,所以夏玉米吸氮量主要受自身生长势或生长速率控制,受肥料种类和施氮量的影响较小。 任意 李桂花 赵林萍 张淑香关键词:玉米 氮肥利用率 包膜尿素 养分投入和作物根系对土壤微生物氮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2 2011年 土壤氮转化的主体是微生物,土壤有机质与根系分泌物是微生物氮转化的驱动力。综述了养分投入和作物根系通过微生物对土壤氮转化的影响。指出化肥或有机肥的投入,通过改变光合产物向根系的分配和土壤难/易有机质的数量,或直接提供微生物底物方式,改变微生物生物量、群落结构、氮转化功能基因的数量或相关酶的产生,从而影响土壤氮的转化;还指出根系通过根系分泌物或根茬还田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显著影响微生物氮转化过程。总之,养分投入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影响土壤微生物,进而影响土壤养分的存在状态,最终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 左竹 张建峰 李桂花关键词:化肥 根系 土壤微生物 氮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