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218)
- 作品数:26 被引量:114H指数:7
- 相关作者:张洪海张承德陈磊马建章乔征磊更多>>
- 相关机构:曲阜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内蒙古东部地区貉食性初报被引量:1
- 2009年
- 2007年8-10月、2008年3-7月在内蒙古达赉湖自然保护区共收集到130份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的粪便,采用粪便分析法中的频率法和剩余物相对干重法对其进行分析。貉的食物主要是鸟类(出现率39.81%,剩余物相对干重百分比52.60%)和啮齿类(出现率22.69%,剩余物相对干重百分比25.85%),其次为昆虫(出现率26.39%,剩余物相对干重百分比13.32%)、植物(出现率7.41%,剩余物相对干重百分比1.39%)、鱼类(出现率2.31%,剩余物相对干重百分比5.79%)及虾类(出现率0.93%,剩余物相对干重百分比0.85%),软体动物(出项率0.46%,剩余物相对干重百分比0.20%)极少,未见到大型有蹄类动物出现。本文还对两种粪便分析法所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这两种方法对貉食物种类的分析评述上无显著差异。
- 刘新平张洪海窦华山刘松涛李国海
- 关键词:食性达赉湖自然保护区
- 三种犬科动物春季洞穴特征被引量:16
- 2006年
- 2004年4月-2005年6月在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20个狼穴、27个赤狐洞穴、33个沙狐洞穴进行测量调查,结果如下:3种犬科动物洞穴的洞口朝向无显著差异,赤狐和沙狐洞穴在洞口倾角、洞口直径、第一洞道长度3个特征上无显著差异,洞口直径可作为判别狼穴与其它两者洞穴的依据。影响狼春季洞穴选择的前3位主要因子是隐蔽、人为干扰和水源。影响赤狐春季洞穴选择的前3位主要因子是地形、水源、和人为干扰。影响沙狐春季洞穴选择的前3位主要因子是微气候、人为干扰和食物。通过对3种犬科动物春季洞穴生境选择的比较发现:3种动物洞穴都有远离人为干扰,提高隐蔽性的趋势;不同的是赤狐和狼的洞址都靠近水源,沙狐洞址则远离水源;3种动物在地形及坡位选择上也存在差异,赤狐和狼的洞穴多位于平地。而沙狐洞穴多位于坡地的坡顶,且洞穴周围啮齿类数量显著大于赤狐洞穴和狼穴。柳灌丛、干旱苇塘、高草坡地分别是赤狐、狼、沙狐偏爱的生境类型。3种犬科动物中洞穴生态位宽度最大的是狼(0.5051),其次为赤狐(0.4292),最小为沙狐(0.2591)。其中狼与赤狐洞穴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较高,达到了0.4692,沙狐与赤狐洞穴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最低,只有0.2356。
- 张洪海窦华山翟红昌吴牧仁
- 关键词:赤狐洞穴生境选择空间生态位
- 半散养东北虎发情交配期粪样中性腺激素水平的变化被引量:2
- 2009年
- 2006年6月—2007年11月,在泰山东北虎园收集了7只(3雌,4雄)半散养东北虎非繁殖期和发情交配期的粪样,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雌虎粪便中的雌二醇(E2)和雄虎粪便中的睾酮(T)的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雌虎粪样中E2和雄虎粪样中T的质量分数在发情交配期都维持了较高的水平,其中雌二醇水平在2.0×10-10以上,雌二醇峰值达1.2×10-9以上;睾酮水平一般不低于2.0×10-7,睾酮峰值达5.5×10-7以上。非繁殖期2种激素质量分数都很低,雌二醇峰值在2.0×10-10以下,睾酮水平在2.0×10-7以下。2种激素质量分数在非繁殖期和发情交配期的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
- 张洪海王晓明乔征磊朱磊
- 关键词:东北虎
- 紫貂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形态和分布特征被引量:6
- 2010年
- 为了解紫貂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形态、类型和局部分布的特点,选取5只健康成年紫貂,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链霉卵白素-过氧化物酶法对其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检测。结果表明:7种内分泌细胞在紫貂的消化道中均可检出;阳性细胞主要集中在胃腺和肠腺上皮细胞间,以胃黏膜和小肠前段细胞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大肠各段仅检测到5-HT-IR细胞,食管无内分泌细胞检出;细胞形态多样,贲门腺区、胃底腺区、回肠、盲肠和直肠的内分泌细胞以圆形和卵圆形为主,幽门腺区、十二指肠、空肠和结肠的内分泌细胞多呈楔形;在所测细胞中,5-HT-IR细胞广泛分布于胃肠道各段,其余6种细胞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紫貂消化道的大多数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型符合哺乳动物的一般特征。SS-IR细胞和SP-IR细胞的分布型与以往报道的其他哺乳动物的观察结果差别较大,可能是紫貂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分布型的主要特征。
- 陈磊张洪海马建章
- 关键词: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紫貂
- 半散养东北虎繁殖期PAE编码行为谱的构建被引量:11
- 2015年
- 2006—2007年,采用全事件记录法、目标动物取样法和行为取样法对泰山东北虎园半散养东北虎繁殖期的各种行为进行了观察。基于以"姿势-动作-环境"(posture-act-environment,PAE)为轴心,以行为生态功能为依据的PAE编码系统,对半散养东北虎的行为进行分类和系统编码并构建PAE行为谱。研究结果区分和定义了14种姿势、47种动作和98种行为型;并将所区分、命名和编码的所有行为型归类于摄食、排遗、调温、发情、交配、分娩、冲突、育幼、通讯、聚群、休息、运动和杂类等13类;由此构建了基于PAE编码系统的半散养东北虎首个繁殖期行为谱。
- 乔征磊张洪海马建章韦钦国
- 关键词:生态功能
- 小型哺乳动物种群调节探讨被引量:1
- 2006年
- 种群调节是种群生态学的一个核心问题;有两类假说试图对小型哺乳动物种群的低数量期问题进行解释;一类强调外部因子对种群数量的调节作用,称为外因调节假说;另一类假说强调个体的异质性及形态、生理和生态的适应性,称为自我调节假说。
- 王贤峰张洪海张承德
- 关键词:种群调节自我调节小型哺乳动物
- 中国狼(Canis lupus chanco)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被引量:8
- 2008年
- 参照近缘物种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设计14对特异引物,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得中国狼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并分析其基因组特点和各基因的定位.用pDRAW32软件,预测12种限制性酶的酶切图谱.结果表明,中国狼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6774bp,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22个tRNA基因和1个非编码控制区.除ND2、ND3和ND5基因以ATA作为起始密码子外,其它基因的起始密码子均为ATG.除COXⅢ、ND4、ND3基因的终止密码子分别为不完全的T,T,TA;ND2,COXⅡ,Cytb基因的终止密码子分别是TAG、TAG、AGA外;其余基因均以TAA作为终止密码子,而欧亚狼和狗COXⅡ基因则以TAA终止.基于近缘哺乳动物15种近缘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的12S rRNA和16S rRNA基因全序列,用邻近法、最大简约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系统进化关系与传统的系统分类基本一致.并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狼的进化地位.
- 孟超张洪海陈玉才
-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
- 狼和家犬消化道形态学和细胞学差异比较
- 2009年
- 目的阐明家养驯化产生的食性差异所引起的狼(Canislupus)和家犬(Canisfamiliaris)消化道形态学和消化道内分泌细胞数量和分布的异同。方法健康成年狼和家犬各6只,应用形态观察和石蜡切片法进行消化道解剖学和组织学比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进行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和数量的比较。结果形态学比较发现,狼的消化道总长度和总重量,尤其是结肠的长度和重量均小于家犬;胃贲门腺区管壁较家犬偏薄,胃底腺区、空肠和结肠管壁偏厚;食管和贲门腺区的黏膜较家犬显著偏薄,大肠各部位黏膜显著偏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除胰多肽阳性细胞和P物质阳性细胞的分布位置和某些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密度间存在较大差别外,狼和家犬大多数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具有相同的分布特征。结论食性不同主要引起了狼和家犬的胃、盲肠和结肠解剖学和组织学的差异,小肠的差异相对不明显。两者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分布和数量的一致性,说明家养驯化和食性差异尚未引起消化道细胞水平的适应性改变。
- 张洪海陈磊张承德
- 关键词:消化道形态学内分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家犬
- 中国紫貂mtDNA控制区遗传多样性分析
- 利用PCR方法和直接测序技术对中国境内分布的18只野生紫貂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和群体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的7个单倍型序列长度介于1073~1134bp之间,在保守序列区CSB1与CSB2之间存在AC串连重...
- 徐纯柱张洪海马建章
- 关键词:紫貂线粒体DNA控制区
- 文献传递
- 幼狼血液生理生化及激素参考值被引量:4
- 2008年
- 为了了解狼(Canis lupus)幼体的血液生理生化和某些激素正常值及其特点,为相关生物学研究、人工饲养和健康检测提供参考资料,本文采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和全自动第三代发光免疫仪对8只4月龄幼狼的40项血液生理生化及8项血清激素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雌雄幼狼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雄性幼狼的大多数血液理化指标均比雌性幼狼偏高;雌雄幼狼的血清激素水平存在一定的性别专属。
- 陈磊张洪海
- 关键词:血液学血液生化学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