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062761291)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张庆富邵洪波冯建科王车江白永强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随意皮瓣
  • 3篇皮瓣
  • 2篇微循环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变
  • 1篇血流变化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灌流
  • 1篇皮肤缺损
  • 1篇缺损
  • 1篇激光
  • 1篇激光多普勒
  • 1篇己酮可可碱
  • 1篇甲襞
  • 1篇甲襞微循环
  • 1篇灌流
  • 1篇成活
  • 1篇成像
  • 1篇成像评价

机构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邵洪波
  • 3篇张庆富
  • 2篇白永强
  • 2篇王车江
  • 2篇冯建科

传媒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己酮可可碱干预随意皮瓣的成活 激光多普勒血液灌流成像评价被引量:7
2010年
背景:己酮可可碱作为一种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的药物,20世纪60年代已作为血管扩张药应用于治疗血管性疾病及外周血管疾病。但应用己酮可可碱的血液流变学作用,作用于皮瓣微循环促进皮瓣成活还尚无相关研究。目的:应用己酮可可碱干预临床随意皮瓣,评价其促进皮瓣成活和改善皮瓣血循环的状态。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皮肤组织缺损进行随意皮瓣修复患者39例,男性27例,女性12例,年龄7~54岁。将39例病例以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药物组。药物组在随意皮瓣术后第2天静脉点滴给予己酮可可碱250mL,1次/d,直至皮瓣修复术后14d,于皮瓣断蒂术后第1天再次静脉点滴给予己酮可可碱氯化钠注射液250mL,1次/d,至断蒂术后7d。对照组未给予己酮可可碱治疗。以LISCA型激光多普勒血液灌流成像仪评价皮瓣移植后断蒂前、断蒂后皮瓣远端与皮瓣蒂部血流灌流量PU值。结果与结论:39例患者均完全治愈出院,无一例中断实验。断蒂前,药物组和对照组皮瓣远端PU值变化较为明显,呈逐渐上升趋势,药物组高于对照组(P<0.05);断蒂后,两组皮瓣远端PU值降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断蒂前,两组皮瓣蒂部PU值降低后逐渐升高,对照组上升缓慢,药物组术后7d即进入血液灌流稳定期,两组差别不显著(P>0.05);断蒂后即刻,两组皮瓣蒂部PU值降低,此后药物组PU值升高较对照组显著(P<0.05)。两组随意皮瓣均全部成活,断蒂后均成功修复皮肤缺损。证实己酮可可碱可明显提高随意皮瓣术后整体的血液灌流,有利于促进皮瓣早期成活,早期断蒂,有效缩短愈合时间。
邵洪波姚月明张庆富冯建科白永强王车江
关键词:己酮可可碱随意皮瓣血流变化
手部随意修复皮瓣甲襞微循环的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背景:随意皮瓣循环的观察多通过激光多普勒血液灌流仪来完成,但未曾有过对随意皮瓣甲襞微循环进行过观察研究,而甲襞微循环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外周循环检测方法。目的:通过对随意皮瓣的手指甲襞微循环进行观察,来了解皮瓣末梢微循环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手部有皮肤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随意皮瓣修复而并未进行特殊药物治疗的患者共有23例按照皮瓣移植后受伤肢体及健康肢体指端的甲襞微循环分为皮瓣组和对照组,观察皮瓣移植后即刻、7,15d共3个时相的微循环形态、流态及襻周。结果与结论:皮瓣组移植后即刻微循环在清晰度、血流速度、红细胞聚集、渗出方面均有很大的变化,发生微循环障碍。移植后7d,两组红细胞聚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清晰度、血流速度及渗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后15d,两组在清晰度、血流速度、红细胞聚集及渗出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通过对指端微循环的观测,能够了解皮瓣血运建立情况,给临床皮瓣断蒂提供依据。
邵洪波姚月明张庆富
关键词:随意皮瓣微循环甲襞皮肤缺损
随意皮瓣血液灌流与断蒂时机:激光多普勒成像可能评价吗?被引量:3
2010年
背景:随意皮瓣作为创伤修复的一个主要手段,目前应用较为广泛,对其血液循环建立情况也有很多研究,但对随意皮瓣的血流灌注情况进行系统观察、测定的研究较少。另外,断蒂时机的选择也是随意皮瓣研究的热点,但尚未有较成熟的临床检测手段来判定断蒂时机。目的:通过激光多普勒血液灌流成像仪对临床随意皮瓣微循环进行动态观察,了解皮瓣血流灌注情况,判定最佳断蒂时机。方法:18例病例分为传统断蒂组和早期断蒂组,观察皮瓣术后即刻、3、7、11、15、19d、断蒂前、断蒂后即刻、24h共8至9个时相的皮瓣远端及皮瓣蒂部两点的血液灌流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传统断蒂组和早期断蒂组皮瓣远端血液灌流值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各时相血液灌流值与皮瓣术后血液灌流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断蒂术后此处的血液灌流值再次降低,传统断蒂组断蒂后与皮瓣术后即刻的血液灌流值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别(P<0.05);早期断蒂组断蒂后即刻血液灌流值与皮瓣术后即刻血液灌流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断蒂后24h的血液灌流值与皮瓣术后即刻的血液灌流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皮瓣蒂部血液灌流值变化较小(P>0.05);其两者比值在断蒂前达到高峰,断蒂后逐渐降低,在两者比值达到1.2以上时,断蒂较安全。
姚月明邵洪波张庆富冯建科白永强王车江
关键词:随意皮瓣微循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