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176029)
- 作品数:17 被引量:122H指数:8
- 相关作者:黄长江施华宏朱四喜于秀娟雷瓒更多>>
- 相关机构:汕头大学暨南大学浙江海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大科技兴海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 三丁基锡对牡蛎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2年
- 本文从牡蛎中提纯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分析了氯化三丁基锡 (TBTCl)对体外牡蛎SOD部分性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TBTCl含量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 ,SOD的活力逐渐降低 .当TBTCl(Sn含量为 60 0 μg cm3 )作用SOD 2 4h时酶活力保留 50 %,到 3 6h时酶活力完全丧失 ;TBTCl能使牡蛎SOD的耐热、耐酸碱能力降低 ;PAGE显示 ,随着TBTCl含量的增加 ,SOD同工酶谱带逐渐消失 ;Cu2 + 能使失活的SOD恢复部分酶活性 .
- 肖湘韩雅莉李兴暖黄长江
- 关键词:氯化三丁基锡牡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 基于GIS的中国东南沿岸海域海产腹足类性畸变与有机锡污染查询显示系统被引量:5
- 2002年
- 本研究工作采用基于组件式集成方案的ArcInfoGIS软件、MicrosoftAccess数据库、MapObjects 2 .0软件、AutoCAD软件、VB6.0开发语言作为软件平台 ,以Le gendPentiumIII (93 3 )作为硬件平台 ,利用ADO数据接口实现与属性库连接 ,通过ShellExecute函数达到与ArcView软件、相关网址连接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国东南沿岸海域海产腹足类性畸变与有机锡污染查询显示系统 ,并使其具有显示、缩放、漫游、定位、查询、统计、分析、编辑、输出等功能 .这是将GIS技术应用于海洋生态系统的调查、管理和保护的新尝试 .
- 谢文勇黄长江陈志远施华宏
- 关键词:腹足类污染三丁基锡三苯基锡
- 三种前鳃亚纲海产腹足类性畸变现象的组织学研究被引量:5
- 2003年
- 有机锡污染可以导致海产腹足类雌性个体产生性畸变现象。本文报道了阿文绶贝(Mauritia arabica)、褐棘螺(Chicoreus brunneus)和桶形芋螺(Conus betulinus)三种前鳃亚纲腹足类正常雄性个体和性畸变个体雄性生殖器官的组织学结构。结果表明,不同种间雄性个体的输精管和阴茎的结构存在开放和封闭两种类型,封闭型是由开放型进化而来。虽然性畸变个体的雄性生殖器官与正常雄性个体的在组织结构上无明显差异,但性畸变个体的雄性生殖器官并不完整,无法行使生殖功能。由于内分泌扰乱物质对人和动物影响的相似性,使得海产腹足类性畸变现象应受到人们的重视。
- 于秀娟黄长江朱四喜陈夕明
- 关键词:前鳃亚纲腹足类组织学
- 用疣荔枝螺性畸变监测海洋有机锡污染的方法初探被引量:28
- 2002年
- 选取我国沿海广泛分布的疣荔枝螺为海洋有机锡污染的指示种 ,对疣荔枝螺性畸变的调查方法、分析方法和性畸变程度评价指标等作了初步探讨 ,并以厦门港疣荔枝螺性畸变的调查结果为例讨论了疣荔枝螺性畸变在海洋有机锡污染生物监测中的具体应用 ,以期建立我国海洋有机锡污染的生物监测体系。
- 施华宏黄长江谢文勇
- 关键词:疣荔枝螺有机锡海洋污染监测生物监测
- 超声波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海洋沉积物样品多环芳烃分析中的运用被引量:19
- 2006年
- 建立用超声波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海洋沉积物中16种优先监控的多环芳烃(PAHs)的方法。本方法采用丙酮作为萃取溶剂,在超声波作用下萃取出泥样中的PAHs,萃取液经浓缩后直接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经对色谱条件和萃取条件进行优化后。各PAH组分的线性范围为1~500ng之间,相关系数0.9921~0.999,检出限0.1~4.6ng.达到海洋沉积物PAHs的检测要求。运用本法对粤东大规模增养殖区柘林湾表层沉积物PAHs进行检测。各PAH组分加标回收率为69.2%~108%,总平均达89.2%.相对标准偏差为0.5%~10.3%。本方法只需要萃取、浓缩和定容三个步骤,具有简便、迅速、高效、分析成本低的特点。
- 黄宏黄长江陈图锋朱爱意
- 关键词:超声波萃取
- 奥尼罗非鱼壬基酚慢性中毒的病理学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采用换水式毒性试验法进行了壬基酚(Nonylphenol,NP)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的慢性毒性试验和鱼体慢性中毒的病理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壬基酚对奥尼罗非鱼的鳃、肾脏、脾、肝脏均造成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主要表现为鳃小片上皮细胞增生;肾小球毛细血管萎缩,肾组织中出现嗜曙红物质,严重者出现坏死灶;脾组织淤血,变性,组织中出现大量血铁黄素沉淀,严重者脾组织大面积坏死;肝细胞变性,小叶中央静脉充血,严重者发生大面积肝组织的严重坏死。
- 马茹飞黄长江
- 关键词:壬基酚罗非鱼组织病理学
- 褐棘螺和亚洲棘螺的性畸变及雌性不育被引量:1
- 2004年
- 2002年3月和10月分别在广东省惠州港和南澳岛采集褐棘螺(Chicoreusbrunneus)和亚洲棘螺(C.asianus)。解剖观察发现这2个采样点2种棘螺的雌性个体都发生了性畸变现象。惠州港的棘螺已畸变到雌性个体不育的地步,这表明由于有机锡污染引起的性畸变现象对棘螺的生殖已造成严重的影响,并有可能导致棘螺的区域性灭绝。
- 施华宏黄长江于秀娟朱四喜
- 关键词:有机锡
- 桶形芋螺和菖蒲芋螺的性畸变被引量:4
- 2005年
- 2 0 0 1年 9月和 2 0 0 3年 8月在广东湛江的硇洲岛和 2 0 0 3年 6月在广东阳江的闸坡渔港采集桶形芋螺 (Conus betulinus)和菖蒲芋螺 (Conus vexillum) ,发现两个海区的芋螺雌性个体均发生性畸变 ,性畸变率均为 10 0 % ,但雌 /雄性比仍大于 1.0。两种芋螺的畸变阶段和类型多 ,桶形芋螺有 S3b、S3c、 S4 、S*4 、S5b、S5c,而菖蒲芋螺有 S1 c、S3b、S4 、S*4 、S6 b。 2 0 0 3年 6月在阳江采集的桶形芋螺畸变程度最高 ,种群 RPSI为 5 3.8% ,VDSI高达 4 .9,雌性不育率达 4 4 .0 %。 2 0 0 1年 9月在硇洲岛外海深水区采集的菖蒲芋螺的种群 RPSI虽然只有 14 .7% ,但性畸率为 10 0 % ,VDSI也达 4 .1%。由此可见 ,两种芋螺对有机锡污染均比较敏感 ,而且有个体大、易采集、性畸变率高、畸变阶段跨度大、畸变类型多、畸变特征易于鉴别等特点 ,是中国东南沿海低潮线和潮下带有机锡污染生物监测的理想指示种。如与潮间带有机锡污染指示种疣荔枝螺 (Thaisclavigera)结合起来 ,便可相互补充 。
- 朱四喜董巧香沈金辉于秀娟杜虹黄长江
- 关键词:有机锡
- 我国东南沿海3港口有机锡污染的调查被引量:22
- 2005年
-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表面发射火焰光度检测法于2001年11月至2002年8月对我国东南沿海厦门、汕头和惠阳3个大型港口21个站位的水样、底泥和生物样的有机锡污染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样品的一丁基锡(MBT)含量最高,三丁基锡(TBT)次之,二丁基锡(DBT)大多低于检测限.水样的TBT含量实测值从低于检测限至9 8ng/dm3,泥样的为0 3 ~174 7ng/g(干重),生物样的为2 1~23 0ng/g(湿重).水样TBT含量均值以惠阳港的为最高,泥样和生物样的均以厦门港的最高.影响有机锡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有港口船舶吞吐量、水文状况、季节和与大型码头的距离.关联的海产腹足类性畸变调查结果发现,我国沿海有机锡污染比较普遍和严重,已对生态系统产生实质性的负面生态效应.
- 黄长江董巧香雷瓒王壮雄周凯
- 关键词:东南沿海污染现状检测限有机锡顶空固相微萃取
- 性畸变对腹足类生殖和种群的影响被引量:5
- 2004年
- 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的三丁基锡能引起腹足类产生性畸变现象。在性畸变过程中 ,雌性个体会由于生殖孔口被前列腺取代或被输精管阻塞、贮精囊或卵囊腺开裂、卵囊腺内部被阻塞以及卵巢转化为精巢等多种原因而丧失生殖能力 ,甚至死亡。并由此引起雌、雄性比和幼、成年个体比的降低 ,导致种群衰退。有浮游幼体的种类可以通过外来种群的成功迁入使种群得以维持 ,而无浮游幼体的种类 ,由于幼体迁移能力差而最终导致种群的区域性灭绝。性畸变这种典型的功能效应对其他内分泌干扰物质的生态效应研究有启示作用。
- 施华宏于秀娟朱四喜黄长江
- 关键词:腹足类生殖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