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790159)
- 作品数:5 被引量:41H指数:3
- 相关作者:时磊刘志彪杨德才田艳芳更多>>
- 相关机构: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扬州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分权计划经济”时期的普通教育发展:经济史的再考察被引量:4
- 2014年
- 1956-1978年中国普通教育发展异常迅速这一现象与现有文献既有结论存在相当的不同,通过检验发现,人口结构变迁和教育机构扩展等供给方面备选解释不能够成为这次教育异乎寻常发展的原因,需求视角的解释应该引起关注。通过一个需求视角理论模型推演发现,中国计划经济存在的两个独特性特征:分权和平均主义,可以从教育需求层面上强化居民家庭教育投资激励,进而推动中国普通教育的迅速发展。理论推演基础上使用统计资料、地方志和企业志等经济史材料进行的类实证检验,以"分权计划经济"时期地方官员数量、地方政府投资与企业招工、平均主义思潮为脉络,进一步验证了理论演绎过程逻辑链条的重要环节。结果证实,是中国计划经济的独特性特征引发了这一时期的普通教育扩展,这一结论对计划经济研究和普通教育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 时磊杨德才
- 关键词:平均主义
- “福利赶超”、政府失灵与经济增长停滞——“中等收入陷阱”拉美教训的再解释被引量:12
- 2013年
- 拉丁美洲国家经济增长停滞的原因可能是这些国家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角色的失灵,主要表现为政府公共支出结构中消费性公共支出不合时宜地超越经济发展阶段,称之为"福利赶超"。严重收入和经济社会不平等可能是主导因素,部门和阶层之间的对立和割裂加剧了社会冲突,进而吸附绝大部分社会公共支出到非生产性领域。制度改革迟滞或缺失导致经济发展陷入要素市场机制提高要素使用效率和收入平均分配之间的矛盾,这种两难冲突恶化了经济政策的制定,使得经济发展陷入"拉美陷阱"或"中等收入陷阱"。
- 时磊刘志彪
- 关键词:政府失灵
- 非竞争性制度、“要素市场扭曲”与经济增长再启动被引量:2
- 2018年
- 2012年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通道"下降进入"中高速通道",这被表述为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下行形成原因是,中国经济发展初期地方政府主导构建的、"要素市场扭曲"为核心的非竞争性经济制度边际效益不断下降,且没有得到及时清除,制约了全要素生产率由"模仿到创新"转变。对非竞争性制度深入研究发现,它们虽然导致企业技术选择表现出明显"粘性";但另一方面"要素市场扭曲"也使得企业没有对要素禀赋结构变迁做出反应,客观上为经济增长再启动囤积了足够廉价要素,这可称为"制度红利",主要指"大学扩招"等劳动力市场结构升级。"制度红利"为中国经济增长再启动提供了足够可能性,但"制度红利"的消散征兆预示经济制度调整的迫切性。
- 时磊
- 关键词:要素市场扭曲
- 资本市场扭曲与产能过剩:微观企业的证据被引量:20
- 2013年
- 经济高速增长与产能严重过剩相伴随是中国经济近年来的显著特征之一。使用微观企业数据检验资本市场扭曲与企业产能过剩程度的关系,结果显示:企业债务杠杆主要获取方式的长期债务和商业信用对企业产能过剩程度具有稳健且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国资本市场扭曲的主要表现"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可能存在着加剧产能过剩的效应;资本市场扭曲通过商业信用的"所有制传递机制"和"规模传递机制"纠偏也具有十分显著的正向产能过剩效应。由此得出结论,资本市场扭曲及其纠偏可能是导致企业产能过剩程度严重的原因,资本市场扭曲虽然可以由商业信用渠道纠偏措施改善其要素配置效率,但这种诱发的纠偏效应具有高昂的社会成本。据此提出在合适时机逐渐改善要素市场扭曲的政策建议。
- 时磊
- 关键词:产能过剩
- 资本市场扭曲与劳动力市场结构非均衡被引量:3
- 2013年
-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民工荒"为特征的劳动力市场结构非均衡是制约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经济稳定性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使用微观企业数据检验要素市场扭曲的一个重要方面——资本市场扭曲与企业部门技能员工雇佣比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资本市场扭曲及其纠偏措施降低了企业部门的技能员工雇佣比例,主要渠道可总结为:资本市场扭曲的整体受益者将长期债务短期化为不利于技能员工雇佣的短期债务;资本市场扭曲的所有制受益者国有企业具有不利于技能员工雇佣的短期化特征;资本市场扭曲的规模受害者中小企业技术水平较为低下尚没有跨越"去技能化"阶段。当然我们也发现,资本市场扭曲中存在一些被整体效应掩盖的正面技能员工雇佣因素。在此基础,本文构建减少要素市场政府干预和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建议。
- 时磊田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