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810032)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杨吉安更多>>
相关机构:宜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篇意志
  • 1篇视阈
  • 1篇权力
  • 1篇权力扩张
  • 1篇宗族
  • 1篇宗族制度
  • 1篇文本
  • 1篇基层社会
  • 1篇个案
  • 1篇国家意志

机构

  • 3篇宜春学院

作者

  • 3篇杨吉安

传媒

  • 1篇民国档案
  • 1篇历史教学(下...
  • 1篇民国研究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家视阈下江西万载的新族学被引量:3
2013年
20世纪三十年代初,江西万载的宗族组织借助国家的政治需求纷纷兴办新族学,以规避族产提拨。受国家力量的支配,族学从传统走向了现代。随着国家推广保学,族学款产进而宗族剩余族产为国家盘剥,从而导致了族学的的衰败乃或消失。在此过程中,以宗族为代表的地方社会表现出了强烈不满甚或抗争,但在国家强势话语下,最终顺从了国家政权建设的需求。
杨吉安
关键词:国家意志
文本制度与权力扩张——基于江西万载县族董会制度运作过程的分析(1930—1945)
2013年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江西省在基层社会推行族董会制度。作为建构宗族组织制度供给的指导性文件,《各姓族董会简章》将非制度化的传统族权以官方的形式予以制度化认可。在其实施的过程中,国民党政权依托族董会制度有力弥补了保甲体制的缺陷,深入渗透至宗族社会具体而微的层面,实现了国家权力的扩张,有效增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
杨吉安
关键词:基层社会权力扩张
宗族制度与国家控制——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江西万载县为个案的考察
2014年
国家对宗族制度的认同与控制程度,决定着民国时期宗族的变化趋向与动态特征。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江西万载县,随着国民党政权建设的日渐加强,国家对宗族的态度从支持逐渐走向否定。面对这种变化,宗族组织也经历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整合过程,极力谋求有利于自身的发展空间。
杨吉安
关键词:宗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