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031-A21-005530)
- 作品数:15 被引量:103H指数:6
- 相关作者:张勃张华张遇春孟宝姜晓勇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宜宾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张掖市生态足迹的社会经济驱动力分析被引量:7
- 2008年
- 本文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的基础上,利用生态足迹理论,计算了张掖市1995-2004年的人均生态足迹,研究建立了人均生态足迹时间序列作为模型因变量,并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足迹变化的作用机理选择了7个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指标为自变量,并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了计算分析,最后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型检验结果比较理想。结果表明:(1)张掖市人均生态足迹从1995年的1.449增加到2004年的2.321hm2,而生态承载力变化微弱,致使生态赤字日趋严重;(2)各因子与人均生态足迹相关性在置信水平α=0.01时均为显著,其中与二、三产业比重和人均GDP的相关性最大,分别达0.981和0.962,人均生态足迹是社会经济各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 张勃郭玲霞
- 关键词:生态足迹主成分分析
- 兰州市生态足迹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11
- 2008年
- 本文利用生态足迹法对兰州市1996-2005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别由1996年的1.66hm2、1.56hm2增加至2005年的2.15hm2、1.11hm2,同期的人均生态赤字也由0.10hm2上升到1.04hm2,分析兰州近几年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变化趋势。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影响生态足迹的主要因子。目前兰州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已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现有的发展模式是值得深思的。
- 张永芳张勃郭玲霞
- 关键词:生态足迹
- 张掖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态势及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引进土地利用的动态度和土地利用覆盖的景观格局指数,重点揭示1996~2004年张掖市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程度、时空差异及土地利用/覆盖的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以牧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土地为主;建设用地和林地增幅显著,而耕地和牧草地数量呈下降趋势。从时间序列看,张掖市各区土地利用/覆盖的复杂度和均匀度指数增大,而优势度指数减少,指数变化以山丹县和民乐县为最大,表明张掖市各地区总体上看土地利用/覆盖破碎化程度在加强,尤以山丹县和民乐县强度大。
- 姜晓勇张勃张华张遇春
- 黑河中游近49年降水序列变化规律及干旱预测——以张掖市为例被引量:12
- 2008年
- 黑河位于西北内陆地区,所处地带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干旱是对该地区农业发展危害最大的主要灾害。因此,对该地区降水序列的研究以及对干旱的预测尤显重要。本文以张掖市为例,采用高台、民乐、山丹、肃南、临泽和甘州6个观测站的1956-2004年49年的月降水量观测值,分析该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和时间序列的变化规律,并选择1968-1997年30年的月降水量观测值,运用灰色系统的灾变预测方法,建立各县区的灾变预测模型GM(1.1),对该地区未来一定时期内干旱发生的时间进行预测,经检验预测模型精度较高,检验结果基本与实际相符。因此,研究结果可对广大旱区抗旱减灾,促进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 张遇春张勃
- 关键词:降水量灰色系统GM(1.1)模型干旱预测
- 张掖市土地利用动态与生态效应变化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以张掖市1984~2004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为依据,在分析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运用国内外学者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的方法与模式,对该市各时段的生态系统各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在过去的20年间,张掖市土地利用变化总的趋势是林地、牧草地和水域大面积减少,耕地、荒漠和建筑用地显著增加。这一变化损害了该区的生态服务功能,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984年的143.9亿元下降到2004年的107.26亿元,平均每年损失1.83亿元。
- 张建东张勃张华
-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环境响应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 张掖市耕地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根据张掖市1949年以来的农村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土地概查、土地详查分析和研究,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近55年来的耕地变化态势及总人口、城市化水平、粮食单产水平、工农业总产值、人均GDP、财政收入等影响耕地资源变化的主要动因进行了探讨。应用SPSS进行逐步分析,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与张掖市耕地资源变化最密切的因子为总人口、城市化水平以及人均GDP。
- 郭玲霞张勃张华
- 关键词:耕地
- 绿洲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机制研究——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被引量:5
- 2007年
- 自从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以来,张掖市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近10年来,变化尤为突出,从而引起了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格局的相应变化。以张掖市甘州区为研究样点,剖析了县域土地利用动态以及变化情况,然后运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模型分析了样点主要地类变化的驱动力,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因子诊断模型,进而分析了该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机制,为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提供依据,从而使土地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
- 张遇春张勃姜晓勇
- 张掖市水资源价值模糊评价被引量:4
- 2007年
- 选取水质、水量、人口密度、国民收入4个指标,建立了张掖市水资源价值模糊评价模型,采用半梯形函数确定了水资源价值模糊评价关系,对张掖市的水资源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结论认为:张掖市生活用水的价格估值为1.8041元/m3;建议适当提高水价,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缓解当前水资源的短缺形势。
- 王海青张勃张华
- 关键词:水价水资源
- 祁连山区流域径流变化及影响因子研究——以讨赖河为例被引量:11
- 2008年
- 利用近46年来讨赖河上游冰沟站年径流量和该流域同期的气候资料,分析了讨赖河径流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表明:讨赖河上游年径流量呈减少的趋势,其中以夏季最为明显;讨赖河上游降水呈增加的趋势,并以夏季最为显著,而流量大的秋季是减少的。流域温度的升高,特别夏季的温度升高与夏季的径流关系显著。温度的升高加大了流域的蒸发量特别是夏季的蒸发量,加剧了地表水资源的消耗,这也是讨赖河上游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文章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数学方法研究了他们之间的定量关系。
- 张耀宗张勃吕永清
- 关键词:气候因子
- 黑河中游张掖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水文水资源效应分析被引量:21
- 2006年
- 本文通过对张掖市1981年、1990年、1996年及2003年土地利用情况的分析,发现随着张掖市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研究区产生了一系列的水文水资源效应。首先,随着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增大,地表年耗水量从1980年的6.78×108m3增加到1999年的9.21×108m3,导致正义峡的下泻水量逐年减少,下游生态与环境急剧退化。其次使区内的蒸发格局发生变化,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强度较大的甘州区、临泽县和高台县年蒸散量呈下降趋势;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强度较小的山丹县、民乐县和肃南县年蒸散量变化趋势不太明显。再次,由于城镇用地及工农业用地扩展,导致大量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被超量开采,结果使地下水位降低,泉水溢出量减少;与此同时,工业、农业及人民生活造成的污染物使水质急剧恶化,给绿洲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 孟宝张勃张华丁文晖
- 关键词:水文效应蒸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