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nycytxgxcxtd-02)
- 作品数:47 被引量:327H指数:11
- 相关作者:徐炯志潘介春李翔王伦旺邓英毅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糖能兼用甘蔗品种(系)对不同播种密度的响应被引量:9
- 2011年
- 为了解不同糖能兼用甘蔗品种(系)在不同播种密度条件下的生产性能表现,为今后进行能源甘蔗品种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对来自国内外的5个糖能兼用甘蔗品种(系)在5种不同播种密度下进行1年新植1年宿根种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水平之间的平均生物产量、蔗茎产量、蔗糖产量和总可发酵糖产量差异均不显著;B1、B8、GT26、GT97/69、GT22等品种(系)之间在生物产量、蔗茎产量、蔗糖产量、总可发酵糖产量和株高、茎径、有效茎数等产量构成因子方面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GT97/69、B1对播种密度反应比较敏感,其最适宜的播种量分别是每公顷12万芽和13.5万芽,其他品种反应则不敏感。甘蔗的产量主要由品种(系)的种性决定,不同品种对不同的播种密度反应不同,甘蔗新品种在推广应用之前应在不同栽培管理水平和环境条件下进行播种密度试验,确定比较合理的单位面积播种量。
- 王伦旺李翔经艳黄家雍黎焕光方锋学杨荣仲唐仕云谭芳黄海荣
- 关键词:甘蔗播种密度
- 不同早熟龙眼品种(系)果实生长发育和品质变化规律比较被引量:3
- 2021年
- 本文以‘桂丰早’‘桂冠早’‘桂龙1号’‘古山2号’‘石硖’5个早熟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不同品种(品系)果实生长发育和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果实发育过程中,5个早熟龙眼品种(系)的横纵径、单果重、可食率、色差a^(*)和c^(*)值均呈上升或波动上升;色差L^(*)和b^(*)值呈快速上升后缓慢波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大多数品种的维生素C呈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下降;色差hº值和大多数品种的可滴定酸呈逐渐下降或波动下降;可溶性糖在成熟前是逐渐上升的,到后期则波动变化;可溶性蛋白呈“M”或“W”型波动;‘桂丰早’和‘桂冠早’比‘石硖’提前1周进入成熟期;‘桂龙1号’的退糖最慢;‘桂丰早’的横径、单果重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大,‘桂冠早’的纵径最大,‘桂龙1号’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而可滴定酸含量最低,‘石硖’的可食率最高;综合评价成熟期的果实品质,则‘桂丰早’最佳,其次是‘石硖’,最后是‘桂龙1号’‘古山2号’和‘桂冠早’。
- 彭杰椿何嘉楠吴玉邓英毅潘介春徐炯志
- 关键词:龙眼果实发育果实品质
- 甘蔗间种菜用大豆对甘蔗产量、品质及间种后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1年
- 以广西区种植面积最大的‘新台糖22’、‘桂春2号’、‘柳豆3号’和‘桂春8号’为间作套种试验材料,研究探索不同大豆品种、不同播期及不同间种密度对甘蔗产量、品质及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管理和施肥条件、种地养地、保证甘蔗品质和产量的前提下,以第2播期间种2行中熟大豆品种效果最好。综合经济效益最高的是第2播期间种2行的晚熟大豆品种。
- 孟庆宝方锋学龙明华刘海斌汪淼翁梦苓周艳霞张旭升孙立黄芳蒋洪涛
- 关键词:甘蔗间种菜用大豆
- 外源激素处理对甘蔗试管苗瓶外生根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探讨甘蔗试管苗瓶外生根的条件,以期为其瓶外生根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处于增殖培养阶段的甘蔗(新台糖22号)无根试管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不同的外源激素及不同浓度激素处理对该试管苗瓶外生根的影响。[结果]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对新台糖22号无根试管苗基部节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可以显著提高其移栽存活率,可达到对照组的2.2倍以上,其中以1.5 mg/L赤霉素处理组试管苗的存活率最高,达到83.33%。移栽前用生根粉或萘乙酸浸泡新台糖22号试管苗基部,对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及其以后的植株生长没有显著影响。[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甘蔗试管苗瓶外生根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汪淼方锋学何为中刘红坚游建华李松翁梦苓韦明珠
- 关键词:外源激素甘蔗试管苗瓶外生根存活率
- 桂丰早龙眼开花习性和果实生长模型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究龙眼新品系桂丰早在南宁产区的开花习性和果实生长数学模型,为制定高产优质栽培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系统研究桂丰早龙眼的开花习性、果实生长发育和主要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选用4种理论生长方程对果实纵径、横径、果形指数、单果质量、果皮质量、果皮厚度、果核质量、果肉质量、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10个指标进行拟合,以花后天数(x),各指标生长变化(y)构建非线性回归方程,以各指标增长速率(g)绘制导函数方程,确定果实生长和品质指标动态变化的最优数学模型。【结果】在南宁桂丰早的花期约为24 d,先开雄花,花后12 d雌花开放量达到最高峰,在雌花开花数量较多的花期开放的雄雌花比例为2∶1;各指标的最优拟合方程如下:果实纵径(y2)、单果质量(y4)、果肉质量(y8)、可食率(y9)和TSS(y10)为一元二次项方程(y2=-0.001 x^(2)+0.285 x+3.094、y4=-0.002 x^(2)+0.445 x-17.962、y8=-0.002 x^(2)+0.399 x-17.953、y9=-0.02 x^(2)+4.182 x-151.845和y10=-0.012 x^(2)+2.380 x-94.493);果实横径(y1)、果形指数(y3)和果皮厚度(y6)为一元三次项方程(y1=-2.405×10^(-5)x^(3)+0.003 x^(2)+0.146 x+2.067、y3=7.822×10^(-7)x^(3)-5.878×10^(-5)x^(2)-0.009 x+1.542和y6=6.551×10^(-7)x^(3)-0.019 x+1.610);果皮质量(y5)和果核质量(y7)为Logistic方程[(y5=2.75/(1+11.80 e^(-0.024)x)和y7=1.94/(1+1.70 e^(-0.031)x)];果实发育期间各指标的增长速率为:果实横径和果皮质量为逐渐递增到最高值后就逐渐递减;果形指数为逐渐递减到最低值后逐渐递增;果实纵径、单果质量、果核质量、果肉质量、可食率和TSS为逐渐递减;果皮厚度逐渐递增。相关和偏相关分析表明,除果皮厚度外,其余指标两两间大都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结论】基于果实发育天数构建果实发育的曲线拟合方程和导函数能较好地反映桂丰早龙眼果实的生长发育�
- 彭杰椿潘介春吴玉何嘉楠邓英毅徐炯志段承煜刘一
- 关键词:龙眼开花习性
- 广西甘蔗新品种区域试验柳州试验点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在2012—2013年柳州点区域试验中,14个参试材料进行1新1宿的试验结果表明,柳糖07-95、桂糖04-1045、桂糖04-1545等参试材料综合表现较为突出。其中柳糖07-95含糖量名列第一,平均蔗糖分及蔗茎产量均名列第二;桂糖04-1045含糖量名列第二,平均蔗糖分及蔗茎产量分别排名第三、第四。
- 韦开军韦冠睦周忠凤阳康春覃耀冠韦开旅
- 关键词:甘蔗新品种蔗糖分
- 绿豆压青对蔗地培肥及甘蔗产量的效应被引量:5
- 2014年
- 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和绿豆品种郑绿8号、品绿04108为材料,设计不同甘蔗行距和绿豆间种方式,研究绿豆压青对蔗地培肥及甘蔗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绿豆压青可以增加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对蔗地有较好的培肥作用;在绿豆花荚期压青培肥效果较好,土壤有效磷增加量达40~50 mg/kg,是CK的2.0~2.5倍,速效钾增加量达14~22 mg/kg,是CK的3~5倍;行距1.2 m间种绿豆的C、D处理甘蔗产量分别比CK增产7.66%、3.30%,说明甘蔗合理间种绿豆可以促进甘蔗增产。
- 谢金兰王维赞李毅杰梁强李长宁刘晓燕
- 关键词:培肥土壤甘蔗产量
- 3个桂糖系列甘蔗新品种的种性和丰产性分析被引量:33
- 2013年
- 为了解甘蔗新品种桂糖31号、32号、34号的种性和丰产性表现,为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于2009-2011年在金光农场进行2年新植2年宿根的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桂糖31号、32号、34号的蔗茎产量达到121.4~129.0 t/hm2,比对照种新台糖22号增产8.2%~15%,达到1%~5%的差异显著水平;含糖量19.03~19.27 t/hm2,比新台糖22号增11.4%~13.2%;11月~翌年2月平均甘蔗蔗糖分达到14.86%以上。这3个品种均表现明显的高产、稳产、高糖的特性,其宿根性、抗病抗虫性、抗旱能力和抗机械碾压能力优于对照种新台糖22号,适宜在金光农场和广西其他同类型蔗区种植推广,并可采用全程机械化的耕种和收获技术进行生产。
- 李廷化王伦旺李翔黄海荣余凤良经艳谭芳唐仕云
- 关键词:甘蔗配套栽培技术
- 宿根性特强甘蔗新品种桂糖29号的选育被引量:45
- 2011年
- 桂糖29号(原编号桂糖02-761)是广西甘蔗研究所从崖城94-46×新台糖22号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的最新甘蔗优良品种。该品种表现为萌芽好,分蘖力强,植株较直立紧凑,中茎,有效茎数多,早熟高糖,丰产,宿根性特强。广西区试试验结果,平均蔗茎产量95.7t/hm2,比CK2(ROC16)增产12.1%,与CK1(ROC22)相近,其中,宿根蔗产蔗量94.0t/hm2,比CK1和CK2增产10.5%和19.4%;平均蔗糖分15.62%,比CK1和CK2高0.60和0.64个百分点;平均含糖量15.0t/hm2,比CK1和CK2增产4.2%和17.2%。该品种适应性广,抗寒性明显优于ROC22。该品种于2010年5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命名为桂糖29号。
- 张荣华何红张革民刘海斌李杨瑞方锋学宋焕忠方位宽闭少玲
- 关键词:甘蔗新品种宿根性选育
- 2013年广西甘蔗中期生长情况调查被引量:4
- 2014年
- 为了解和掌握2013年广西蔗区甘蔗中期生长情况,于2013年9月9日至9月11日对百色、崇左、来宾3个主要蔗区进行调查。采用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结果表明:2013年广西甘蔗中期长势总体情况与2012年相当,综合3个蔗区数据,新植蔗有效茎数增加了2 955株/hm2,宿根蔗有效茎数与2012年基本持平;新植蔗平均株高降低了7cm,宿根蔗平均株高增加了24cm;新植蔗茎径平均增加0.06cm,宿根蔗茎径平均减少0.01cm;螟害枯心率和黑穗病自然发病率均略少于往年。2013/2014年榨季全区甘蔗产量预计与上榨季基本持平。针对调查结果,建议应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加强现代甘蔗种植技术培训,加强糖业相关管理部门对恶劣天气的应对措施。同时,要积极调整甘蔗品种种植结构,扩大桂糖系列优良甘蔗品种种植面积。
- 李翔黄伟华黄家雍刘全跃冯晓善李晨辉
- 关键词:甘蔗新植蔗宿根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