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03032)

作品数:4 被引量:34H指数:2
相关作者:张宝鑫章玉苹李敦松黄少华郭九惠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江苏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生物防治
  • 3篇物防
  • 2篇天敌
  • 1篇滞育
  • 1篇天敌昆虫
  • 1篇人工染色体
  • 1篇拮抗
  • 1篇拮抗菌
  • 1篇拮抗作用
  • 1篇温度
  • 1篇细菌人工染色...
  • 1篇历期
  • 1篇链霉菌
  • 1篇酶切
  • 1篇木虱
  • 1篇昆虫
  • 1篇辣椒
  • 1篇辣椒疫病
  • 1篇害虫
  • 1篇害虫生物防治

机构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作者

  • 1篇陈志谊
  • 1篇刘永锋
  • 1篇刘邮洲
  • 1篇李美荣
  • 1篇陈福寿
  • 1篇黄少华
  • 1篇张礼生
  • 1篇石义萍
  • 1篇陈红印
  • 1篇李敦松
  • 1篇章玉苹
  • 1篇展丽然
  • 1篇张克诚
  • 1篇王燕
  • 1篇陈宗麒
  • 1篇王万群
  • 1篇阿拉坦夫
  • 1篇罗楚平
  • 1篇张宝鑫
  • 1篇王孟卿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长江蔬菜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小白链霉菌武夷变种HWM DNA的制备及最适酶切条件确定
2008年
为构建小白链霉菌武夷变种(Streptomyces albulus var. wuyiensis)的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s,BAC)文库,提取了小白链霉菌武夷变种高分子量DNA(high molecular weight DNA,HMW-DNA)。用低熔点琼脂糖(low melting point agarose,LMP)包埋小白链霉菌武夷变种菌丝球,胶块经溶菌酶、蛋白酶K、两种限制性内切酶(BamHI、Hind III)处理后,使用箝位匀强电场(CHEF)凝胶电泳检测DNA片段大小。电泳结果显示提取HWM DNA完整,满足构建BAC文库的条件,确定了最适酶切条件为Hind III 0.2 U酶切10min,为小白链霉菌武夷变种功能基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王万群阿拉坦夫展丽然石义萍张克诚
关键词:高分子量DNA细菌人工染色体
柑桔木虱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被引量:28
2009年
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对柑桔木虱起主要控制作用的主要天敌种类,包括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以及一些病原微生物等,讨论了今后持续控制柑桔木虱的控制措施的发展趋势。
章玉苹李敦松黄少华张宝鑫
关键词:柑桔木虱天敌生物防治
天敌昆虫的滞育研究及其应用
滞育是昆虫受环境条件诱导产生的一种发育静止状态,通过滞育昆虫可以抵御环境胁迫,延续种质的遗传特征,维系种群的稳定。在生物防治领域,通过对天敌昆虫的调控滞育,可达到延长天敌昆虫产品的货架期、延长天敌昆虫的防控作用时间、提高...
张礼生陈红印王孟卿
关键词:害虫生物防治天敌昆虫
温度对半闭弯尾姬蜂发育和性比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温度对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 Hellen发育历期和性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27℃的范围内,半闭弯尾姬蜂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完成一个世代在15℃时需要35.97d;20℃时需要21.75d;22℃时需要18.57d;25℃时需要14.92d;27℃时需要14.29d。半闭弯尾姬蜂由产卵至羽化完成一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53℃,有效积温为269.07日度。在15~25℃的范围内,20℃时雌蜂比例最大,雌雄(♀:♂)性比为0.95,温度超过25℃,雌蜂比例明显降低,温度为27℃时,性比仅为0.25。综合温度对发育历期和性比的影响,室内繁殖半闭弯尾姬蜂以22℃为最适合温度。
陈福寿王燕李志敏侯燕萍郭九惠陈宗麒
关键词:温度半闭弯尾姬蜂发育历期
辣椒疫病拮抗菌的分离、筛选与评价被引量:1
2009年
从67份不同土样中分离得到382株细菌、264株放线菌分离物,通过平板对峙培养,筛选出拮抗辣椒疫霉的菌株,其中放线菌的比例较高,为44.1%;而细菌所占比例则较低,仅为8.5%。测定了抑菌活性较强的26株菌株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及盆栽控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拮抗菌B—YD4—6,A—NP6—7和A—GD5—2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菌作用,且抑菌能力较强,抑菌圈直径为22.0~26.0mm,抑制率达45.18%~55.56%;且该3株拮抗菌株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较好,21d后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5.5%,67.4%,64.5%。
李美荣刘永锋聂亚锋刘邮洲罗楚平陈志谊
关键词:辣椒疫病拮抗作用生物防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