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40002)

作品数:9 被引量:72H指数:6
相关作者:郑天凌吕静琳田蕴王新周艳艳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赤潮
  • 2篇蛋白
  • 2篇细菌多样性
  • 2篇活性
  • 2篇海洋细菌
  • 2篇沉积物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电泳
  • 1篇亚历山大藻
  • 1篇养殖
  • 1篇杀藻
  • 1篇生态学
  • 1篇生态作用
  • 1篇双向电泳
  • 1篇塔玛亚历山大...
  • 1篇培养基优化
  • 1篇微生物
  • 1篇微食物环

机构

  • 9篇厦门大学
  • 2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9篇郑天凌
  • 3篇吕静琳
  • 3篇田蕴
  • 2篇郑伟
  • 2篇原雅纬
  • 2篇周艳艳
  • 2篇王新
  • 2篇李志江
  • 2篇王宾香
  • 1篇熊小京
  • 1篇苏建强
  • 1篇王桂忠
  • 1篇蔡莹
  • 1篇李少菁
  • 1篇蔡明刚
  • 1篇蒋云霞
  • 1篇傅莲英
  • 1篇章军
  • 1篇张金龙
  • 1篇杨小茹

传媒

  • 3篇微生物学报
  • 3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年份

  • 5篇2011
  • 5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提取缓冲液对红树林土壤DNA提取品质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针对1种典型的酸性、高有机质含量类型土壤——红树林土壤,从DNA产量、DNA纯度、土壤腐殖酸类物质的提取量以及DNA提取物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扩增反应的敏感度等方面比较了不同提取缓冲液对土壤DNA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SDS(sodium dodecyl sulfate)提取缓冲液所获得的土壤DNA产量及纯度均较低;PVP(polyvinylpyrrolidone)提取缓冲液所获得的土壤DNA产量较高,但土壤腐殖酸类物质的提取量亦远高于其他提取缓冲液;酸性SDS提取缓冲液及PVP提取缓冲液所获得的土壤DNA提取物即使稀释到10?3量级亦不能获得目的基因PCR扩增条带。PVPP(polyvinylpolypyrrolidone)提取缓冲液及CTAB(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PVPP提取缓冲液所获得的土壤DNA产量较PVP提取缓冲液低,但其纯度较高,并且其纯度随提取缓冲液中PVPP浓度的升高而提高;当2%PVPP提取缓冲液及CTAB+PVPP提取缓冲液所获得的土壤DNA提取物分别稀释到10?2及10?1量级时,均能获得PCR扩增条带。综上所述,酸性提取缓冲液及PVP提取缓冲液不适用于酸性、高有机质含量类型土壤DNA的提取,而2%PVPP提取缓冲液及CTAB+PVPP提取缓冲液均能提高此类土壤DNA的提取品质。
蒋云霞郑天凌
关键词:DNA提取腐殖酸
海洋细菌活性蛋白、活性肽研究的若干新进展被引量:7
2010年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活性资源,近年来海洋细菌活性蛋白及活性肽的研究在资源开发与利用领域中很受关注。本文首先分析了海洋细菌来源的各种活性蛋白及活性肽在不同层面上的生物学活性特征,其次对海洋活性蛋白及活性肽的获得方式及其在医药学、工业、水产养殖业及环境保护等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与潜力作简要介绍,最后对该领域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吕静琳王宾香郑天凌
关键词:海洋细菌活性蛋白活性肽
海水养殖沉积环境细菌多样性PCR-DGGE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采用PCR结合变形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析泉州东海海水养殖池基地新建虾池与一15年池龄虾池沉积物样品中细菌群落组成的变化.对DGGE图谱中的13条主要条带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虾池环境中的主要微生物类群为γ-变形杆菌亚群(γ-proteobacteria,30.77%)、厚壁菌群(Firmicutes,15.38%)、δ-变形杆菌亚群(δ-proteobacteria,7.6%)、拟杆菌群(Bacteroidetes,7.6%)、绿弯菌群(Chloroflexi,7.6%),放线菌群(Actinobacteria,7.6%),未知菌群(Unknown environmental samples)占23.08%.
原雅纬傅莲英刘国生郑天凌
关键词:沉积物PCR-DGGE细菌多样性
海洋有害赤潮调控功能菌的发现与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近年来,赤潮的微生物调控研究受到了科学界的高度重视,"以菌治藻"的赤潮调控理念格外引人注目.先从国内外抑/杀藻菌及其作用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再结合本课题组近年来筛选获得的海洋抑/杀藻细菌,探讨该类菌质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最后对该领域研究进行了展望.
郑天凌吕静琳周艳艳苏建强杨小茹张金龙田蕴熊小京章军蔡明刚郭东晖谢忠
关键词:功能菌赤潮
塔玛亚历山大藻双向电泳蛋白的三种提取方法比较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比较3种蛋白质提取方法,找到适用于塔玛亚历山大藻蛋白的最佳的提取方法,为后续用双向电泳(2-DE)技术研究不同条件下塔玛亚历山大藻蛋白的差异表达奠定基础。【方法】以塔玛亚历山大藻为研究对象,运用Tris-HCl提取法、TCA沉淀法和lysis buffer提取法分别提取塔玛亚历山大藻蛋白,并通过双向电泳技术,对这3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筛选出最适于塔玛亚历山大藻的蛋白提取方法。并运用以上得出的方法,以不加杀藻物质的无菌塔玛亚历山大藻为对照,比较分析了塔玛亚历山大藻在加入杀藻物质后的蛋白差异表达状况。【结果】在这3种方法中,lysis buffer提取法得到的蛋白溶解性好,进行双向电泳时,可得到干净的背景、清晰的蛋白点,并且蛋白点的数目较多,酸性蛋白、碱性蛋白、大分子量和小分子量的蛋白均有提出来,蛋白点在胶面上分布均匀。用这种方法初步分析了加入杀藻物质后塔玛亚历山大藻蛋白的差异表达情况,并鉴定出14个与塔玛亚历山大藻生理活动密切相关的蛋白质。【结论】lysis buffer提取法获得了最多的蛋白点,双向电泳图谱清晰,适于用来提取塔玛亚历山大藻蛋白。
原雅纬郑伟李少菁王桂忠郑天凌
关键词:塔玛亚历山大藻甲藻双向电泳蛋白质组学
海洋浮游细菌在东海赤潮高发区的分布与活性被引量:16
2010年
于2006年4~5月对东海近海28°~30.7°N之间的赤潮高发区浮游细菌的分布、活性和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调查.采用荧光显微计数法测定细菌丰度,荧光模拟底物法测定细菌胞外酶活性,PCR—DGGE分析该区域的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东海赤潮高发区的浮游细菌丰度在5.85×10^4~9.26×10^5cells·mL^-1之间,其中舟山外海区域较高,在整个调查区域北部海域高于南部海域.β-葡萄糖苷酶的平均活性为0.023μmol·(L·h)^-1,氨肽酶的平均活性约为其3.6倍,在5μm以上颗粒中的胞外酶活性平均占总活性分别为47.4%和44.24%.细菌胞外酶活性的分布与细菌丰度的分布无相关性,在整个调查区域南部海域高于北部海域.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差异较大,南部海域的细菌多样性低于北部海域.人类活动和陆源输入是影响浮游细菌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台湾暖流对细菌胞外酶活性及其分布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复杂的环境条件是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海洋细菌在东海赤潮高发区的生态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王新李志江郑天凌
关键词:赤潮浮游细菌胞外酶活性细菌群落结构
虾池沉积物细菌多样性分析和若干可培养技术的优化探讨被引量:6
2010年
为了研究虾池沉积物细菌的多样性,改进培养技术,采用8种培养基培养虾池沉积物细菌,并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不同培养基平板获得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同时与原位样品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比较.多数细菌在2周内长出,第3周至12周,在VL55、DNB、HM2和DR2A平板上可分离出新的细菌,其他培养基平板上的菌落数目增长不明显.分别使用琼脂和结冷胶作为凝胶剂,结果发现,结冷胶平板和琼脂平板相比,表现出高保湿性、高菌落数和高细菌多样性的特点.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样品中的优势细菌约60种,经过不同培养基培养后,得到的细菌多样性为50种左右,约为原来总数的83%,但是细菌群落结构发生较大改变,优势菌群发生转化.测序结果证明了这一点.虾池沉积物中有着较高的细菌多样性.培养基的改进、结冷胶的使用和培养时间的延长有效提高了虾池沉积物中细菌的可培养性.
蔡莹李志江田蕴郑天凌
关键词:虾池沉积物细菌多样性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结冷胶
An algicidal bacterium DHQ25 involved its effects on photosynthesis in Alexandrium tamarense
Harmful Algal Blooms(HABs) have been occurring worldwide in recent years. With its great damage to marine ecos...
Jinglin Lv~a,Huajun Zhang~a,Binxiang Wang~a,Xinli An~a,Tianling Zheng~(a,b*) (a Key Laboratory of MOE for Coast and Wetland Ecosystem,School of Life Sciences, 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005,China) (b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Sciences,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China)
文献传递
海洋杀藻细菌Vibrio sp.DHQ25高密度生长的培养基优化被引量:3
2011年
以能够有效抑制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海洋细菌Vibrio sp.DHQ25为对象,考察了培养基成分对其发酵生长的影响.研究中顺序利用了Plackett-Burman(PB)设计法、最速上升法以及中心组合响应曲面方法对培养基组成分进行优化,获得最适培养基配方(g/L):蛋白胨13.24,酵母粉4.31,葡萄糖0.1,NaCl 25,MgSO4.7H2O 0.2,CaCl2.2H2O 0.5,KCl 0.06,K2HPO40.05,KH2PO40.05,Fe2(SO4)30.002.由最适配方发酵得到的DHQ25培养液的菌液浓度(OD600)平均可达1.984,较原先2216E培养基中培养的1.359提高了46%,杀藻效果与生长密度间存在着特定的相关性,这为今后分离杀藻活性物质提供了基础.结果表明,PB设计法与响应曲面法的结合使用能经济有效地对该杀藻细菌的高密度生长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
吕静琳郑伟王宾香田蕴郑天凌
关键词:PLACKETT-BURMAN设计响应曲面法
海洋细菌生态学的若干前沿课题及其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6
2010年
海洋细菌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微食物环的提出被深入认识和充分肯定。本文概述了海洋细菌在微食物环中的重要生态作用及微食物环的研究进展,海洋细菌在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重要性,海洋细菌的活性及其群落结构与功能,分析了藻际环境特性和藻际微生物在赤潮多发海域的生态作用,提出了我国海洋细菌生态学研究的若干新思考与新任务,强调了基于"以菌治藻"的新理念,开展针对于赤潮灾害防除的"微食物环-赤潮-关键微生物菌群"耦合互作这一重要科学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王新周艳艳郑天凌
关键词:海洋细菌微食物环生态作用赤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