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2004DIB4J1659)

作品数:6 被引量:112H指数:5
相关作者:王群李健刘淇刘彦王芸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水产大学大连水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牙鲆
  • 2篇药物
  • 2篇鳗弧菌
  • 2篇弧菌
  • 1篇代谢动力学
  • 1篇低浓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毒性
  • 1篇对虾
  • 1篇药物代谢
  • 1篇药物代谢动力...
  • 1篇药物动力学
  • 1篇抑菌
  • 1篇抑菌试验
  • 1篇中草药
  • 1篇中低浓度
  • 1篇溶藻弧菌
  • 1篇水环境
  • 1篇体外

机构

  • 5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大连水产学院

作者

  • 6篇刘淇
  • 6篇李健
  • 6篇王群
  • 2篇刘彦
  • 1篇盖春蕾
  • 1篇王芸
  • 1篇王斌
  • 1篇王吉桥
  • 1篇迟恒

传媒

  • 3篇海洋水产研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癸甲溴铵对褐牙鲆的急性毒性及抑菌试验被引量:3
2008年
通过药浴方式,进行了癸甲溴铵对褐牙鲆的急性毒性试验;采用二倍稀释法,进行了癸甲溴铵对鳗弧菌、副溶血弧菌的体外抑菌试验;探讨了癸甲溴铵对鳗弧菌引起的褐牙鲆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19.0~21.0℃和24.5~25.5℃时,癸甲溴铵对褐牙鲆的24、48h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分别为6.35、4.84、0.84和2.43、2.14、0.5mg/L。通过对中毒死亡褐牙鲆的病理组织学观察表明,癸甲溴铵对褐牙鲆的鳃损害最严重,其次是肝脏,对肾脏的损害相对较轻,特别是对鳃的损害与鱼的死亡有很大的关系。在24和32℃,癸甲溴铵对鳗弧菌、副溶血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0、20和5、10mg/L。防治效果试验表明,癸甲溴铵0.3mg/L浓度药浴可有效防治鳗弧菌引起的褐牙鲆细菌性疾病。
王斌李健刘淇王群
关键词:急性毒性体外抑菌病理组织学
水环境中低浓度溴氰菊酯的降解规律及其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0
2007年
采用改进的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用于水环境中溴氰菊酯的痕量提取及检测。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6.92%,变异系数小于3.75%,溴氰菊酯在0.02~10μg·L-1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大于0.9960,最低检测浓度为0.02μg·L-1。利用该方法分别测定了溴氰菊酯在灭菌淡水、灭菌淡水底泥、天然淡水、天然淡水底泥、灭菌海水、灭菌海水底泥、天然海水、天然海水底泥中的降解动态,建立了其在各样品中的降解方程。各方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Ct=C0e-kt,半衰期分别为5.99、1.60、5.28、1.31、4.29、2.10、4.45、1.34d。研究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在水体中的消除半衰期均少于6d,底泥、pH、微生物对其降解都有一定影响,其中底泥吸附是加快溴氰菊酯降解的最主要因素,pH值越高溴氰菊酯降解半衰期越短,微生物的作用也加快了溴氰菊酯在水体中的消除。
迟恒李健王吉桥刘淇王群
关键词:水环境溴氰菊酯降解动态
鳗弧菌感染牙鲆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的初步建立被引量:9
2007年
用鳗弧菌腹腔注射牙鲆进行人工感染实验,对感染牙鲆进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并观察描述患病牙鲆的外观症状及有关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为定量手段研究达氟沙星在健康和感染牙鲆体内的药动学特征。结果表明,(1)每公斤体重腹腔注射鳗孤菌2.0×10^7~3.0×10^7cells可复制出疾病模型;(2)与健康鱼相比,患病鱼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血小板数、Cl^-、Na^+等显著下降,而白细胞数、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肌苷(Cr)、K^+极显著增加,说明经鳗弧菌感染后,牙鲆在药物吸收、代谢等方面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损害;(3)患病鱼的肝、肾、脾等组织细胞均发生实质性病变,而对照组外观正常,组织器官未见病理变化;(4)达氟沙星在感染牙鲆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消除均减慢,生物利用度降低。鳗孤菌感染必将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血浆蛋白结合率,改变药物及其代谢物从体内消除的速度和程度,进而影响药物的疗效。该模型复制的方法可靠且具有可重复性,它对探讨药物在患病鱼体内的动力学规律,揭示疾病对药动学的影响机理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等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刘彦李健王群刘淇
关键词:牙鲆药物动力学
达氟沙星在健康和鳗弧菌感染牙鲆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比较被引量:14
2006年
牙鲆随机分为3组,单剂量静注(健康)和口灌(健康对照和鳗弧菌感染)达氟沙星,进行健康和鳗弧菌感染牙鲆比较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药物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数据采用MCP-KP自动化药动学分析程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健康牙鲆静脉注射达氟沙星(5mg.kg-1)后,血药经时过程符合无吸收一室开放模型。口灌给药(10mg.kg-1)健康及感染牙鲆的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均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肝脏和肾脏中药物浓度与时间关系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与健康牙鲆药动学参数相比较,达氟沙星在鳗弧菌感染牙鲆中的药时曲线下面积由256.07mg.h-1.L-1降为209.18mg.h-1.L-1,最大血药浓度由5.699μg.mL-1降低为2.932μg.mL-1,消除半衰期由27.758h延长为46.195h,生物利用度由71.21%降低为58.17%。
刘彦李健王群刘淇
关键词:达氟沙星牙鲆鳗弧菌药物代谢动力学
5种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9
2007年
[目的]筛选促进生长和调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中草药免疫调节剂。[方法]分别采用质量分数为2%的鱼腥草、黄芪、大黄、甘草和黄芩的水提取物饵料连续28d饲喂凡纳滨对虾,在不同时间取样,测定血清中的酚氧化酶、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血清蛋白含量等免疫因子的活性。[结果]结果表明:饲喂黄芪、大黄和甘草的各组增长率和相对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个别情况外,黄芪、大黄、甘草和黄芩组的酚氧化酶活力、溶菌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血清蛋白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黄芪、大黄和甘草能够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鱼腥草则相反;饲养试验结束后第7天,腹腔注射鳗弧菌进行攻毒试验,在7d内,鱼腥草组累计死亡率高于对照组;黄芩组累计死亡率与对照组相同,黄芪、大黄和甘草的累计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免疫保护率为37%~46%。[结论]从促进生长、提高免疫功能这两方面考虑,黄芪、大黄和甘草是适合凡纳滨对虾的中草药免疫调节剂。
王芸李健刘淇王群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中草药酚氧化酶活力非特异性免疫
二氟沙星对3种海洋弧菌的抗菌后效应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二氟沙星对鳗弧菌W-1、副溶血弧菌1614和溶藻弧菌1833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二氟沙星对鳗弧菌、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的抗菌后效应(PAE)。结果显示,二氟沙星在1×MIC、2×MIC和4×MIC浓度时,对鳗弧菌W-1、副溶血弧菌1614和溶藻弧菌1833的PAE分别为:0·64、1·09和2·16h;0·74、1·73和2·64;0·54、1·08和2·05h。二氟沙星对这3种弧菌具有明显的抗菌后效应,并且随着二氟沙星浓度的增加,抗菌后效应的时间也明显延长。
盖春蕾李健刘淇王群
关键词:二氟沙星鳗弧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抗菌后效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