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ZDJ2008-22)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焦青范国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地震
  • 3篇汶川地震
  • 1篇地震发生
  • 1篇地震前
  • 1篇震前
  • 1篇强烈地震

机构

  • 3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3篇范国胜
  • 3篇焦青

传媒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年份

  • 3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汶川地震前川滇地区构造活动与区域应力特征分析
2008年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31.0°N,103.4°E)发生8.0级强烈地震。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破坏性较大的一次地震。研究该地震发生前川滇地区构造活动及区域应力特征,认识地震孕育、发生和震后调整的过程及对未来地震形势的判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川滇地区跨断层位移流动短水准、短基线测点的观测资料,通过震前各测点的活动特征,分析汶川8.0级巨大地震对川滇地区活动构造的影响。
焦青范国胜
关键词:地震前强烈地震地震发生
汶川地震前川滇地区构造活动与区域应力特征分析
<正>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31.0°N,103.4°E)发生8.0级强烈地震。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破坏性较大的一次地震。研究该地震发生前川滇地区构造活动及区域应力特征,认识地震孕育、发生和震后调整的过程及对未来...
焦青范国胜
文献传递
汶川地震前川滇地区断裂活动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利用川滇地区32处跨断层位移流动短水准、短基线20余年的观测资料,对该区主要活动构造在汶川地震前的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活动构造多数呈继承性活动;汶川地震前,区域应力在2006年以来出现了持续2年左右的增强;鲜水河断裂带中南段、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受较强的北西-南东方向的压应力作用。
范国胜焦青
关键词:汶川地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