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11JY0087)

作品数:2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金学松王衡禹吴兵温泽峰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篇轮轨
  • 1篇油污染
  • 1篇三维模型
  • 1篇三维数值分析
  • 1篇维模型
  • 1篇污染
  • 1篇面粗糙度
  • 1篇介质
  • 1篇多重网格
  • 1篇高速轮轨
  • 1篇表面粗糙度
  • 1篇粗糙度

机构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作者

  • 2篇温泽峰
  • 2篇吴兵
  • 2篇王衡禹
  • 2篇金学松

传媒

  • 2篇铁道学报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高速轮轨黏着特性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5
2013年
基于轨道及车轮表面粗糙度的考虑,建立在"第三介质"存在时高速轮轨黏着力的二维计算模型。借助于部分膜弹流理论以多重网格技术为数值计算工具,讨论速度、接触压力、轮径、轮轨表面粗糙度参数及不同"第三介质"等因素对轮轨间黏着特性的影响,对这些因素引起轮轨黏着特性变化的机理进行数值分析;采用JD-1型轮轨接触试验设备,将黏着系数在水、油污染情况下随速度变化的试验结果与高速轮轨黏着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者变化趋势一致,数值吻合较好。
吴兵温泽峰王衡禹金学松
关键词:轮轨表面粗糙度多重网格
轮轨油污染黏着特性的三维数值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在油污染工况下,建立一个考虑轮轨表面粗糙度的三维轮轨黏着特性数值分析模型。应用Patir和Cheng提出的平均流量模型,以多重网格法和多重网格积分法作为数值计算的工具,得到轮轨间存在油介质时的液体、固体粗糙峰接触压力以及膜厚的分布规律,并研究列车速度以及轮轨表面粗糙度对轮轨间黏着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列车速度增加,轮轨间的黏着系数逐渐下降;随着轮轨表面粗糙度的增大,轮轨间的黏着系数逐渐增大。此外,从数值角度分析速度增大引起黏着系数下降和粗糙度增大所引起黏着系数上升的机理。
吴兵温泽峰王衡禹金学松
关键词:轮轨三维模型油污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