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211017)

作品数:20 被引量:923H指数:12
相关作者:汪诗平刘忠宽韩建国王艳芬陈佐忠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放牧
  • 10篇草原
  • 6篇土壤
  • 5篇植物
  • 4篇群落
  • 4篇微生物
  • 4篇内蒙古草
  • 4篇内蒙古草原
  • 3篇植物群
  • 3篇植物群落
  • 3篇食量
  • 3篇食性
  • 3篇绵羊
  • 3篇家畜
  • 3篇放牧家畜
  • 2篇氮素
  • 2篇典型草原
  • 2篇休牧
  • 2篇养分
  • 2篇生物量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农业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植...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河北省农林科...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6篇汪诗平
  • 8篇韩建国
  • 8篇刘忠宽
  • 7篇王艳芬
  • 4篇刘贵河
  • 4篇陈佐忠
  • 4篇张英俊
  • 3篇林立军
  • 3篇马秀枝
  • 2篇韩兴国
  • 2篇高英志
  • 2篇郝彦宾
  • 2篇智建飞
  • 2篇张震
  • 1篇周禾
  • 1篇刘振宇
  • 1篇周志勇
  • 1篇智健飞
  • 1篇李英杰
  • 1篇李长生

传媒

  • 5篇生态学报
  • 3篇草业学报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种子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草食动物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河北农业情报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6篇200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放牧家畜甲烷气体排放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06年
反刍家畜瘤胃甲烷气体的排放是一种能量损失,同时对大气环境具有较强的增温效应。对放牧家畜甲烷气体排放的研究可以为确定天然草原温室气体的源与汇和制订减缓策略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就有关放牧家畜甲烷气体的测定方法研究作了综述。
王成杰汪诗平周禾
关键词:畜牧学放牧家畜甲烷
不同放牧条件下小叶锦鸡儿种子萌发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是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草地及农牧交错地区丰富的小灌木,具有很高的生态学和经济价值。通过萌发实验探讨了不同放牧强度下小叶锦鸡儿的种子萌发特性,从而为该种在该地区的植被恢复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理论数据。研究表明,小叶锦鸡儿的种子萌发不需要光照,在较高温度(20~28℃)时萌发率较高且种子萌发较快,而此时补充光照有利于提高萌发率。采自轻度放牧与重度放牧样地的种子萌发率在相同温度下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放牧强度明显影响了萌发速率。
张震汪诗平
关键词:小叶锦鸡儿放牧强度光照萌发
不同放牧强度草原休牧后土壤养分和植物群落变化特征被引量:131
2006年
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对不同放牧率草地休牧3a后的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和植物群落的数量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牧率草地休牧3a后,由于维持土壤养分或植被空间格局的匀质化条件消失,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呈不同程度的增大趋势,随机性因素所占比例增加,其中土壤有机碳、全氮、无机氮、有效磷和有效硫的空间异质性均以0.00羊/hm2区最大,4.00羊/hm2区(中牧区)最小,其它样地不同土壤养分指标表现不同的变化特征;群落生物量和群落盖度均表现增加趋势,但群落盖度增加不显著(p>0.05),与1998年相比,群落生物量除对照区外均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0.05),与1.33羊/hm2、4.00羊/hm2和6.67羊/hm2相比,0.00羊/hm2优势植物出现多样化特征;群落的灌丛化与牧压和恢复演替的时间序列高度相关,牧压越小,恢复演替的时间序列越大,群落灌丛化的趋势越明显;1年生植物、羊草、克氏针茅、木地肤、冷蒿(除6.67羊/hm2)和扁蓿豆(除0.00羊/hm2)均表现增加趋势,星毛委陵菜则均表现降低趋势;植物群落的生物量、群落高度、群落盖度和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分布均表现一致的正相关关系,但只有植物群落生物量和群落高度与土壤有机碳、全氮、无机氮、土壤有效磷和有效硫相关显著(p<0.05)。
刘忠宽汪诗平陈佐忠王艳芬韩建国
关键词:内蒙古草原休牧土壤养分植物群落空间异质性
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羊尿斑块土壤化学特性变化被引量:8
2004年
在内蒙古冷蒿小禾草草原 1989年围封禁牧地 ,研究了天然羊尿尿斑土壤化学特性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土壤 pH值于施尿后第 2天达到最大值 ,以后呈下降趋势 ,5 8天后pH值基本稳定在 6 5左右且低于对照区水平 .施尿区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与pH值的变化基本一致 ,两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P <0 0 1) .施尿后土壤总可溶性磷含量显著提高 (P <0 0 5 ) ,第 2天达到最大值 (35 1mg·L-1) ,总可溶性磷各组分钼酸反应磷、可溶性有机磷和可溶性缩合磷百分比均存在两个明显的变化阶段 ,钼酸反应磷和可溶性有机磷与可溶性缩合磷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P <0 0 5 ) .施尿区土壤NH+ 4 N在第2天达到最大值 ,以后呈下降趋势 ;NO3 N含量 14天后开始显著增加 ,并于第 2 1天达到最大值 ,其变化呈现明显的“双峰型”特征 ,并较NH+ 4 N存在显著的时滞现象 ;施尿后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含量显著增加 ,并表现为“双峰型”
刘忠宽汪诗平韩建国王艳芬陈佐忠
关键词:化学特性
放牧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草原土壤碳组分的影响被引量:39
2005年
选择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三种草原,较系统地研究了放牧对微生物量碳(MB-C)和易分解碳(Lab-C)两种碳素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由放牧22年后,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土壤0~10 cm和10~20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分别下降了27.9%和12.8%;土壤易分解碳分别下降了22.0%和12.6%,自由放牧没有改变羊草草原土壤活性碳的季节变化形式.大针茅(Stipa grandis)草原0~5 cm表层和5~15 cm下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分别下降了38.2%和12.2%.大针茅草原季节波动出现高峰的时间较羊草草原推后,基本在8月下旬,并且与地上生物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01).土壤活性碳在表征羊草草原和大针茅草原土壤的动态变化时,要敏感于土壤总有机碳.冷蒿-小禾草草原(Artemisia frigida-short bunchgrasses steppe)连续放牧11年恢复2年后,土壤各碳素组分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随着放牧率的增加,MB-C/Org-C比值和Lab-C/Org-C比值逐渐降低,表现为轻牧>中牧>重牧,这说明,在表征放牧对冷蒿-小禾草草原土壤的影响指示上,MB-C/Org-C和Lab-C/Org-C要比MB-C和Lab-C敏感.
马秀枝王艳芬汪诗平王金枝李长生
关键词:放牧内蒙古草原微生物量碳
休牧后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和植物群落α多样性被引量:25
2004年
分析了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休牧 4年后的草地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和植物群落α多样性。结果表明 :休牧后 ,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呈不同程度的增大趋势 ,随机性因素所占比例增加 ;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有降低趋势 ,即群落物种多样性增加 ,均匀度降低。不同放牧率退化草地休牧过程中 ,植物群落的生物量、群落高度、群落盖度和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分布均表现一致的正相关关系 ,但只有植物群落生物量和群落高度与土壤有机碳、全氮、无机氮、土壤有效磷和有效硫相关性显著 (P <0 0 5 )。围封禁牧只是退化草地的一种利用方式 ,在围封一定时期后还要进行适度放牧或刈割 ,以保持草地植被的一定均匀度 ,防止 2次逆行演替发生。
刘忠宽智建飞李英杰郭宝生
关键词:休牧退化草地植物群落放牧率
饱和链烷技术在放牧家畜食性食量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6年
放牧家畜食性和食量常规评定方法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近年来,国外研究人员利用植物表皮蜡质中的饱和链烷(n-alkane)对食草动物食性食量进行了研究,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许多优点。文中较系统地总结了国外饱和链烷技术在评价放牧家畜食性食量的研究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刘贵河张英俊汪诗平韩建国林立军
关键词:采食量食性绵羊
放牧对草原土壤的影响被引量:301
2004年
介绍了放牧对草原土壤物理性质 (容重、渗透率 )、化学性质 (有机质、N素 )和微生物的影响。由于草原土壤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滞后性和弹性 ,放牧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不尽相同。一般而言 ,随放牧强度的增大 ,动物践踏作用的增强 ,土壤孔隙分布的空间格局发生变化 ,土壤的总孔隙减少 ,特别是大孔隙 (>5 0μm)和较大中等孔隙 (9~ 5 0μm)减少 ,使土壤容重增加 ,土壤的渗透阻力加大 ,土壤的保水和持水能力下降。但在有机质含量很低的沙质土壤中 ,超载过牧 ,造成有机质含量降低 ,土壤的团粒结构减少 ,稳定性团聚体减少 ,土壤结构遭到破坏 ,使得土壤容重反而降低。土壤有机质和放牧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 ,土壤有机质对放牧的响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植被和土壤的初始状况 ;环境因素 ,特别是水分和温度 ;放牧历史 (强度、频率、持续时间和动物类型 )。同时 ,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比含量高的土壤更易受放牧的影响 ,而使有机质发生变化。土壤微生物量碳是最具活性的土壤碳库 ,对环境的变化敏感 ,能较早地指示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当考虑时间尺度时 ,高强度放牧对土壤肥力有负面的影响 ,短期内 ,由于加速了养分的循环效率 ,产生有利的影响 ,但长期无管理的超载放牧必然造成系统物质 (资源 )输入和输?
高英志韩兴国汪诗平
关键词:放牧草原生态系统土壤性质养分循环土壤微生物
影响内蒙古典型草原3种牧草饱和链烷回收率的因素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2004年秋季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用不同放牧演替阶段的优势植物羊草、糙隐子草和冷蒿分别按30%、20%和50%的比例混合组成日粮,饲喂12只(39±2.1 kg)2岁羯羊(内蒙古细毛羊×蒙古羊)。试验分2个组,投喂胶囊组9只羊,每只羊投喂1粒QSM胶囊,对照组3只羊不投喂;试验期14 d内每天记录绵羊实际牧草采食量和排粪量,并收集牧草样品在45℃烘箱中烘干;粪便样品连续收集7 d,分别在45℃烘干和冷冻;利用气相色谱分析牧草和粪便样品中链烷含量,计算粪便中链烷的回收率。试验结果表明,牧草链烷含量存在物种间差异,绵羊粪便中链烷的回收率与链烷长度存在线性增加关系,烘干处理粪样的链烷回收率高于冷冻干燥处理的回收率,两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且投喂QSM胶囊不会影响其他链烷的回收率。
刘贵河张英俊汪诗平韩建国林立军马秀枝
关键词:绵羊内蒙古典型草原
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植物凋落物和根系的分解及养分动态的研究被引量:47
2005年
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利用不同放牧强度下连续放牧了10年(1990-1999)的放牧样地,对停牧后草地恢复过程中的羊草(Leymuschinensis)、糙隐子草(Cleistogenessquarrosa)和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acaulis)的凋落物和根系的分解及养分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凋落物和根系的分解及养分释放速率均以建群种羊草最高,重度退化种星毛委陵菜最低;凋落物和根系的分解及养分释放速率与木质素含量、C∶N、木质素∶N和木质素∶P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则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凋落物和根系的分解及养分释放过程中,土壤温度与土壤湿度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
刘忠宽汪诗平韩建国陈佐忠
关键词:凋落物根系养分动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