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802980002)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张焕朝朱强根王良桂蒋永丰袁润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杨树
  • 2篇土壤
  • 2篇不同林龄
  • 1篇代次
  • 1篇杨树林
  • 1篇杨树人工林
  • 1篇栽培
  • 1篇树林
  • 1篇土壤氮
  • 1篇土壤微生物
  • 1篇土壤微生物量
  • 1篇土壤微生物量...
  • 1篇培养温度
  • 1篇剖面
  • 1篇人工林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量
  • 1篇物量
  • 1篇硝化
  • 1篇硝化作用

机构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2篇张焕朝
  • 1篇蒋永丰
  • 1篇王良桂
  • 1篇王艮梅
  • 1篇韦庆翠
  • 1篇朱强根
  • 1篇袁润

传媒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江苏林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不同林龄和连栽代次杨树人工林土壤氮矿质化特性被引量:10
2010年
采用好气培养间歇淋洗的方法,研究了江苏苏北地区不同林龄(1代4年生林地、1代10年生林地)和连栽代次(1代4年生林地、2代4年生林地)的杨树人工林土壤及农田无林地土壤在20和30℃培养条件下氮素矿质化特性.结果表明,各样地土壤经4周培养的矿化量为36.70~95.63 mg.kg-1,平均矿化速率约为1.31~3.42 mg.kg-1.d-1.林龄和连栽代次对杨树人工土壤的矿质化作用有明显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对硝化作用的影响,而对氨化作用影响不明显.与1代4年生林地相比,1代10年生林地土壤矿化累积量和硝化累积量分别降低了11%~17%和13%~20%;而2代4年生林地土壤则分别降低了39%~43%和45%~49%,显示连栽代次对土壤矿质化作用的影响更加明显.各样地土壤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在培养的第1周最高,然后随培养周期迅速降低;而氨化速率则是在第2周达到峰值,然后逐渐降低.随林龄和连栽代次的增加,土壤矿化速率和硝化减小,尤其是培养第1周,而氨化速率差异不显著.各样地30℃培养条件下的土壤矿化量和矿化速率均明显高于20℃,表明培养温度对土壤矿质化作用具有明显的影响.
王良桂张焕朝朱强根蒋永丰颜开义王福好
关键词:杨树人工林林地土壤培养温度硝化作用
不同林龄和栽培代次杨树林土壤微生物量磷动态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选择不同林龄和栽培代次的杨树人工试验林地,从2009年2月至2009年12月分层采集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微生物量磷(SMBP)的年动态变化和剖面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试验林地SMBP的年动态变化规律相似,即冬、春季节较高,而夏、秋季节较低。1a中,2月SMBP含量最高,各试验林地不同土层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52mg/kg(0~10cm)、17.75mg/kg(10~20cm)和12.19mg/kg(20—40cm);10月含量最低,平均分别为11.45mg/kg(0—10cm)、7.37mg/kg(10~20cm)和2.66mg/kg(20—40cm)。随着杨树人工林林龄和栽培代次的增加,SMBP的含量呈下降趋势。随着土层的加深,SMBP含量降低,在整个试验期内各试验林地0—10cm土层的SMBP含量分别比10~20cm和20—40cm土层平均高出5.00mg/kg和14.21mg/kg(农田无林地),8.79mg/kg和16.42mg/kg(1代6年生林地),4.87mg/kg和9.80mg/kg(1代10年生林地),7.20mg/kg和9.64mg/kg(2代5年生林地),4.74mg/kg和6.80mg/kg(2代8年生林地)。相关分析显示,SMBP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呈极显著相关,而与土壤有效磷含量无显著相关。
赵和胜王艮梅韦庆翠袁润张焕朝
关键词:杨树林土壤微生物量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