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09YJA820057)
- 作品数:5 被引量:37H指数:4
- 相关作者:祝捷周叶中更多>>
-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两岸治理:一个形成中的结构被引量:17
- 2010年
- 两岸关系的现状,可以从动态的角度,将其描述成一种"治理结构"。从性质上而言,两岸治理体现出"私名义、公主导"的特征。从功能上而言,两岸治理将两岸共识予以法制化,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制度供给。在现阶段,两岸治理的主要工具是两岸透过两会框架形成的两会协议,是"两岸法"从形成到演进的一种过渡形式。然而,两岸治理存在两岸的共同决策机制尚未形成、支撑规范正当性不足、公民参与欠缺等问题,因而仍然是一个形成中的结构。
- 周叶中祝捷
- 关键词:两岸治理两岸关系
- “一中宪法”与“宪法一中”——两岸根本法之“一中性”的比较研究
- 2012年
- 对两岸根本法的"一中性"进行比较分析,是研究大陆和台湾两岸政策的重要方式。实施于中国大陆的1982年宪法的"一中性",遵循"从政治到宪法"的形成逻辑,体现了大陆当时的两岸政策,因而可以称为"一中宪法"。台湾地区现行"宪法"的"一中性"可掩盖其政治上的"非一中性",由于其"一中性"仅具规范意义,并不必然导致"事实"上的"一中",因而可称为"宪法一中"。尽管"一中宪法"与"宪法一中"都在形式上保留了"一中",而且也都是两岸在根本法层次上的表述落后于现实政策的表现,但两者在形成逻辑、内涵和作用等方面均存在差异。理解两岸根本法之"一中性"的"同"与"不同",对于弄清和把握大陆和台湾的两岸政策具有更加直接和现实的意义。
- 周叶中祝捷
- 关键词:根本法两岸关系台湾问题
- 台湾地区客家运动的法制叙述——以“客家基本法”(草案)为例被引量:5
- 2010年
- 台湾地区的客家运动源于对客语的恢复与发展。随着客家从"双重少数"向"关键少数"的角色转变,客家运动对台湾地区的现实政治产生了压力,这一压力可以通过客家法制的发展加以观察和评价。台湾当局和台湾地区各主要政党对客家法制的发展,持"恩宠俘获"型的动机,意图通过满足客家运动的要求,争取客家对本政党的支持。客家运动在抢救语言、族群平等和政治参与上的诉求,在法制层面都有所反映。2009年10月通过的"客家基本法"(草案),对客家运动的诉求作出了比较全面的回应。
- 祝捷
- 关键词:客家客语
- 联邦德国基本法与德国的统一被引量:4
- 2010年
- 联邦德国基本法在德国复归统一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为统一进行了宪法上的准备。联邦德国的宪法法院有关《两德关系基础条约》和《统一条约》的判决,为两德关系发展和德国最终统一扫清了法律上的障碍。两德统一后,《基本法》逐渐从一个德国的基本法蜕变为整个德国的新宪法。
- 祝捷
- 关键词:基本法
- 论两岸海域执法合作模式的构建被引量:12
- 2010年
- 随着两岸涉海事务交流合作的深化,两岸进行海域执法合作的意义逐渐为两岸所公知。构建两岸海域执法合作的模式,成为两岸海域执法合作模式的重点。构建两岸海域执法合作模式,将遭遇两岸"一中争议"及其由此衍生的"承认争议"、两岸海域法制之冲突以及缺乏对口海域执法部门等困境。克服上述困境,是构建两岸海域执法合作模式的关键。根据实践案例的启示,两岸海域执法合作模式包括执法海域、联系主体和合作形式三项要素,而在具体模式上又包括分别执法模式、协商执法模式和合作执法模式等三种。
- 祝捷
- 关键词:两岸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