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1251)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李悦何美娇张晓伟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血管
  • 2篇血管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蛋白酶体
  • 1篇心血管病
  • 1篇心血管病学
  • 1篇心血管疾病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病学
  • 1篇血管疾病
  • 1篇研究方法
  • 1篇缺血
  • 1篇缺血性心脏病
  • 1篇微小RNA
  • 1篇MIRNA

机构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2篇李悦
  • 1篇张晓伟
  • 1篇何美娇

传媒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蛋白酶体与心血管疾病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蛋白酶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胞核和胞质中,参与降解细胞内异常蛋白质。蛋白酶体功能正常是保持细胞(特别在容易积聚破坏蛋白质的细胞)动态平衡的关键,蛋白酶体功能障碍促进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
张晓伟李悦
关键词:蛋白酶体心血管疾病
微小RNA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及治疗被引量:1
2010年
微小RNA(miRNA)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长约22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RNA,通过与靶基因mRNA互补配对,介导转录后基因调控,在细胞的分化、增生、凋亡、个体发育以及机体代谢中都具有重要作用。新近研究发现,miRNA在缺血性心脏病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基因调控作用:miR-29在心肌梗死后作为心肌纤维化的调节因素;miR-1与心肌纤维化有关,在心肌梗死后更易致心律失常;miR-21在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中起着重要作用;miR-126能增强血管生成作用;miR-133能刺激心肌的形成等等。因此,miRNA作为缺血性心脏病的检测指标和治疗工具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并可能成为治疗的新靶点。
何美娇李悦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MIRNA缺血性心脏病研究方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