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8JJD0092)
-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 相关作者:喻曦李令福郝鹏展更多>>
-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杜甫在唐代长安城南的居住环境被引量:1
- 2014年
- 杜甫自唐玄宗天宝五年(746)移至长安,至唐肃宗乾元元年(758)贬至华州,先后在三秦大地生活了13年。期间杜甫多居住在长安城南杜曲,在此居住达10年之久。确定杜甫在长安城南宅院的位置,及选择城南杜曲东村建造宅园的原因和其所作的诗文,即可复原其宅院的结构和构景要素以及布局特色。而杜甫在长安城南的生活现实对其写出大量的现实主义诗篇,成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诗人产生了重要影响。
- 郝鹏展李令福
- 关键词:杜甫景观构成
- 从渭北五陵的卫星城作用看秦汉新城建设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为有效总结历史城市建设经验,推动西安迈向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方法历史文献分析与野外考察相结合。结果西汉渭北五陵的卫星城作用发挥的基础是复通、阁道、渭河三桥。结论西汉时期的渭北五陵是拱卫长安的卫星城,主要功能是护卫京师和安定社会,但其在防御外族入侵、振兴传统农业经济和地区商业贸易、传播区域文化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现代秦汉新城的建设规划在借鉴西汉五陵原的基础上,应该践行"整合优势、文化强区"的理念,一方面努力将秦汉新城打造成国家级示范区,另一方面亟待完善城际交通设施,并充分发挥其文化特色的优势。
- 喻曦
- 关键词:卫星城城区建设
- 西汉京畿地区城市规模初探被引量:1
- 2013年
- 基于历史文献资料和考古发掘报告,以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为指标,对西汉京畿地区城市规模进行统计。结果表明:该地区城市规模以都城中心,陵邑、三辅县邑逐级递减,以城址周长为例,都城城址周长25700m,陵邑平均周长7343.7m,而三辅县邑周长均值只有4992.5m。通过城市规模与城市行政等级的相关性分析,认为这一地区的城市规模主要受城市行政等级影响。
- 喻曦
- 关键词:京畿西汉
- 浅析秦汉上林苑农业的多功能性被引量:4
- 2012年
- 上林苑是秦汉时期最重要的皇家苑囿,苑中农业的突出特点是多功能性。上林苑农业不仅具有为皇室和都城生活提供物质资料的经济功能,还兼具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等非经济功能,在维持社会稳定、享受文化娱乐、保证生物多样性和调节区域气候等方面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 喻曦李令福
- 关键词:秦汉农业多功能
- 西汉首都圈结构刍议
- 京畿地区向来是皇权所在,无论是编户齐民、行政管理还是军事防卫都有别于普通郡县。西汉长安周边城市无论行政等级还是空间结构,都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形成了以京师长安为中心,陵邑和上林苑构建的直辖区、三辅县邑组成的外围区依为梯次的...
- 喻曦
- 关键词:西汉首都圈
- 文献传递
- 西汉长陵邑的设置及其影响被引量:6
- 2012年
- 长陵邑是以汉高祖长陵为中心建造的专供守陵、护陵和祭祀之用的特别行政区。作为特殊的地方行政组织,长陵邑在巩固长安的政治中心地位、促进长安地区经济繁荣、发展长安周边文化教育事业和促进关中地区民风多样化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政治上强干弱枝以拱卫京师,经济上提高农业技术、增进商业发展,文化上不仅提升了当地的文化素质同时丰富了关中地区的民俗。
- 喻曦李令福
- 关键词:西汉
- 西汉陵邑人物的地域分布初探被引量:4
- 2011年
- 西汉陵邑是以西汉帝后陵为中心建造的专供守陵、护陵和祭祀之用的特别行政区。随着西汉政治经济的发展,陵邑居民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政治上强干弱枝以拱卫京师,经济上提高农业技术、增进商业发展,文化上推行教育、提升当地文化素质的同时促进了关中地区民风多样化。本文通过分析西汉各个时期陵邑各类人物地域分布的不同,讨论其历史地理原因及对西汉社会的影响。
- 喻曦
- 关键词:西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