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2011ZX08005-001)

作品数:27 被引量:78H指数:6
相关作者:陈旭升狄佳春马晓杰吴巧娟刘剑光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基因
  • 11篇杂交
  • 11篇棉花
  • 10篇杂交棉
  • 8篇转基因
  • 7篇陆地棉
  • 5篇性状
  • 5篇抗虫
  • 4篇农艺
  • 4篇农艺性
  • 4篇农艺性状
  • 4篇抗虫杂交
  • 4篇抗虫杂交棉
  • 3篇种质
  • 3篇转基因抗虫
  • 3篇转基因抗虫杂...
  • 2篇低酚棉
  • 2篇选育
  • 2篇杂种
  • 2篇杂种优势

机构

  • 19篇江苏省农业科...
  • 5篇湖南省棉花科...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江苏徐淮地区...
  • 1篇江西省棉花研...
  • 1篇江苏丘陵地区...

作者

  • 15篇狄佳春
  • 15篇陈旭升
  • 10篇马晓杰
  • 7篇刘剑光
  • 7篇吴巧娟
  • 6篇肖松华
  • 5篇梅正鼎
  • 5篇赵亮
  • 5篇赵君
  • 4篇贺云新
  • 4篇张志刚
  • 3篇许乃银
  • 2篇刘吉焘
  • 2篇陈银华
  • 2篇李瑞莲
  • 1篇束红梅
  • 1篇张丽萍
  • 1篇张香桂
  • 1篇戢沛城
  • 1篇沈新莲

传媒

  • 10篇中国棉花
  • 6篇江苏农业学报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遗传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棉花学报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棉花科学
  • 1篇中国棉花学会...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9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杂交棉新组合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2015年
研究了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组合花铃期、吐絮期叶片N、P、K、Zn、Fe、Cu、Mn元素含量及其与棉花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组合花铃期叶片N元素含量与子棉产量、皮棉产量有显著性相关;而吐絮期的叶片N含量与子棉产量、皮棉产量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吐絮期Zn含量与子棉产量有极显著相关;Fe含量与子棉产量、皮棉产量表现为显著性负相关;花铃期Cu含量与子棉产量、皮棉产量表现为显著性相关。
梅正鼎贺云新张志刚李瑞莲
关键词:杂交棉营养元素
双亲等位点抗虫杂交棉F_1、F_2农艺性状比较被引量:3
2013年
以杂交棉新组合DW-12的抗虫父母本及其F1、F2为试验材料,Npt-Ⅱ标记基因纯度测定显示:抗虫父本、母本及杂交F1纯度均为100%;F2分离群体的纯度也为100%,未出现抗虫基因分离现象,显示该杂交棉父本、母本的Bt抗虫基因位于同一基因位点。生物学抗虫性检测显示:DW-12的F1对棉铃虫虫的综合抗性值为3.5,表现为高抗;F2的综合抗性值为2.42,表现为低抗。产量比较试验表明,DW-12 F1的籽棉、皮棉产量比对照苏杂6号均表现出竞争优势,但F2的籽棉、皮棉产量比F1有所下降:其中F1籽棉、皮棉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18.18%、26.20%,F2的籽棉、皮棉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5.19%、11.04%。纤维品质测试结果显示:该杂交棉F2纤维长度、比强度比F1有所下降,马克隆值则有所提高。
陈旭升狄佳春马晓杰
关键词:BT抗虫基因杂交棉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苏杂20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被引量:1
2013年
苏杂208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转Bt基因抗虫棉花杂交种,2008—2009年参加江苏省杂交棉新品种区域试验,2010年参加江苏省杂交棉新品种生产试验,2012年获得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释放证书[证书号为农基安证字(2012)第097号],2013年5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苏审棉201301。
肖松华刘剑光吴巧娟赵君
关键词:转基因抗虫杂交棉选育栽培品种区域试验棉花杂交种
棉花黄萎病抗源对不同生理型菌系的抗性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利用棉花黄萎病枯斑型菌系BP2、落叶型菌系V991人工病圃为鉴定场所,以鄂荆1号为感病对照,对8个不同来源的抗(耐)黄萎病棉花材料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同一棉花抗源种质对不同黄萎病菌系的抗性表现不同,不同棉花抗源种质对同一黄萎病菌系的抗性也存在差异;棉花落叶型黄萎病菌系的致病力明显高于枯斑型黄萎病菌系;苏远6071、苏远6072和苏远6077与抗黄萎病的海岛棉品种海7124达到同一抗病水平,可作为棉花抗病育种的亲本。
吴巧娟肖松华刘剑光赵君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抗性病情指数
陆地棉皱缩叶突变体基因wr_3的初步定位被引量:4
2014年
陆地棉皱缩叶突变体是本项目组自主发现的一种自然突变体。前期对其表型性状的观察发现该突变体的农艺性状有别于前人已报道的皱叶突变体;通过陆陆杂交世代群体对其遗传规律的研究表明,皱缩叶突变性状是受一对完全隐性基因wr3控制的质量性状。文章以皱叶突变自交系L037和海7124为亲本配置组合得到的海陆杂交F2为作图群体,利用本实验室遴选的平均覆盖棉花26对染色体上的234对SSR引物(每染色体相对等距离分布9对引物),通过对双亲以及近等基因池的筛选,共得到12对多态性引物。用这些引物检测F2作图群体每个单株的标记基因型,经Join Map 4.0分析显示,位于Chr.21的引物BNL3279与目的基因连锁,二者间的遗传距离为28.7 c M。随后对Chr.21上的其他引物进一步筛选,共得到16对与目的基因连锁的标记,其中与目的基因距离最近的标记NAU3740的遗传距离为4.8 c M,另一侧标记cgr5428的遗传距离为10.4 c M。由此推定,皱缩叶突变体基因wr3在棉花第21染色体上。
李峰利狄佳春赵亮陈旭升
关键词:陆地棉基因定位SSR
高产抗病虫棉花新品种徐棉266被引量:1
2015年
徐棉266系由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从(苏棉20/渝棉1号//徐99-2)复交组合中选育成的新品种。2001年配制单交组合(苏棉20/渝棉1号),2002年以GK19选系徐99-2为父本配制复交组合,2002年冬南繁加代,2005年F4选单株,2006年进行株行鉴定,2008年参加本所品比,2009年参加省级联合鉴定,2010-2012年通过江苏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4年4月获得转基因生物在长江流域生产应用的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13)第145号],2014年1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棉201402)。
李卫华胡新燕冯营孙亚伟
关键词:棉花新品种南繁加代品种区域试验皮棉产量
陆地棉铃壳率与产量、早熟性及纤维品质的关系被引量:4
2014年
对22个棉花杂交组合的伏前桃、伏桃、秋桃的铃壳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组合间、收获时期间的铃壳质量、铃壳率、棉铃经济系数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伏桃的铃壳质量最大,秋桃次之,伏前桃最轻;秋桃的铃壳率最低,伏桃次之,伏前桃最高;秋桃的棉铃经济系数最高,伏桃次之,伏前桃最低。铃壳率降低,有利于产量性状的提高。铃壳率与铃重、小样衣分、单次收花量都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铃壳率与子指呈显著的正相关。铃壳率降低,还能够提高棉花的早熟性,铃壳率与第一次收花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铃壳率增加,有使纤维品质变优的趋势。铃壳率与马克隆值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铃壳质量、铃壳率与纤维比强度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狄佳春陈旭升赵亮
关键词:陆地棉早熟性纤维品质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星杂棉168被引量:1
2014年
星杂棉168(原名NZ105)系江苏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1 选育过程 以自主选育的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陆地棉种质系DP36与抗虫亲本SY119杂交配组。
陈旭升狄佳春马晓杰赵亮
关键词:转基因抗虫杂交棉选育过程综合农艺性状种质系
四川转基因核不育杂交棉的研究与产业发展被引量:7
2012年
将棉花转基因技术与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及抗病育种等优势技术进行结合,将转基因抗虫与优质、抗病、高产等优良性状进行聚合,创制转基因骨干核不育系,利用核不育"一系两用法"、"核不育二级法"生产优质抗病虫高产核不育杂交棉种子,制种程序简化,省工省时,种子的生产成本低,与人工去雄杂交棉相比,具有较强的产业发展优势,应用前景广阔。
戢沛城牟方生龚一耘毛正轩张超杨泽湖
关键词:核不育杂交棉转基因
草甘膦诱导抗草甘膦棉花花药中激素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被引量:3
2014年
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喷施草甘膦可引起花药败育,但关于草甘膦诱导抗草甘膦棉花花药败育过程中的生化变化尚未见报道。本文以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新品系N95为试验材料,用0.2%草甘膦喷洒棉株为处理,以不喷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1)草甘膦处理的植株其花粉活力很低,平均只有3%;而未经处理的植株花粉活力则平均高达86%,两者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显示抗草甘膦棉花喷施草甘膦后,可导致其花粉雄性不育。(2)分期取样,测定花粉4个发育时期内源激素含量,结果显示处理株花药中生长素含量始终低于对照,平均只有对照株中的43.8%~64.3%;脱落酸的含量始终高于对照,平均为对照株含量的1.33~1.87倍;玉米素的含量始终低于对照,平均只有对照株的39.6%~57.1%;赤霉素含量也始终低于对照,平均只有对照株的50.5%~64.9%。(3)处理株与对照株花药中氨基酸含量的检测结果发现:苯丙氨酸极显著低于对照,赖氨酸、组氨酸、缬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谷氨酸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推断:花药中生长素的降低、脱落酸的增加、细胞分裂素及赤霉素含量的不足是导致花药败育的基本生化因子。另外,苯丙氨酸含量极显著偏低,赖氨酸、组氨酸、缬氨酸的含量显著偏低以及谷氨酸含量显著偏高,也与棉花花药的败育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
刘吉焘狄佳春陈旭升
关键词:转基因棉花抗草甘膦花药败育激素氨基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