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0325041)
- 作品数:14 被引量:116H指数:6
- 相关作者:钦伦秀任宁叶青海汤钊猷刘银坤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联合检测血浆骨桥蛋白和细胞间黏附分子对预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预后的价值被引量:31
- 2005年
- 目的研究联合检测血浆骨桥蛋白(OPN)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水平在预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后转移复发以及生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5例HCC患者术前血浆中OPN和ICAM-1的浓度,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结果OPN和ICAM-1在所有75例HCC患者外周血中均有表达。有HCC复发患者的血浆OPN和ICAM-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复发患者(OPN分别为210.40ng/ml和154.86ng/ml,P=0.001;ICAM-1分别为1011.23ng/ml和747.49ng/ml,P=0.027)。OPN高表达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OS)和无瘤生存时间(DFS)较无复发组患者明显缩短(OS:625d∶808d,P=0.0006;DFS:433d∶674d,P=0.0003);ICAM-1高表达组患者的平均OS和DFS时间也较低表达组患者明显缩短(651d和794d,P=0.0269;489d和642d,P=0.0248)。OPN和ICAM-1两者水平均高和均低的患者术后2年复发率分别为87.50%和28.00%(P<0.001)、2年生存率分别为37.50%和88.00%(P=0.0001)、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2.50%和76.00%(P=0.0001)。结论血浆OPN与ICAM-1和肝癌患者术后复发及预后有关;联合应用血浆OPN和ICAM-1可以准确筛选出具有较高和较低复发及预后风险的患者。
- 张辉任宁叶青海孙惠川王鲁刘银坤汤钊猷钦伦秀
- 关键词:血浆骨桥蛋白细胞间黏附分子疾病预测肝细胞癌术后疾病预后
-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HTPAP的Haploview单体型构建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通过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对肿瘤转移抑制基因HTPAP进行单体型构建和分析。方法取100例肝细胞癌(HCC)新鲜标本,应用激光捕获组织显微切割获取纯肝癌细胞、提取DNA,对HTPAP基因上已登录的15个SNP位点进行检测,应用Haploview软件构建单体型。结果15个SNP位点中,有8个表现为单态、5个呈多态性、2个未能检测出。对100例肝细胞癌的该5个多态位点进行单体型构建后发现11种单体型,其中3种单体型(C-A-T-C-A、C-G-T-C-A和T-A-G-G-G)最常见,占87%,另外8种单体型占13%。4个SNP(rs7007097、rs3830326、rs1149、rs3739252)表现为强连锁不平衡关系,尽管rs11539529出现重组现象,但从整体看还是属于同一个单体型块。结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HTPAP在肝癌中常见C-A-T-C-A、C-G-T-C-A和T-A-G-G-G三种单体型,针对不同单体型研究分析可能为肝癌转移复发、预后预测提供新的途径和指标。
- 武金才任宁李国才孙冰生刘道永史炯戴春董琼珠孙海晶叶青海钦伦秀
- 关键词:肝细胞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
- 特异性小干扰性RNA降低骨桥蛋白基因表达对肝癌细胞侵袭性的影响被引量:20
- 2006年
- 目的应用RNA干扰技术降低细胞内骨桥蛋白的表达水平,研究骨桥蛋白对人肝癌细胞侵袭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化学合成骨桥蛋白序列特异性双链RNA,转染高转移肝癌细胞株HCC-LM3,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骨桥蛋白的表达。通过生长曲线、克隆形成和Matrigel侵袭实验,观察肝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改变。结果骨桥蛋白特异性小干扰性RNA (siRNA)转染组的HCC-LM3细胞,骨桥蛋白mRNA水平下降79%,蛋白水平下降81%。体外实验表明,与空白对照组及非特异性siRNA转染组相比,骨桥蛋白特异性siRNA转染组HCC-LM3细胞克隆形成数目下降,穿过人工基底膜的细胞数减少(P<0.05)。结论降低骨桥蛋白的表达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
- 朱晓群叶青海雷科峰陈洁钦伦秀
- 关键词:骨桥蛋白SIRNA基因表达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人肝癌细胞系MHCC97-H增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人肝癌细胞系MHCC97-H培养液中分别加入0.25%和50%MSC的条件培养基(MSC-CM),采用CyQUANT细胞增殖实验检测吸光度A值变化。在MHCC97-H细胞培养液中添加50%MSC-CM,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抗原的变化。16只裸鼠皮下接种MHCC97-H细胞后,实验组经静脉注射MSC,1×10。个/次,每周3次,对照组静脉注射PBS;比较肿瘤体积。结果培养液中加入MSC-CM后A值依次为211.65±54.72、236.24±57.15和283.59±62.16(P〈0.05)。PCNA和Ki-67的表达水平分别升高1.8和7.0倍。实验组肿瘤体积(1745±455)mm^3大于对照组(972±568)mm^3(P〈0.05),肿瘤体积平均增加速度(56.0±26.1)mm^3/d高于对照组(32.4±14.5)mm3/d(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肝癌细胞系MHCC97-H的增殖。
- 李国才武金才孙冰生刘道永钦伦秀
- 关键词:肝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增殖
- 染色体杂合性缺失在肝细胞癌根治术后预后预测中的价值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通过生存分析探讨染色体杂合性缺失(LOH)在肝细胞癌(HCC)患者根治术后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P、8p、17p、4q、13q及16q共6条染色体上24个具有高度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对1999年1月至2000年5月225例行根治术的HCC石蜡标本应用微切割技术,获取纯净肿瘤DNA进行LOH检测,并分析LOH与HCC患者根治术后5年总体生存(OS)、元瘤生存(DFS)的关系。结果LOH在检测的染色体位点上发生明显。在单因素分析中,D8S298位点LOH的患者根治术后5年OS、DFS率皆明显低于无LOH的患者[(39±6)比(54±5),P〈0.05;(36±7)比(60±6),P〈0.01]。同样,在D1S199基因位点,LOH患者术后5年OS、DFS率亦显著低于无LOH者[(28±7)比(55±5)。P〈0.01;(29±8)比(53±5),P〈0.05]。在其他22个检测位点,未发现LOH与HCC术后生存相关。在多因素分析中,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D8S298、DIS199位点LOH分别是HCC患者根治术后DFS、OS较差的独立因素(P均〈0.05)。结论D8S298、D1S199位点LOH有可能分别成为HCC患者根治术后预测转移复发及总体生存的分子标记。
- 逄锦忠钦伦秀王强庆李雯任宁叶青海刘银坤汤钊猷
- 关键词:杂合性缺失预后
- 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技术对肝癌组织中骨桥蛋白不同表达肿瘤细胞基因组的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肝癌组织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不同表达肿瘤细胞基因组的差异及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染色分析7l例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OPN表达,激光捕获显微切割和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分析肝癌中不同OPN表达肿瘤细胞基因组的改变。结果71例HCC中,OPN阳性表达29例(42.9%),表现为不均匀分布,阳性表达多位于癌巢周边、特别近肿瘤血管处,亦可见小癌结节呈广泛颗粒状表达,另有14例(19.7%)癌巢外的肝硬化组织呈OPN阳性染色;OPN过表达与肿瘤分化、脉管侵犯、肝内转移有关;OPN阳性与OPN阴性肿瘤细胞基因组相比有4q13.1q13.3、4q21.23—22.1、13q32.1-q32.3等拷贝数增加,其中阳性细胞中肿瘤相关基因如SMR3B、MUC7、EPHA5、SPP1(OPN)、CLDNIO等拷贝数明显增加。结论OPN提高肝癌细胞侵袭性而促进转移,可能与肿瘤细胞增殖、肝硬化的恶性转化有关。OPN阳性、阴性表达的肿瘤细胞之间存在肿瘤异质性。
- 武金才孙冰生刘道永李国才史炯任宁叶青海钦伦秀
- 关键词:肝细胞骨桥蛋白肿瘤异质性
- DNA载体介导的RNAi抑制肝癌细胞的骨桥蛋白表达及侵袭性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对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HCCLM3侵袭性影响。方法构建两个针对人OPN mRNA干扰质粒pENTR^(TM)/U6-INF(pINF-1、2)及对照质粒pENTR^(TM)/ U6-CTR(pCTR),并将其转染HCCLM3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OPN的mR—NA表达量;Western印迹测定OPN蛋白的表达量;噻唑蓝(MTT)比色法实验检测HCCLM3的增殖力;Matrige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力的改变;结果与仅加转染试剂的空白对照组(2.01±0.13)相比。转染24h后,plNF-1组OPN mRNA用RT-PCR无法检测到,pINF-2组mRNA(1.00±0.12)下降50%,而pCTR组mRNA(2.02±0.1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48h后plNF-1组OPN蛋白表达(0.11±0.02)与空白对照组(1.02±0.11)相比下降90%;转染plNF-1后,HCC-LM3细胞的增殖力下降2%。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trige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28.4±1.5)相比,转染plNF-1后HCCLM3细胞穿过人工基底膜的数量(10.2±0.8)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NF-1可以特异性抑制高转移肝癌细胞系HCCLM3中OPN的表达,并显著降低其侵袭力,但对细胞增殖力影响不大,此技术有望成为抑制肝癌侵袭转移的新途径。
- 孙冰生叶青海刘道永任宁逄锦忠雷科锋张巨波林国领武金才李国才钦伦秀
- 关键词:骨桥蛋白RNA干扰
- 肝细胞癌患者肿瘤循环DNA的变异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 2015年
- 肿瘤循环DNA的变异检测可分为定量和定性两种:前者主要检测循环DNA(血清或血浆)的总量,后者主要检测血清或血浆中肿瘤特异性基因的改变,如基因突变、抑癌基因的甲基化及微卫星变异等.两者均可反映肿瘤的存在和严重程度.本文现就肝细胞癌患者肿瘤循环DNA的变异检测及有关临床意义作一简要综述.
- 逄锦忠钦伦秀汤钊猷
- 关键词:肝细胞循环DNA
- 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对肝细胞癌8号染色体短臂杂合性缺失的研究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探讨8p杂合性缺失(LOH)的特点及其与肝细胞癌(HC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p上5个具有高度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对62例HCC组织利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CM)技术进行LOH分析。结果有56.5%(35/62)的HCC患者在1个或多个基因位点发生LOH。LOH频率最高的3个位点依次为D8S298(51.1%,24/47)、DSS1771(48.8%,21/43)和 D8S264(43.5%,20/46)。D8S298位点肝内转移者的LOH频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尸<0.05);在 DSS1771位点,肿瘤直径>3 cm的LOH频率明显高于≤3 cm组(P<0.05)。结论HCC在染色体 8p特定位点上LOH明显,在这些区域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与HCC发生发展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8p上部分位点的LOH与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
- 逄锦忠钦伦秀任宁叶青海荚卫东刘银坤汤钊猷
- 关键词:激光显微切割染色体
- 染色体杂合性缺失在TNMI期肝细胞癌分子分期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 2015年
- 目的探讨染色体杂合性缺失(LOH)在TNMI期肝细胞癌(HCC)分子分期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0年3月131例行根治术的TNMI期HCC石蜡标本应用微切割技术,获取纯净肿瘤DNA进行LOH检测。选取1P、8p、17p、4q、13q及16q6条染色体上24个具有高度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分析LOH与TNMI期HCC患者根治术后5年总体生存(OS)、无瘤生存(DFS)的关系。结果LOH在检测的染色体位点上发生明显,D8S298位点、D1S199位点LOH频率分别为31.5%、33.7%。在单因素分析中,D8S298位点LOH的患者根治术后5年OS、DFS率皆明显低于无LOH的患者(46±5比62±2,P〈0.05;44±5比57±3,P〈0.05)。同样,在D1S199基因位点,LOH患者术后5年OS、DFS率亦显著低于无LOH者(42±4比61±2,P〈0.05;41±5比57±3,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D8S298位点LOH是TNMI期HCC患者根治术后DFS较差的独立因素(HR=0.372;95%CI=0.146—0.948;P〈0.05),而D1S199位点LOH是TNMI期HCC患者根治术后OS较差的独立因素(HR=0.281;95%CI=0.123~0.643;P〈0.05)。结论D8S298、D1S199位点LOH可以作为TNMI期HCC根治术后新型的预后预测分子标记,对TNMI期HCC的分子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 逢锦忠焦学飞王光军钦伦秀任宁叶青海刘银坤汤钊猷
- 关键词:肝细胞癌TNM杂合性缺失分子分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