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149)

作品数:54 被引量:2,380H指数:28
相关作者:黄震方方叶林余凤龙曹芳东吴丽敏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南通大学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1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5篇旅游
  • 7篇旅游经济
  • 6篇长三角
  • 6篇城镇化
  • 5篇旅游地
  • 5篇旅游业
  • 5篇城市
  • 4篇景区
  • 4篇风景
  • 3篇都市
  • 3篇都市圈
  • 3篇新型城镇化
  • 3篇碳排放
  • 3篇农村
  • 3篇农村居民
  • 3篇文化旅游
  • 3篇乡村
  • 3篇乡村旅游
  • 3篇旅游发展
  • 3篇旅游效率

机构

  • 49篇南京师范大学
  • 10篇南通大学
  • 9篇南京旅游职业...
  • 8篇江苏师范大学
  • 4篇江苏农林职业...
  • 3篇常州工学院
  • 3篇南京工业职业...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扬州大学
  • 2篇安徽大学
  • 2篇无锡商业职业...
  • 2篇浙江工商大学
  • 2篇江苏理工学院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南京财经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48篇黄震方
  • 17篇方叶林
  • 11篇余凤龙
  • 10篇曹芳东
  • 9篇吴丽敏
  • 9篇涂玮
  • 8篇王坤
  • 5篇陶玉国
  • 5篇周玮
  • 4篇陈晓艳
  • 4篇吉根宝
  • 3篇侯兵
  • 3篇郭文
  • 3篇郭凌
  • 3篇徐敏
  • 2篇吕龙
  • 2篇侯国林
  • 2篇吴江
  • 2篇胡小海
  • 2篇张宏

传媒

  • 6篇地理研究
  • 6篇经济地理
  • 5篇旅游学刊
  • 4篇生态学报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地域研究与开...
  • 3篇人文地理
  • 2篇改革与战略
  • 2篇地理学报
  • 2篇华东经济管理
  • 2篇资源开发与市...
  • 2篇地理科学
  • 2篇热带地理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旅游科学
  • 1篇消费经济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生态经济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14篇2015
  • 5篇2014
  • 27篇2013
  • 3篇2012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07
2015年
旅游业碳排放效率作为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是衡量旅游业碳排放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重要工具。借助SBM模型测算了中国省际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并利用ESDA和GWR方法分析了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呈现缓慢提升态势,但总体水平仍较低。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高值集聚区和以西北省份为中心的低值集聚区。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及其空间格局演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旅游经济规模对中西部地区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作用较强;城镇化的促进作用逐步减弱,且在多数省份开始产生抑制作用;技术效应的提升作用高值区从中东部转移至华北和东北地区;旅游业产权结构对南部地区的推动作用也逐步凸显;结构效应主要对西南地区起促进作用。这为优化和提升旅游业碳排放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坤黄震方曹芳东
关键词:旅游业碳排放效率时空异质性SBM模型
2001年以来省域旅游竞争力的时空演化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以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为例,通过熵值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运用变异系数、锡尔系数、重心与标准差椭圆、G指数等分析技术,对各地区各项旅游竞争力以及总体旅游竞争力的空间演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当前条件下,旅游市场竞争力是影响旅游竞争力的最主要因素,2001~2010年,中国大陆各省旅游竞争力之间的差距总体上减小,其中东中西三大地带内和地带间的差异也出现缩小趋势。省际旅游竞争力呈现出西北-东南的空间分布格局,其重心总体上向东南发生偏移。G指数分析表明,总体上各项旅游竞争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旅游竞争力热点区与冷点区都出现扩大的趋势,热点区主要集中在华南与长三角部分省份,冷点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及西部部分省份。研究旅游竞争力的时空演化,可以发现省域旅游业发展的"软肋",对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平衡区域旅游差距具有重要的作用。
方叶林黄震方
关键词:旅游竞争力THEIL系数G指数
2001-2010年安徽省县域经济空间演化被引量:112
2013年
选择安徽省2001-2010年县域人均GDP为研究指标,综合运用G指数、经济重心、标准差椭圆以及灰色G(1,1)模型对县域经济的空间演化进行分析预测,最后结合位序规模原理,对空间差异的机理进行分析。总体上安徽县域经济表现出微弱的空间集聚分布态势,呈现出"南北低中间高"、"西低东高"的空间分布格局。县域经济重心在117.57°~117.6°E,31.67°~31.76°N之间变动,有向东南方向移动的趋势。标准差椭圆总体上变化幅度不大,基本上以省会经济圈为核心,范围覆盖了皖江城市带大部分地区,县域经济的空间分布呈现出西北—东南格局,并且这种格局有向正北—正南方向转变的趋势。安徽县域经济满足位序规模原理,其发展状况呈低水平分散均衡型。资源禀赋与交通区位、中心城市发展状况、区域政策是导致安徽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方叶林黄震方陈文娣谢慧玮
关键词:县域经济经济重心
黑色旅游外文文献研究述评被引量:10
2013年
黑色旅游是对传统旅游的否定与突破,是后现代主义在旅游学科内的"一个暗示".在对黑色旅游外文文献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得出目前西方黑色旅游的研究现状:(1)到与死亡及灾难有关的景点旅游不一定是黑色旅游,需要从旅游动机及体验的角度来定义黑色旅游;(2)黑色旅游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界定不清;(3)供给角度的描述性研究多于需求角度的描述性研究;(4)定性研究多于定量研究;(5)以西方为中心的研究视角多于世界其他地方.最后提出狭义与广义黑色旅游概念的区别,希望为国内黑色旅游的理论研究或实际开发提供参考.
方叶林黄震方涂玮吴丽敏
关键词:黑色旅游
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7
2013年
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水平的增强是扩大内需、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发展阶段、消费特征及其变动趋势与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9年以前,旅游消费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人均消费水平较低;1999-2003年,消费水平基本处于停滞状态;2003年以后,旅游消费发展主要因出游人次增加而带来的规模扩张,人均消费增长迟缓。②农村居民平均旅游消费倾向呈现波动性下降趋势,消费水平以滞后性消费为主,交通、住宿、餐饮和游览等消费比重持续下降,消费结构变动程度较强,消费层次较低,消费产品结构不合理。③农村居民收入、传统消费习惯和消费不确定性是影响旅游消费的主要因素,其中收入、消费习惯与旅游消费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居民收入的积极效应更强;消费不确定性与旅游消费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是影响旅游消费的消极因素;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的示范效应不显著,但城乡旅游交流日益密切,其示范效应也不容忽视。
余凤龙黄震方方叶林
关键词: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消费结构
省际旅游资源相对效率的演化分析被引量:37
2013年
以大陆31个省级区域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为例,运用修正后的DEA模型对各省旅游资源的相对效率进行评价,进一步运用G指数、重心、标准差椭圆对各项效率的演化进行空间分析。研究发现:总体上省际旅游资源的相对效率受纯技术效率驱动,旅游资源的集约化增长取得一定进步。总效率的热点区变化幅度不太大,纯技术效率的热点区由大西南转移到泛长三角及周边,规模效率的热点区由西北地区转向长三角及京津地区。总效率与纯技术效率的重心向东北发生偏移,规模效率的重心向西南发生偏移。从标准差椭圆的转角畎小来看,总效率与纯技术效率总体上表现出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格局,规模效率大致呈正东-正西的空间分布格局。相对效率具有分形特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省际旅游资源的各项效率仍然会表现出增长的趋势。
方叶林黄震方余凤龙涂玮
关键词:旅游资源相对效率优势度分形
湿地自然保护区旅游者环境教育感知研究——以盐城丹顶鹤、麋鹿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被引量:41
2015年
环境教育是当前生态旅游研究中的热点论题。基于生态旅游动机、环境教育途径、环境教育感知及环境教育效果4个结构变量,以生态旅游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的盐城丹顶鹤保护区和处于稳定发展阶段的盐城麋鹿保护区为例,构建湿地自然保护区旅游者环境教育感知影响结构关系模型,深入分析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生态旅游地旅游者环境教育感知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生态旅游动机、环境教育途径、环境教育感知均对环境教育效果产生正向影响。丹顶鹤保护区生态旅游动机对环境教育效果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环境教育途径、环境教育感知对环境教育效果均产生正向影响;麋鹿保护区生态旅游动机、环境教育途径均对环境教育效果产生正向影响,环境教育感知对环境教育效果产生显著正向影响。(2)在生态旅游动机、环境教育途径、环境教育感知3个分维度上,丹顶鹤保护区分别以一般生态旅游动机、常规环境教育途径、表层环境教育感知为主,麋鹿保护区则分别以严格生态旅游动机、专门环境教育途径、深度环境教育感知为主。(3)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生态旅游地游客环境教育效果存在差异。丹顶鹤保护区游客环境教育效果主要集中在态度、行为效果上,意识效果为辅,知识、技能效果作用较小;麋鹿保护区游客环境教育效果则以知识、态度效果为主,行为、技能、意识效果均起辅助作用。
张宏黄震方方叶林涂玮王坤
关键词:旅游者环境教育湿地自然保护区
泛长三角3A级以上旅游景区时空演化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以泛长三角2001—2015年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时空维度对其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景区发展总体经历了2001—2004年的"低速增长期"和2005—2015年的"快速增长期",景区内部发展存在明显层级差异,15年间三省一市的3A级以上景区增幅差异显著;空间维度上,3A级以上景区总体呈集中分布态势,集聚的空间尺度范围逐年缩小,景区整体表现出核心—边缘扩散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且分布重心具有由南向北、由东向西迁移的态势。
徐冬冬黄震方吕龙陈晓艳张子昂
关键词:泛长三角GIS
江苏省A级旅游景区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动力机制被引量:91
2013年
以江苏省2001—2011年A级景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从时空维度对景区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江苏省景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低缓增长期(2001—2004年)与快速增长期(2005—2011年)两个阶段,表现出景区内部发展的非均质和景区间层级差异的显著性特征;空间维度上,景区集聚程度与其等级呈高度正相关,景区的发展呈现出典型的核心—边缘空间扩散特征,分布重心具有由南向北迁移的态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江苏省A级景区时空演变的影响要素和动力机制,认为其主要包括经济驱动力、市场驱动力、政府调控力、交通驱动力等外生动力以及资源驱动力、品牌驱动力、科技创新力等内生动力,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景区空间结构优化措施。
吴丽敏黄震方周玮方叶林
关键词:A级旅游景区动力机制
中国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效应——基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研究被引量:103
2016年
在理论分析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效应基础上,利用2000—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探讨了城镇化规模和质量对旅游经济影响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显示:(1)城镇化规模、城镇化质量和旅游经济发展都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集聚特征,传统面板数据模型因忽略了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空间溢出效应而高估了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发展的产出弹性;(2)城镇化规模和城镇化质量均对旅游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表明旅游经济发展不仅受到本地区城镇化的影响,也会受到邻近地区城镇化进程的交互作用;(3)在城镇化进程中,产业结构转变、旅游企业物质资本与劳动力投入、旅游消费水平等多维要素都是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旅游企业物质资本和旅游消费水平还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而旅游企业劳动力投入有明显的负外溢效应。
王坤黄震方余凤龙曹芳东
关键词:城镇化旅游经济空间溢出效应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