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34003)
- 作品数:37 被引量:111H指数:6
- 相关作者:梁淑华王献辉陈文革邹军涛杨晓红更多>>
- 相关机构:西安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专项资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电气工程冶金工程更多>>
- TiB_2粉末化学镀银工艺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采用化学镀银法制备Ag/TiB2复合粉末,系统研究NaOH,HCHO,NH.3H2O的加入量及反应时间等参数对包覆粉末质量的影响及TiB2表面改性对AgTiB2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和HCHO含量的增加可促进Ag的还原反应;pH值的大小对Ag的还原有显著的影响,pH值大可加快反应过程,使Ag的还原更加彻底;NH3.H2O在化学镀银过程中起稳定作用,随着NH3.H2O的增加,使反应液更为稳定,Ag不易发生自分解,但也导致镀银溶液中主盐的Ag不容易被还原,不能获得Ag均匀包覆的TiB2复合粉末;反应时间的延长对于反应后粉末中Ag含量的增加影响并不十分明显。采用化学镀的粉末所制备的Ag/TiB2复合材料的致密度、硬度和电导率分别提高了4.59%,12.20%和7.91%。
- 叶帅王献辉邹军涛梁淑华
- 关键词:TIB2
- 热轧W80Cu20合金的织构演变分析
- 2014年
- 采用XRD织构测试仪在角度为0°-90°时测量W80Cu20合金及经多道次热轧后的不完整极图,应用三维取向分布函数(ODF)研究W-Cu合金热轧板材中织构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热轧前,W80Cu20合金的取向密度值接近1,织构强度很弱,取向不明显,认为没有织构出现;W80Cu20合金轧制变形后,织构强度增加,表现出明显的轧制织构特征,择优取向明显,织构的取向密度值较大,形成稳定的织构组分:Brass型织构取向{110}、Copper型织构取向{211}和旋转立方织构取向{200}。
- 张辉陈文革
- 关键词:织构
- 等离子喷涂纳米复合Ag/SnO_2电触头材料放电性能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和高能球磨法制备纳米Ag-12%SnO2混合粉末,用等离子喷涂法将混合粉喷涂在Cu基表面,制备纳米复合Ag/SnO2涂层。测试涂层的物理性能和真空条件下的电性能,利用SEM观察分析放电后的表面组织结构。结果表明,纳米复合Ag/SnO2涂层越厚,密度越小,电阻率越大,而硬度与SnO2分布状况有关;涂层表面平整度影响耐电压强度值的分布;纳米复合Ag/SnO2涂层的分散电弧性能好,电弧烧蚀速率小。
- 姜凤阳王俊勃付翀杨敏鸽贺辛亥苏晓磊丁秉钧刘江南
- 关键词:等离子喷涂耐电压强度电弧侵蚀
- Nd对Al_2O_(3f)/AZ91D复合材料高温蠕变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利用高温压缩蠕变实验研究了Nd对复合材料的高温蠕变性能以及压应力对蠕变应力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元素Nd的加入可以明显改善复合材料的高温蠕变性能,试验中添加0.8%Nd的Al2O3f/AZ91D复合材料的抗高温蠕变性能最好;当应力为60~90MPa与156~180MPa时复合材料的蠕变机理为基体和增强体之间的载荷传递,纤维的开裂和破断是其失效的主要机制;应力为90~156MPa时复合材料的蠕变机理为位错滑移与位错攀移共同作用。
- 王武孝董志乔陆鼐
- 关键词:蠕变性能
- 润湿性及孔径均匀性对铜液在多孔W骨架中渗流过程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采用Voronoi随机算法建立微尺度W骨架多孔模型,基于Young-Laplace修正后的Navier-Stokes动量方程,应用有限体积法分析制备CuW合金的渗流过程。模拟结果表明:Cu-W间的润湿性越好,则铜液流股中心流速越大,但铜液在骨架壁面的黏附越强,从而有利于铜液与壁面接触而产生机械结合。此外,渗流通道中由于孔径不均匀引起的扩孔与缩孔转变导致铜液在孔隙中形成漩涡,促使CuW合金中产生气孔,从而降低铜液的充填率。
- 白艳霞梁淑华
- 关键词:渗流润湿性
- CuW70合金真空电弧特性研究(英文)被引量:6
- 2011年
- 以不同粒度的W粉为原料,采用熔渗法制备CuW70合金,在真空灭弧室模拟电烧蚀实验,通过高速摄影仪和扫描电镜研究CuW70合金表面阴极斑点运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W粉粒度较小的CuW70合金具有较高的耐电压强度、较长的燃弧时间和低的截留值。W粉粒度较大的CuW70合金真空阴极斑点运动表现为在阳极正下方反复地重复燃烧,并且以选择Cu相击穿为主,烧蚀坑较深;W粉粒度较小的CuW70合金表面阴极斑点在阳极下方出现分裂和偏移,击穿相分布于整个阴极表面。
- 曹伟产梁淑华高壮峰王献辉杨晓红
- 关键词:阴极斑点真空电弧
- 超音速等离子喷涂制备AgSnO_2/Cu复合电接触材料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13
- 2010年
- 使用化学共沉淀、高能球磨法制备AgSnO2粉体作为喷涂粉末,利用超音速等离子喷涂技术在纯Cu表面制备AgSnO2涂层。对涂层的组织结构和成分进行分析,并测定涂层的显微硬度、结合强度以及电性能。结果表明,制备所得的AgSnO2涂层具有等离子喷涂涂层所特有的层状结构,且涂层较为致密;涂层表面显微硬度平均值为88.2 MPa;涂层与基体平均结合强度为17.3 MPa;AgSnO2/Cu复合触头材料具有较低的质量损失率和良好的抗电弧侵蚀特性。
- 付翀蒋百灵王俊勃杨敏鸽杜志敏姜凤阳
- 关键词:超音速等离子喷涂AGSNO2电接触材料
- Preparation of Tungsten-copper Composite Powder by Electroless Plating
- In this paper,tungsten-copper composite powder was prepared on the particle size of 6 ~ 10μm tungsten powder s...
- Ying WangJuntao ZouQinghe Zhang
- 文献传递
- Fe元素对Cu/W间润湿行为和界面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采用座滴法研究在真空和Ar气气氛下,Cu—Fe合金在W基板上的润湿行为和Fe元素对Cu/W界面结合状态的影响。借助SEM、EMPA和XRD分析添加Fe元素对Cu/W界面微观结构和界面结合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Fe有利于降低Cu/W间的接触角;且其润湿角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与在真空条件下相比,在Ar气气氛中,添加Fe能较大幅度地减小Cu/W间的接触角,当Fe的添加量为1.2%(质量分数)时,在1300℃接触角由107.5°下降到47.5°;Cu/W界面形成1~2gm的合金过渡层,平直的Cu/W界面变成锯齿状,且随着升高温度,界面处Cu、Fe和W元素间的扩散与溶解程度加强,Fe原子充分地扩散到界面两侧的Cu和W中,界面附近没有新相生成;Cu/W界面结合机制由最初的机械结合转变为扩散与溶解型的冶金结合。
- 杨晓红范志康梁淑华肖鹏
- 关键词:座滴法润湿性接触角FE
- 低温烧结纳米掺杂Ag-SnO_2电接触合金放电性能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利用化学共沉淀、高能球磨技术及热压烧结等方法制备出Fe掺杂纳米复合Ag-SnO2电接触合金,测定了纳米复合电接触合金密度、硬度、电阻率、耐电压强度、耐烧蚀性等基本物理性能,运用扫描电镜(SEM)对电性能测试前后组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发现,Fe元素的加入,细化了纳米SnO2;Fe掺杂含量越多,纳米氧化物粒度越小,纳米复合电接触合金组织也越细小均匀,纳米复合电接触材料硬度、电阻率、平均耐电压强度和电弧寿命上升,截流值降低;且Fe掺杂对纳米复合电接触合金电弧烧蚀速率有明显影响。
- 王俊勃刘松涛杨敏鸽贺辛亥付翀丁秉钧
- 关键词:化学共沉淀FE掺杂纳米SNO2放电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