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
- 作品数:3,030 被引量:21,092H指数:45
- 相关作者:张成钟南山黄绍良刘新光石晓路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一氧化氮和TGF-β1的血浆水平与进展性脑卒中的关系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血浆水平与进展性脑卒中(progression stroke,PS)的关系。方法对发病24h内住院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证实为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脑梗死的患者,以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在住院72h内评分较入院时下降2分以上者判定为PS的标准。诊断为PS患者51例。以入院时SSS评分相近的MCA供血区非PS患者为对照组(54例);在住院48h内空腹抽取静脉血进行NO、TGF-β1测定,并对双侧颈动脉作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2组年龄、入院时评分SSS及合并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史)无显著性差异(P>0.05)。PS组NO和TGF-β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S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 ma-media thickness,I M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O和TGF-β1水平显著下降是PS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脑梗死早期检测其血浆NO和TGF-β1水平有助于预测PS的发生,为临床的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 彭忠兴黄旭明余青云洪铭范苏全喜张明兴桀骜
- 关键词:进展性脑卒中一氧化氮转化生长因子-Β1
- 临床课题结题相关因素对高水平成果产出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在课题组承担课题研究与结题的层面,调查近10年来广州医学院7个直属医院的获奖成果和结题项目情况,分析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与课题结题因素的关系。认为"研究有关键问题的突破"、"研究结果创新性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研究结果推广被广泛公认"、"研究结果临床应用作用大、效益好"、"有省部以上重点基地依托和单位的有力支持"等为影响高水平成果产出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促进高水平成果产出的临床课题结题要素的管理模式。
- 刘宇平马金香
- 室房起搏对麻醉犬血液动力学参数及心血管活性物质浓度的影响被引量:1
- 1999年
- 邱汉婴王海鱼李迪俊毛焕元
- 关键词:心动过缓血液动力学ANF
- 腺病毒介导CTLA4Ig基因修饰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抑制免疫应答的研究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通过腺病毒载体介导CTLA4Ig在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中的表达,探讨MSC作为基因转移靶细胞的可行性和转染效率,研究其在体外对免疫应答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含有CTLA4Ig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pad-CTLA4Ig,按照不同的感染倍率(MOI)转染大鼠MSC,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分析转染效率,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检测目的蛋白CTLA4Ig在MSC中的表达。将转基因MSC加入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体系,观察其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效应。结果:重组腺病毒载体pAd-CTLA4Ig对MSC的最大转染率为80.7%±4.7%,转基因MSC可检测到目的蛋白的表达。基因修饰的MSC能有效抑制MLR体系中淋巴细胞的增殖,4d达到最大抑制效率51.46%;再次MLR证实这种抑制作用是供者特异性的。结论:MSC是一种较理想的基因转移靶细胞,其表达的转基因产物CTLA4Ig可在体外特异性地抑制免疫应答。
- 邓宇斌郭小荑梁海翔原清涛
- 关键词:CTLA4IG腺病毒载体间质干细胞免疫应答
-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患者线粒体DNA多态性的初步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研究线粒体基因组DNA多态性与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测定6例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患者外周血以及脑组织中线粒体基因组的全序列。结果:发现6例患者均存在3个具有共性的线粒体DNA多态性位点,其中A4659G和A5178C位于NADH2亚单位编码序列中,A10677G位于NADH4L亚单位编码序列中,对线粒体能量代谢产生影响。结论: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可能存在一定遗传易感性,线粒体DNA多态性位点,特别是A5178C、A4659G以及A10677G可能在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 石铸肖卫民潘速跃周亮陆兵勋
- 关键词:线粒体多态现象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
-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于急性脑水肿的重症患儿监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对急性脑水肿患儿进行经颅多普勒(TCD)床旁监测,研究TCD在急性脑水肿患儿颅内压监测中的作用。方法:对73例符合急性脑水肿诊断的患儿应用TCD进行监测,将各项参数(Vs、Vd、Vm、PI、RI)以及血流频谱与同龄段的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水肿一组患儿的TCD显示,Vd及Vm下降,PI、RI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V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其血流频谱在颅内压升高的不同阶段呈现出特征性改变。结论:TCD所提供的丰富的脑血流动力学资料对于急性脑水肿患儿的颅内压增高的分级以及评价治疗的效果有着显著的临床意义。
- 宁书尧王秀英戴津杨丽杨思达麦坚凝
- 关键词:脑水肿急性病颅内压脑血流动力学
- 运动心电图与电子束CT联合评价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运动心电图 (EET)与电子束 (EBCT)检测的冠状动脉钙化 (CAC)联合评价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并于同期行EBCT和EET检查的患者 13 5例 ,记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CS) ,结合CS和EET评价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CS阈值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77%、81%、74%和 83 % ;EET阳性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73 %、76%、68%和 80 % ;CS阈值和EET综合评价 ,平行试验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达 93 %和 92 % ,系列试验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达 96%和 91% ,均显著高于单项试验的相应指标 ( P <0 0 5和0 0 1)。结论 电子束CT冠状动脉钙化检测与运动心电图联合评价能显著提高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 罗初凡杜志民李向民胡承恒唐安丽李怡曾武涛何建桂周旭辉马虹
- 关键词:钙质沉着症心电图描记术冠心病运动心电图电子束CT检测
- 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2型一例家系分析
- 目的 探讨1例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2型(MODY2)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MODY2患儿的临床特点,对家系进行糖尿病筛查,对患儿及其家系行葡萄糖激酶(GCK)基因PCR扩增并进行直接测序,...
- 李秀珍刘丽梁翠丽盛慧英赵小媛
- 关键词: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
- 低机械指数谐波超声造影评估肝细胞癌介入治疗效果被引量:14
- 2006年
- 目的探讨低机械指数谐波超声造影在肝细胞癌(HCC)介入治疗中对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对82例介入治疗的HCC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低机械指数超声谐波造影、常规二维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增强CT和(或)MRI检查,记录病灶数目、大小,观察病灶内血供。结果82例患者介入治疗前二维超声及CDFI共检出病灶119个,超声造影共检出病灶142个;治疗前后超声造影显示病灶范围均较二维超声所示增大;病灶内血流信号检测以超声造影最准确。结论超声造影能较好地评估HCC介入治疗的疗效。
- 罗葆明段红艳文艳玲智慧杨海云冯霞
- 关键词:造影剂肝细胞癌超声检查
- 淋球菌抗生素耐药谱和质粒图谱研究被引量:8
- 2000年
- 目的为了解广州地区淋球菌的抗生素耐药谱和质粒谱。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了5种抗生素对89株淋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碱裂解法分析106株菌的质拉图谱。结果2株为产β-内酰胺酶菌株(PPNG),3株为质粒介导的高度耐四环素菌株( TRNG);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 62. 9%),青霉素次之( 59. 5%),头孢三嗪和壮观霉素未发现耐药菌株。质粒检出率为 90.6%,其中 2.6Md隐蔽质粒携带率为 85.6%,4.5Md R质粒为 67.8%,24.5Md结合质粒为 33.8%。质粒谱型以2.6Md+4.5Md和2.6Md+4.5+24.5Md多见,分别为37.7%和25.4%。结论表明了广州地区淋球菌抗生素耐药谱和质粒图谱,有助于淋病的治疗和防治。
- 郑和平曹文苓邹为民银巍蒋涛
- 关键词:淋球菌抗生素敏感性质粒耐药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