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01221)
- 作品数:27 被引量:721H指数:16
- 相关作者:张凤荣姜广辉曲衍波郭力娜谭雪晶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与“挂钩”分区研究被引量:59
- 2011年
-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简称"挂钩")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该项工作应从城乡互动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农村居民点整理可补充有效耕地面积和新增城镇建设用地的耕地需求量两方面因素而开展。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基于经济社会限制性和耕地自然适宜性的评价与分析,利用综合修正法估算了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现实潜力;然后通过建立挂钩能力指数模型,分析了城镇建设用地新增需求与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之间的关系,并将平谷划分为三类挂钩区,进而提出相应的挂钩整理与运作模式、资金保障措施以及补偿安置方式。研究结果体现了区域间的共性与差异,符合当地实际,对保障挂钩政策的落实和指导挂钩项目区的选取具有一定的借鉴。
- 曲衍波张凤荣姜广辉李乐宋伟
- 关键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
- 江西省50余年来降雨侵蚀力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42
- 2009年
- 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趋势的研究对于揭示土壤水蚀的形成机制与演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1957-2008年江西省16个气象站的降雨资料,综合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径向基函数插值等方法,分析了该省降雨侵蚀力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52年来江西全省侵蚀力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夏季及7、8月份是增加的主要贡献季度和月份。全省降雨侵蚀力升降的区域差异性明显,分别存在赣西北、樟树和赣西南3个上升中心和赣东、赣西和赣东南3个下降中心,其中赣西北、赣西南等地区的降雨侵蚀力持续上升,应作为该省水土流失的重点研究和防治区域。
- 马良姜广辉左长清邱国玉霍荟阁
- 关键词:时间序列分析降雨
- 农村居民点整理后耕地质量评价与应用被引量:31
- 2012年
- 农村居民点整理作为耕地占补平衡的一项重要途径,其补充耕地应统筹质量与数量。该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利用农用地分等方法与数据,辅助于GIS空间分析功能与邻域替代法,评价了农村居民点整理后耕地质量等别,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农村居民点整理规划,核算了规划补充耕地的生产能力,探讨了规划实施的目标设定、时空安排与关键性工程措施。研究表明,全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后耕地自然质量分值在0.3910~0.9745之间,划分为5个等别,可实现单产浮动区间为5769~12758kg/hm2;平谷区农村居民点整理规划中拆迁农村居民点面积为2442.60hm2,适宜整理为耕地的面积为1922.07hm2,整理后一等耕地到五等耕地分别占12.75%、21.69%、40.54%、15.36%和9.66%;近期优先整理Ⅰ级区,推进耕地规模化经营与用养结合,中期重点整理Ⅱ级区,加强培肥地力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远期适度整理Ⅲ级区和Ⅳ级区,需长期开展山地土地平整和生态保护工程建设。该研究尝试将农用地分等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以期为耕地占补"双平衡"的实践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曲衍波张凤荣郭力娜许月卿
- 关键词:耕地质量
- 京郊不同城市功能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度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5
- 2011年
- 选择北京市海淀区、顺义区和平谷区三个处于不同城市功能区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典型区县,采用单因素目标比较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从用地强度、用地结构和用地布局三个方面进行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度的测算,然后比较分析了研究区之间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度的区域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并为加快首都郊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表明,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度存在着区域差异,在综合集约度上,海淀区>顺义区>平谷区,这与区域宏观的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但差异性表现不显著;在分项集约度上,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度的区域差异显著,但具体表现有所不同,由宏观区位条件和小尺度微观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加强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与布局调整、加快企业用地向工业园区转移和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容积率应是今后北京市不同城市功能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 曲衍波张凤荣郭力娜李灿姜广辉
- 关键词:集约度农村居民点用地城市功能区区位
- 泰安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研究被引量:27
- 2011年
- 根据实地调查了解各区农村居民点的用地现状及整理进程,明确各待整理区的类型与发展方向,制定符合实际的整理模式和时序,可为土地整理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本文采用实地调查、多因素综合评价及K均值聚类法,对泰安市农村居民整理分区的整理模式及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市可供整理的闲置农村居民点用地共10875hm2;紧靠城市边缘的农村居民点可通过城市化过程最先整理;城市控制区内的整理相对容易且潜力大,重点应通过拓宽整理资金的融资渠道加速其进程;城市内部村庄整理难度最大;地处农村腹地和经济状况较差的村庄,应以培育为主、整理为辅。本文分区及潜力测算基于实地调查,突出了测算城市区域内部空间的共性和差异性,分区结果具有现实可行性,所划农村居民点整理区内居民点空间结构调整方向明确,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 周丁扬安萍莉姜广辉付海英洪磊薛翠翠
-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
-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实证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吴建寨张红凤
- 关键词:复合生态系统实证研究协调发展社会问题自然力
- 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类型与优先度评判被引量:58
- 2011年
- 农村居民点整理类型与整理区优先度划分是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基础。该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基于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主导因素的考虑,通过多因素限制性分析与综合适宜性评价,划分了农村居民地整理类型;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采用邻域替代法和GIS缓冲识别功能,分析了农村居民点整理后耕地质量等级;在此基础上,利用互斥性矩阵分类法评价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时空优先度。结果表明,平谷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应以规避生态风险、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主导思想;近期优先整理Ⅰ级区和Ⅱ级区,以农村居民点城镇化和迁村并点为整理重点;中期和远期适当整理Ⅲ级区和Ⅳ级区,以农村居民点内部挖潜及其周边中低产田改造为整理重点;不整理区为Ⅴ级区,应给予适度的发展空间。该研究尝试将农用地分等成果应用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编制和新农村建设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 曲衍波张凤荣郭力娜姜广辉李灿
- 关键词:GIS优先度农用地分等
-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分析
- 研究目的:在对耕地利用及其转用的经济过程与相关利益主体损益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耕地流失经济机理,提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与定性分析法。研究结果:多功能外溢引发的耕地利用低收益和耕地非农化的低成本以...
- 姜广辉孔祥斌张凤荣
- 关键词: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发展权
- 文献传递
- 桂林市土地综合整治模式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首先对各地土地整治案例进行总结,分析归纳成功经验及创新机制。其次,利用SPSS的系统聚类功能,将桂林市以区县为单位划分为4个整治类型区。最后,结合各类型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土地整治重点,因地制宜地提出4类土地整治模式:土地储备整治模式、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模式、城乡区域综合整治模式以及城乡挂钩整治模式。
- 孟媛刘瑞姜广辉张旭红叶子庄
- 关键词:聚类分析
- 基于物候特征参数的土地覆盖分类研究——以东北地区为例被引量:4
- 2010年
- 基于1年MODIS旬最大值合成数据,运用Savizky-Golay滤波器对其进行了平滑滤波处理,应用Logistic模型提取了东北地区5个关键物候参数,并利用特征参数进行了研究区土地覆盖分类。结果表明,关键物候参数分类可明显提高植被覆盖类型的分类精度;其中,高盖度植被分类精度提高最为显著。
- 宫攀
- 关键词:MODISNDVI土地覆盖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