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BJL006) 作品数:13 被引量:47 H指数:4 相关作者: 刘巍 陈昭 欧阳秋珍 崔文生 肖小勇 更多>> 相关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湖南文理学院 南开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更多>>
储蓄不足与供给约束型经济态势——近代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前提研究 被引量:20 2010年 多角度的考察表明,近代中国的总需求拉升价格的力度远大于总供给下压价格的力度,产出增长能力较弱;本币升值可以改善贸易收支,贸易条件成立;出口和进口的汇率弹性绝对值之和远小于1,马歇尔—勒纳条件不成立。因此,近代中国经济呈现供给约束型经济态势,总供给曲线的斜度应该是陡峭的。于是,在使用经济学理论框架分析近代中国经济时,应首先考虑所运用的理论之前提假设是否与近代中国的经济态势一致,从而避免产生南辕北辙的结论。 刘巍关键词:总供求 贸易条件 马歇尔-勒纳条件 技术溢出、利益分配不均和双方决策——综述与评论 被引量:1 2011年 在梳理现有国际技术溢出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技术溢出对溢出方和接收方之间关系的影响以及双方可能采取的策略。研究发现:技术溢出通常会影响溢出方和接收方的利益分配;国外市场采取技术联盟政策分享技术溢出,而非采取保护政策阻碍技术溢出;我国政府会通过采取知识产权保护、补贴等政策获得技术溢出,我国企业也会主动"走出去"来获得技术溢出等。 欧阳秋珍 陈昭关键词:技术联盟 知识产权保护 外商直接投资 近代中国的银行资本、货币量与货币化(1910—1936) 被引量:4 2013年 本文搜集汇总了近代中国1910—1936年的银行资本额,用数量分析方法证实了近代中国银行总资本额是影响货币量M1的主要因素。同时,也证实了银行资本规模是市场中货币需求的客观要求。本文采用货币化程度的国际比较方法考察了这一时段内近代中国银行业规模适当与否,近代中国与同时代的日本、美国和英国的货币化比率比较结果说明,近代中国银行业的规模尚嫌不足,远不是"畸形发展"。 崔文生 刘巍关键词:银行资本 活期存款 货币量 货币化比率 大萧条前后日本的进出口结构与总供求态势 被引量:7 2011年 实证分析表明,大萧条时期日本的装备制造业水平较低导致了资本形成严重依赖进口,总供求态势是供给约束型的,并未达到欧美经济强国的需求约束型经济境界。在样本区间内,日本的总供给价格弹性不过0.15,表现为极弱状态。因此,以需求约束型经济态势为基本前提假设的理论框架对这一时期日本宏观经济总量问题的研究均不适用。 刘巍关键词:进出口 资本形成 近代中国股票市场研究文献的述评与展望 2009年 对近代中国股票市场研究的文献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对企业和行业的研究;对交易中介的研究;对市场制度的研究;对交易行情的研究;对近代股票市场产生原因、发展演变规律的研究。上述研究范围宽泛,史料丰富,资料全面。借鉴上述研究可以总结出近代股票市场问题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融资现代化的渐进过程与规律,弄清"传统内源融资(自我积攒)——传统外源融资(亲友圈融资)——现代融资(资本市场融资)"的严谨过程,估算各时点上现代融资占融资总额的比重,从而对中国资本市场现代化进程做一数量化的描述和经济学逻辑的解释。研究清楚近代中国的融资现代化机制,就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近代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和周期波动,是有重大学术价值的。 陈昭 刘巍关键词:股票市场 融资 技术溢出、自主创新与我国经济波动 被引量:8 2013年 笔者从经济增长理论出发,结合RBC理论与国际技术扩散理论,利用我国与主要贸易投资伙伴1990年~2010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技术溢出、自主创新与我国经济波动的关系。研究发现:在不考虑吸收能力时,对我国经济波动影响最大的是FDI渠道的技术溢出,来自FDI的技术冲击能够减轻我国经济的波动;其次是进口渠道的技术溢出,然而通过进口渠道溢出的技术会加速我国经济波动;国内的技术创新对本国经济波动影响最小,而且影响为负。 欧阳秋珍 陈昭关键词:自主创新 经济波动 脉冲响应 方差分解 不同经济态势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大萧条时期的历史经验 被引量:4 2011年 逻辑分析和大萧条时期的经验都表明,货币政策在需求约束型的萧条经济中发挥启动作用是可能的,但要必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从金融角度观察,银行系统基本安全、货币有充分的供给弹性和证券市场正常运行;从总需求角度来看,投资需求和国外需求至少不被政策打压。美国在胡佛总统时期由于上述条件不存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样无效。罗斯福总统在修复经济机制的同时实施的国家干预政策不是经济调控手段的唯一选择,而是政治上的最佳选择。在供给约束型经济中,货币政策足以治理输入性的萧条。 刘巍关键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财政政策 大萧条 中国对外贸易与环境质量关系检验——基于An-C-Tayor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 2010年 文章采用(Antweiler,Copeland and Taylor,2001)创建的一般均衡理论模型,运用面板协整技术,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来研究中国对外贸易对环境的影响。通过构建三种不同的环境污染指标,研究得出贸易带来的规模效应,对工业废水的影响为正,对工业废气和工业固体废物的影响为负;贸易依存度只对工业废水有负影响;与一般理论及现有文献相区别,文章得出消费结构和环境污染正相关,即高学历人口的增加反而加剧了环境恶化,收入对环境污染并没有产生积极影响。 陈昭 徐世长关键词:环境污染 技术创新、扩散与模仿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效应——基于三因素的OLS回归和IRF分析 被引量:3 2013年 本文结合经济增长理论和技术进步理论,运用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1990~2011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技术创新、扩散和模仿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技术扩散的途径中,技术转移能够促进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进步,而且影响最大;其次是来自FDI渠道的技术溢出,然而技术溢出会产生负面的技术进步效应;技术模仿也能促进技术进步,但是其影响不显著;由于制度等原因,本国的技术创新投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进步。上述结论和脉冲响应函数的结果基本相同,两者相互佐证。 肖小勇 欧阳秋珍关键词:技术创新 技术模仿 OLS IRF 货币供给、流动性K值与经济增长——1960~2007年美国经济发展史分析 被引量:1 2009年 流动性过剩是货币超额供应的结果。马歇尔的K值和超额货币增长两个指标表明: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国内不存在流动性过剩问题。经济增长过程中伴随着周期性波动(高涨和衰退)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经济增长的周期性特点决定了货币供给的周期性变化,美国的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乖离度较小恰是美国财政货币当局逆周期高超的调控技术的结果。格兰杰定理的实证表明,货币供给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不存在反向的因果关系。 陈昭 魏娟关键词:货币供给 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