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081165804)

作品数:1 被引量:13H指数:1
相关作者:胡茂柜廖广桥李闯张杰洪美玲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海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毒性效应
  • 1篇亚硝酸
  • 1篇亚硝酸盐
  • 1篇幼体
  • 1篇慢性毒性
  • 1篇慢性毒性效应
  • 1篇红耳龟

机构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作者

  • 1篇史海涛
  • 1篇洪美玲
  • 1篇张杰
  • 1篇李闯
  • 1篇廖广桥
  • 1篇胡茂柜

传媒

  • 1篇四川动物

年份

  • 1篇2011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亚硝酸盐暴露对红耳龟与中华条颈龟幼体的慢性毒性效应被引量:13
2011年
对比研究了亚硝酸盐4个浓度NaNO2(0、100、200、500mg/L)暴露对红耳龟(平均体重13.89g±1.67g,n=224)和中华条颈龟(平均体重13.12g±1.83g,n=236)机体慢性毒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耳龟各暴露组肠中亚硝酸盐含量均低于中华条颈龟,且胁迫20d时差异极显著(P<0.01);胁迫20d、40d时红耳龟肝中亚硝酸盐含量高于中华条颈龟,但60d时却明显低于中华条颈龟。同时,红耳龟肝肠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始终高于中华条颈龟,丙二醛(MDA)含量始终低于中华条颈龟;红耳龟暴露40d后肝中SOD活性增强,MDA含量减少,而中华条颈龟SOD活性依旧降低,MDA含量继续增加,这说明红耳龟比中华条颈龟具有更强的适应力和耐受力。本研究为红耳龟生态入侵机理研究提供了生理学依据,为保护物种多样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杰洪美玲廖广桥史海涛李闯胡茂柜
关键词:亚硝酸盐红耳龟慢性毒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