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B20080850)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陈规划赵辉易慧敏李敏如杨扬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肝移植
  • 4篇术后
  • 3篇移植术
  • 3篇移植术后
  • 3篇肝移植术
  • 3篇肝移植术后
  • 2篇蛋白
  • 2篇脓毒
  • 2篇脓毒血症
  • 2篇迁移
  • 2篇迁移率
  • 1篇毒性肝炎
  • 1篇多器官功能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性生活
  • 1篇血液
  • 1篇血液净化
  • 1篇血液滤过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山大学

作者

  • 5篇陈规划
  • 4篇赵辉
  • 3篇李敏如
  • 3篇易慧敏
  • 2篇陆敏强
  • 2篇华学锋
  • 2篇易小猛
  • 2篇杨扬
  • 2篇蔡常洁
  • 1篇危敏
  • 1篇吕海金
  • 1篇安玉玲
  • 1篇张彤
  • 1篇汪根树
  • 1篇曾芳芳
  • 1篇魏绪霞
  • 1篇易述红
  • 1篇黄正宇
  • 1篇张琪
  • 1篇张剑文

传媒

  • 3篇器官移植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男性肝移植受者性生活状态的调查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手术对男性受者性生活状态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07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行肝移植且术后存活半年以上的男性肝移植受者,共69例。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与直接询问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受者发病前、发病后及手术后的性生活状态。调查内容包括性欲状况、阴茎勃起情况(夜间及清晨)、勃起强度、性生活频度、性高潮情况、性生活满意度以及性生活认知情况(性生活对肝功能是否有影响)。结果受者发病后的性欲状况、阴茎勃起强度异常的发生率高于发病前和手术后,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发病前比较,受者发病后和手术后性生活频度、性高潮情况、性生活满意度异常的发生率均较高,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发病后比较,受者手术后性生活频度、性高潮情况、性生活满意度异常的发生率较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夜间及清晨阴茎勃起异常的发生率和性生活认知(认为性生活对肝功能有影响)的几率,发病前、发病后、手术后,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肝移植可改善终末期肝病男性患者的性生活状态。
易小猛魏绪霞吕海金赵辉杨扬华学锋易慧敏陆敏强陈规划
关键词:肝移植受者终末期肝病
肝移植术后早期合并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炎症因子的变化特点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肝移植术后患者发生早期脓毒症时外周血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特点。方法 19例肝移植患者,根据术后早期(14 d内)有否发生脓毒症分成脓毒症组(9例)和非脓毒症组(1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30 min、术后1 d、3 d、7 d、14 d外周血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和差异。结果 9例脓毒症的平均诊断时间为6 d。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0水平在术后1 d稍有上升(P>0.05),之后下降,其中非脓毒症组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而脓毒症组TNF-α于术后7 d再次上升。非脓毒症组术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1)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mRNA)表达水平较术前有所升高,术后3 d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术后14 d回复至术前水平;脓毒血症组术后HMGB1 mRNA表达均较术前显著上升,并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其在术后各时间点表达均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均为P<0.05)。结论肝移植患者发生术后早期脓毒症时,外周血TNF-α上升时间与脓毒症发生时间是平行的,IL-10上升时间晚于TNF-α,但两个指标都并非持续升高,而HMGB1于脓毒症发病早期已明显升高,并一直维持较高水平。提示动态监测HMGB1的表达水平有助于预测肝移植术后早期脓毒症的发生。
李敏如汪根树张琪赵辉陈规划
关键词:肝移植脓毒血症高迁移率族蛋白B1炎症因子
肝移植术后外周血高迁移率蛋白B1的变化及其与早期脓毒症的关系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因肝衰竭行肝移植患者围术期外周血高迁移率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早期脓毒症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08年10月—2009年7月因肝衰竭行肝移植手术患者1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手术开始前30 min,术后第1,3,7,14 d 5个时间点外周血HMGB1 mRNA。根据术后早期(14 d内)是否发生脓毒症分成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比较两组患者HMGB1 mRNA的动态变化和差异。结果 17例患者中男14例,女3例,年龄31~65岁,平均(45.3±9.0)岁。8例患者术后早期发生脓毒症,脓毒症诊断平均时间为5.5 d(4~10 d)。非脓毒症组术后第1天HMGB1 mRNA表达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3.50±1.20)vs.(1.80±0.59),P=0.036],第3天达到高峰(7.85±3.00,P<0.001),然后逐渐下降,第14天回复至术前水平(2.62±1.11,P=0.301)。脓毒症组术后第1天HMGB1 mRNA表达水平较术前显著上升[(7.31±2.27)vs.(1.92±0.64),P=0.002],并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第14天仍高于术前(12.45±5.58,P<0.001)。脓毒症组术后各时间点HMGB1 mRNA均高于非脓毒症组(P<0.001)。结论动态监测HMGB1的表达水平有助于预测肝移植术后早期脓毒症的发生。
李敏如易述红赵辉蔡常洁曾芳芳陈规划
关键词:肝移植脓毒血症
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后生存质量的变化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调查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前后生存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移植中心行首次肝移植手术的68例肝硬化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0~6个月、7~12个月、12个月以上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健康调查简表(medical outcome study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与疾病专用调查表——慢性肝病问卷(chronic liver disease questionaire,CLDQ)。结果在肝移植术前,肝硬化患者的SF-36和CLDQ各维度评分均偏低。术后各时段SF-36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和CLDQ的腹部症状、乏力、全身症状、活动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均为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0~6个月SF-36的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和CLDQ的情感功能、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术后7~12个月、术后12个月以上述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表各维度得分逐步升高。结论肝硬化肝移植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术后早期以生理功能方面改善明显,随时间的推移,生存质量其他指标如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也得到明显的改善。
易小猛张剑文张彤赵辉杨扬华学锋易慧敏陆敏强陈规划
关键词:肝移植肝硬化乙型病毒性肝炎
高容量血液滤过在肝移植术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在肝移植术后因严重感染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分析2003年12月至2008年12月肝移植术后因感染引起MODS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超滤率是否大于35 mL.kg-1.h-1分为HVHF组(49例)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组(25例)。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24、48、72 h APACHⅡ评分、电解质、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各项指标,以及临床转归。分别对组内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以及两组间各时间点之间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HVHF组患者,APACHⅡ评分、乳酸、肌酐、心率、多巴胺用量、气道平均压和气道峰压、氧合指数等指标在治疗后24、48、72 h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CVVH组患者,APACHⅡ评分、乳酸、气道平均压和气道峰压值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心率、多巴胺用量和氧合指数虽较前有所改善,但程度均不如HVHF组(P<0.05)。HVHF组病死率为59.2%(29/49),CVVH组为84.0%(21/25),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1)。【结论】HVHF通过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为其他治疗创造有利条件,有助于提高肝移植术后危重患者的生存率。
李敏如黄正宇蔡常洁易慧敏安玉玲危敏陈规划
关键词:连续性血液净化肝移植高容量血液滤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