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4CB117305021)

作品数:12 被引量:97H指数:5
相关作者:王学德朱伟蒋培东张小全华水金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棉花
  • 7篇雄性不育
  • 7篇不育
  • 6篇细胞质
  • 5篇杂种
  • 5篇细胞质雄性不...
  • 5篇胞质雄性不育
  • 4篇杂种优势
  • 3篇杂交
  • 3篇杂交棉
  • 3篇鸡脚叶
  • 3篇海岛棉
  • 2篇性状
  • 2篇三系杂交
  • 2篇三系杂交棉
  • 2篇种间
  • 2篇种间杂种
  • 2篇棉花细胞
  • 2篇棉花细胞质
  • 2篇恢复系

机构

  • 12篇浙江大学
  • 3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作者

  • 12篇王学德
  • 8篇朱伟
  • 6篇蒋培东
  • 6篇张小全
  • 4篇华水金
  • 3篇张昭伟
  • 3篇王晓玲
  • 2篇张海平
  • 2篇袁淑娜
  • 2篇邵明彦
  • 1篇倪密
  • 1篇朱云国
  • 1篇程超华
  • 1篇李晓
  • 1篇倪西源
  • 1篇解海岩

传媒

  • 5篇棉花学报
  • 2篇科技通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棉花
  • 1篇中国种业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胞质雄性不育海岛棉恢复系恢复基因的遗传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在陆地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海岛棉种质材料进行测恢筛选时,选得一个对不育有恢复力的海岛棉材料"海R",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其育性恢复的遗传方式。【方法】构建23种不同的F2群体和回交群体,分析和明确恢复基因的遗传。【结果】"海R"恢复基因属孢子体遗传,由一个主效显性基因(RfB)控制。在恢复基因呈隐性时不育胞质不但对雄配子的传递有影响,而且对雌配子的传递也有影响。【结论】推测此海岛棉恢复系的育性恢复基因来源于哈克尼西棉基因组,在陆地棉与海岛棉的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应用价值。
张小全王学德蒋培东朱伟
关键词:海岛棉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
不同叶形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的表现
2008年
朱伟张小全王学德
关键词:雄性不育恢复系棉花杂种优势利用叶形人工去雄杂交棉种子
几种金属离子对棉花愈伤诱导和分化成苗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培养基成份是植物组织培养中愈伤诱导和植株再生的重要影响因子。除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和外源激素外,金属离子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也很明显。本文以棉花MSB为基本培养基,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Zn2+、Ni2+、Co2+、Ag+4种金属离子,研究它们对棉花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成苗的影响。研究表明,适当浓度的Zn2+、Ni2+和Ag+能减少最早出愈天数,提高愈伤诱导率和植株再生率,而Co2+加入的作用与此相反。Zn2+和Ni2+的加入还能抑制外植体的褐化,但效果不及Co2+。且5μmol.L-1的Zn2+和Ni2+在愈伤的诱导和分化成苗方面具有正向协调作用,是最佳组合。
张海平邵明彦袁淑娜倪密华水金王学德
关键词:棉花金属离子
鸡脚叶标记的棉花雄性不育系在制种中应用的研究
2009年
采用鸡脚叶性状标记不育系与正常叶恢复系,按4种种植比例(A∶R为1∶1,2∶1,3∶1和5∶1)和2种种植方式(混合种植和间隔种植)种植,通过蜜蜂媒介传粉进行大田制种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比例和方式对制种产量与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每hm2制种田的制种产量,混合种植在A∶R为3∶1时达到最大,为1323.89kg,间隔种植在A∶R为1∶1时达到最大,为1146.39kg,即此时每hm2制种田的制种产量混合种植比间隔种植提高了15.48%。
朱伟朱云国王学德
关键词:棉花鸡脚叶雄性不育系制种
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花药败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被引量:29
2006年
利用酶联免疫检测(ELISA)技术,研究了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和杂种一代花药在造孢细胞增殖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四分体至小孢子释放期、花粉发育期和花粉成熟期内源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保持系、恢复系和杂种一代可育花药间内源激素含量差异不明显,但在可育与不育花药间差异显著。在IAA、GA3和ZR含量上,不育花药低于可育花药,但在ABA含量上,不育花药高于可育花药,这种差异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达最大值。根据内源激素的功能推测,不育花药IAA含量过低使花药淀粉积累受阻,GA3含量不足影响花粉母细胞和绒毡层细胞的膨大,过低的ZR含量使花粉母细胞不能分裂形成四分体,过高的ABA含量促进花粉母细胞退化和死亡。
解海岩蒋培东王晓玲张昭伟朱伟王学德
关键词: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植物激素
细胞质雄性不育海岛棉与陆地棉三交种的杂种优势表现被引量:4
2009年
以海岛棉和陆地棉不育系及其恢复系为杂交亲本,配制了10个海岛棉与陆地棉种间三交种(简称海陆三交种)和4个单交种。经两年田间试验表明,海陆三交种相对于海海单交种产量极显著提高,与海陆单交种无显著差异,但比陆陆单交种显著减产;纤维品质接近于海陆单交种,显著高于陆陆单交种;制种产量虽然不及陆陆单交种,但比海海单交种显著增产。选育海陆三交种应注重选择早熟的海岛棉不育系,高衣分的陆地棉临时保持系,大铃的陆地棉恢复系,且叶型和株型相对一致的亲本配制组合。
张小全王学德蒋培东朱伟
关键词:三交种种间杂种细胞质雄性不育
鸡脚叶标记的三系杂交棉杂种优势的表现被引量:9
2006年
朱伟王学德华水金张小全蒋培东
关键词:三系杂交棉标记性状杂种优势杂交棉组合突变性状
细胞质雄性不育棉花种间杂种的光合和花药生理特征被引量:1
2010年
以陆地棉和海岛棉两套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为材料,组配了种内杂种(陆地棉与陆地棉)和种间杂种(海岛棉与陆地棉),对种间杂种和种内杂种的光合作用特征和花药相关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海陆杂种较陆陆杂种营养生长旺盛,产量较低。海陆杂种的光合性能与陆地棉类型的差异不明显,光合性能主要与棉花自身的基因型有密切的关系。各材料的可育花粉率都超过了90%,海陆杂种表现较强的花粉育性。选育光合效率相对较高的海岛棉亲本,对于提高海陆杂种的光合性能将有一定的帮助。
张小全朱伟蒋培东王学德
关键词:海岛棉种间杂种光合特征
鸡脚叶标记的三系杂交棉光合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8
2005年
以超鸡脚叶、鸡脚叶和正常叶棉花不育系及其恢复系为亲本材料,按NCⅡ交配设计,配制5类不同叶形的24个杂种,对各叶形杂种产量、品质和光合作用等性状的表现及其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测定发现,超鸡脚叶、鸡脚叶、中鸡脚叶、大鸡脚叶和正常叶5类杂种的生育期依次随叶面积系数增加而延长,中鸡脚叶杂种因具有适中的生育期和叶面积系数,产量和光合作用性状的综合表现最好。与对照(中杂29)比,中鸡脚叶杂种的籽棉产量增加1.16%,皮棉产量增加2.06%,纤维长度增加3.60%,麦克隆增加2.33%,生育期缩短10d。不同时期光合指标测定的结果表明,中鸡脚叶杂种除了生育后期Pn(净光合速率)、Gs(气孔导度)和Tr(蒸腾速率)稍低于正常叶杂种和对照外,其它时期Pn、Gs和Tr高于正常叶杂种和对照,且Ci(胞间CO2浓度)低于正常叶杂种。Pn与杂种产量的大多数性状呈正相关,其中与籽棉产量相关性最大,铃数和铃重次之,果枝数最小。考察不同叶形杂种结铃期上、中、下层叶光合性状发现,超鸡脚叶和鸡脚叶杂种下层的光照强度、透光率、Pn和Gs高于其它叶形杂种,其中超鸡脚叶杂种透光率和Pn最大,分别比对照高94.12%和45.54%,但上和中层叶的Pn较低。中鸡脚叶杂种上、中、下三层Pn和Gs高于正常叶杂种和对照,上层Pn较对照高8.06%,中层Pn较对照高1.67%,下层Pn较对照高30.77%。认为中鸡脚形杂种具有良好的光合作用特性,对于产量和品质优势的表达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朱伟王学德华水金张小全蒋培东
关键词:棉花鸡脚叶杂种优势光合作用
外源纤维素合酶基因对棉纤维品质的改良作用被引量:12
2008年
为改良棉花纤维品质,将由35S启动子驱动的木醋杆菌纤维素合酶基因acsA和acsB,用子房注射法和花粉粒媒介法转化棕色棉G007和白色棉X003,并检测后代棉纤维品质。研究结果表明,子房注射法的基因转化效率高于花粉粒媒介法。通过PCR和southern blot检测,最终获得转基因植株共11株。根据农艺性状表现,选出4个优良单株。对转基因当代及后代的检测结果表明,棕色棉纤维长度、比强度、纤维素含量和衣分都显著增加,而白色棉只有纤维比强度和纤维素含量显著增加。纤维长度和衣分没有变化。导入由35S启动子驱动的木醋杆菌纤维素合酶基因acsA和acsB,提高了转基因后代的棉纤维品质。
张海平王学德邵明彦袁淑娜李晓
关键词:棉花基因转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