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34023)

作品数:33 被引量:731H指数:18
相关作者:陈小斌赵国泽汤吉肖骑彬詹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山东省地震局江苏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然科学总论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天文地球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5篇地震
  • 12篇地电
  • 12篇电性
  • 12篇电性结构
  • 12篇大地电磁
  • 6篇电磁测深
  • 6篇测深
  • 6篇磁测
  • 6篇大地电磁测深
  • 5篇断裂带
  • 5篇造山带
  • 5篇深部
  • 5篇深部电性结构
  • 5篇裂带
  • 4篇地壳
  • 4篇反演
  • 3篇地震监测
  • 3篇电磁
  • 3篇电磁卫星
  • 3篇汶川地震

机构

  • 33篇中国地震局
  • 5篇山东省地震局
  • 3篇江苏省地震局
  • 1篇东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大港油田

作者

  • 29篇陈小斌
  • 29篇赵国泽
  • 20篇汤吉
  • 16篇詹艳
  • 15篇肖骑彬
  • 15篇王继军
  • 11篇蔡军涛
  • 11篇王立凤
  • 4篇张继红
  • 4篇万战生
  • 3篇汪晓
  • 3篇马为
  • 3篇徐光晶
  • 1篇汪卫毛
  • 1篇董泽义
  • 1篇马霄
  • 1篇张学民
  • 1篇邓前辉
  • 1篇邓琰
  • 1篇徐建郎

传媒

  • 11篇地球物理学进...
  • 8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地震地质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Earthq...
  • 2篇Scienc...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Earthq...
  • 1篇Scienc...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10篇2008
  • 14篇2007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地电磁资料精细处理和二维反演解释技术研究(二)——反演数据极化模式选择被引量:108
2010年
针对大地电磁二维反演中TE、TM极化模式的选择问题,设计了多个二维、三维模型进行了正演计算,从数据对比和反演结果对比两方面入手,分析研究了三维模型和二维模型响应数据的差异、反演中极化模式的选择、以及三维模型数据的二维反演近似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维模型条件下,利用二维模型进行反演时,TE模式对模型的二维的近似程度要求远高于TM模式;当三维结构影响较明显时,利用TM模式数据进行二维反演比利用TE模式或利用TE+TM模式联合反演都更合理,反演结果中的虚假结构明显减少;对于TM模式,相位受三维畸变影响较小,视电阻率较大,所以二维反演中可适当加大相位的权;对于实测数据的二维反演,应优先考虑采用TM模式数据进行二维反演,其次是TM+TE模式,一般不要单独采用TE模式.
蔡军涛陈小斌
关键词:大地电磁三维模拟二维反演
龙门山断裂带和汶川地震区深部结构电磁探测初步研究
2008年5月12日在青藏高原东边缘龙门山断裂带中部突然发生了汶川8.0级特大地震,震源深度14-19km。地震造成北东走向龙门山断裂带的主断裂(映秀-北川断裂)地表破裂长度达240km,最大垂直和水平错动位移分别达6....
赵国泽陈小斌汤吉詹艳王立凤王继军肖骑彬M.Unsworth董泽义杨静万战生汪卫毛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电磁探测电性结构二维反演深部结构
文献传递
苏鲁造山带及邻区深部电性结构研究被引量:29
2008年
苏鲁造山带及毗邻华北地块,是中国东部地学研究的热点区域,研究其深部结构可以为讨论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以及华北克拉通演化提供重要的证据.对横切苏鲁造山带获得的一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资料进行了解释,剖面沿SE129°,西起华北地块,跨郯庐断裂带、苏鲁超高压变质带、苏鲁高压变质带,止于扬子地块.大地电磁反演解释采用了二维非线性共扼梯度法,用TE和TM联合模式得到了关于测区地下150km以上的电性剖面.该电性剖面在横向上,沿剖面自西而东,划分出了7个电性分区,电性边界带与郯庐断裂带、海州一泗阳断裂以及嘉山一响水断裂等重要的边界断裂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纵向上,划分出6个电性构造单元.发现了在华北地块与扬子地块内存在着(壳内的)高导区,而苏鲁造山带下部没有发现高导区,这一点与大别造山带存在较大的差异.发现了在50—90km之间层位,存在较连续的相对低阻带,推测为上地幔顶部的软弱带,在该低阻带下部分别对应华北地块上地幔浅部相对高阻区、苏鲁造山带上地幔浅部相对低阻区以及扬子地块上地幔浅部相对高阻区.从整个二维电性结构模型来看,在苏鲁造山带及邻区上地幔浅部不存在异常低的电阻率,这表明现今已不存在与岩石圈减薄有关的热软流圈物质.
肖骑彬赵国泽王继军詹艳陈小斌汤吉蔡军涛万战生王立凤马为张继红
关键词:超高压变质带深部电性结构大地电磁测深
大地电磁资料精细处理和二维反演解释技术研究(一)——阻抗张量分解与构造维性分析被引量:83
2010年
本文对大地电磁观测阻抗实施一种数学变换——"共轭阻抗变换",发现转换后的观测阻抗和区域阻抗之间存在特定的关系,这种特定关系不受电场局部畸变的影响,而且同样不需要关于地下区域结构维性的假设,在区域结构是三维的情况下也是成立的.对转换后的观测阻抗采用已有的Swift旋转方法即可求得区域主轴方位角,然后采用最优化方法求取区域阻抗相位、振幅以及畸变因子.同时根据转换后的观测阻抗重新定义了不受电场局部畸变影响的构造维性参数.采用合成理论数据验证了新算法的正确性,和Swift、Bahr、GB、相位张量、WAL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将新方法应用于实测资料的解释,发展了一套消除局部畸变和进行构造维性分析的MT精细资料处理技术.进一步的工作是将新算法推广到多点多频,并采用最优化技术分解,发展一种稳定性好、多测点多频点的阻抗张量分解技术.
蔡军涛陈小斌赵国泽
关键词:大地电磁张量分解
网式大地电磁阻抗张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网式大地电磁(Network-MT,N-MT)法采用长数公里至数十公里的电话线为电极线测量电场,很难形成两条笔直且相互垂直的电极线,因此阻抗张量的计算不如大地电磁法中直接.本文依据阻抗张量的旋转规则提出了一种计算N-MT阻抗张量的简便算法.依据该算法计算了中国东北地区5个N-MT测站的阻抗张量,获得了基于阻抗张量的视电阻率、相位曲线和最佳主轴方位角分布图像,为我国东北N-MT资料的进一步处理和解释提供了基础性数据.此外,本文对比分析了朝阳测站中6条N-MT观测电极线上阻抗张量旋转值与观测值之间的差异,重点讨论了产生这种系统性偏差的各种因素,提出其主要因素可能来自"电场等效各向异性"效应,即测站附近的地壳内部存在与观测电极线尺度相比拟的横向非均匀构造,而测站各电极线沿不同方向跨越不均匀构造,此时各电极线上的电场分量不遵循同一电场矢量的分解准则,导致地表观测三角形内阻抗分量不满足统一的阻抗张量旋转规则.
陈小斌赵国泽汤吉Makoto UyeshimaHisashi Utada
关键词:阻抗张量
青藏高原东边缘地壳“管流”层的电磁探测证据被引量:82
2008年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边缘及其附近地区石棉-乐山剖面大地电磁资料的研究发现,青藏高原东边缘带和四川地块的电性结构有明显差别,东部的四川地块地壳总体电阻率大,西部的青藏高原东边缘带地壳总体电阻率小.西部地壳分为上中下3层,中地壳为厚约10~15km的低阻层,电阻率最小达3~10Ωm,推测它含有较低黏滞度的部分熔融和(或)含盐流体,易于变形和流动,是青藏高原东边缘带向东南方向挤出作用下形成的"管流"层.它使上地壳和下地壳解耦,上地壳高阻的脆性层以左旋走滑和逆冲的断层运动为主,地表抬升,地震主要发生在上地壳内.低阻层把鲜水河-安宁河深大断裂带截成上下两段.地壳上、中、下层各自厚度的横向变化,综合产生了青藏高原东边缘带地壳厚度西部厚、东部薄、地形西部高、东部低的过渡带.
赵国泽陈小斌王立凤王继军汤吉万战生张继红詹艳肖骑彬
关键词:大地电磁电性结构管流过渡带
东大别山造山带及其南北两侧块体和九江5.7地震的深部电性结构探测研究
大别造山带位于中国大陆中央造山带的东段,是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大别—苏鲁地区发现的超高压变质岩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形成温压条件最高的一条超高压变质带。有关其构造演化的动力学问题引起我国乃至世界学...
詹艳赵国泽肖骑彬王继军王立凤陈小斌汪卫毛
关键词:深部电性结构断裂带大别山造山带
电磁卫星和地震预测被引量:45
2007年
地震前几周、几天、几小时甚至几分钟,电磁场的强度、相位或者谱密度等将发生异常变化,电离层的电子、离子浓度和温度等会发生异常扰动,这些现象的出现向人们发出地震即将来临的信号.这些现象不仅在地面可观测到,在卫星上也能观测到,它们在确定异常现象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等方面具有各自的优势,把两种观测相结合,对异常信号进行立体监测,是实现地震预测预报的发展趋势.至今,对地面观测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利用卫星进行观测近几年刚刚开始,但已经显示了它监测地震异常的独特能力,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成为各国建立立体预警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重点介绍利用卫星等观测空间电磁异常现象的研究结果.
赵国泽陈小斌蔡军涛
关键词:地震电磁卫星预警
地震电磁卫星交变电磁场的数据处理被引量:9
2007年
地震电磁卫星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相关的研究课题,本文根据地面地震电磁观测中成熟的监测手段和参数,来分析如何根据地震电磁卫星记录的电、磁场分量提取可能与地震电磁异常现象有关的信息.介绍了电磁场时间序列的幅值统计;电磁波谱尤其是自功率谱对噪音干扰敏感,介绍了自功率谱的计算方法;正交电磁场相关度的变化分析方法;空间电磁波平面特征指标求取;以及在简单平面波特征下,提出空间阻抗张量的计算方法.
肖骑彬赵国泽詹艳陈小斌汤吉王继军王立凤汪晓
关键词:地震电磁卫星交变电磁场数据处理
地震电磁卫星载荷及现状被引量:17
2007年
系统介绍了法国DEMETER电磁卫星搭载的电场测量仪、磁场测量仪、离子分析仪和高能粒子探测仪的科学目的、简单的工作原理、观测模式以及观测的物理量.同时介绍了国际现有运行的地震电磁卫星搭载的观测仪器,对空间-地面电磁观测系统进行了简要的讨论.这些资料将为我国地震电磁卫星计划的实施提供参考.
汤吉赵国泽陈小斌詹艳王继军肖骑彬
关键词:载荷离子分析仪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